“狡诈精明”的印度人如何成为军火交易的“大冤种”(上)

战史威锋 2024-10-11 09:05:49

熟悉印度军事的朋友想必都会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印度的万国牌武器装备和荒唐可笑的国产军工研发。那么为何印度这样一个GDP世界排名前五,军事实力号称五常之下第一的蓝星大国,如何沦落为军工装备无法自给自足,只能靠买买买来满足本国军事需求的呢?

今天就结合之前聊过的印度国产军工体系,来好好说道说道印度的军事装备买买买政策,究竟是国际人缘好大家都喜欢它,还是因为自身的种种问题实属无奈之举?这一切都要从印度独立说起。

随着二战的结束,日不落帝国的太阳终于落下,衰落的带英帝国早已无力维持殖民地的统治,与其眼看着各个殖民地相继独立,还不如索性撒手以换取将来更多的利益,就这样印度终于摆脱了带英89年的殖民统治正式建国(这里是按照1858年东印度公司完成代管使命,正式交付英女皇算起)。

独立后的印度顺利的接管了大英帝国留下的遗产,几乎继承了英国在印度的所有军事力量,可谓是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洋人落下的东西)”。再加上紧接着美苏冷战,印度游走在两大阵营之间,成为美苏拉拢的对象军事援助拿到手软,所以当时的印度根本就没考虑过自身的军工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印度的独立并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而是属于一种“嗟,来食~!”的施舍,所以和那些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而获得独立自主的国家在思想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所经历的是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是昂撒人的傲慢霸道,是日不落帝国在全球的所向披靡。

所以印度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下一个大英帝国,把英国的殖民思想和霸权主义沿用到印度的国家战略上,就像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说的,“印度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够屈居二流国家的行列,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既然Flag立了,战略思想也有了,印度独立之后俨然成了南亚一霸,一路东征西讨,把整个南亚地区都祸害了一遍,占领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达曼群岛、锡金王国,把尼泊尔、不丹变成印度事实上的“保护国”,还发动了三次印巴战争,成功的肢解了东巴基斯坦。

印度的目标是西边压制巴基斯坦,北边压制东方大国,东边压制孟加拉国,南边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甚至还要保持对中东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来保证能源供应,最终和美国一样跻身于世界霸权的行列,这就是印度的地区有限威慑战略思想,看上去是不是霸气威武。

但是印度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匹配机制。细数当时的整个南亚国家,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即便印军这种脱胎于当时英国殖民政府的殖民军,二战时期的三流炮灰部队,属于轻装步兵,那在南亚次大陆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自以为欺负了几个小卡拉米国家后就天下无敌的印度,更是在1961年向北约成员国葡萄牙发出挑战,双方在果阿地区械斗了整整一个昼夜,造成共计数十的人伤亡,最终印度获得了这场械斗的胜利,印度史称——果阿战争。

胜利后的印度自信爆棚,他们觉得北边的那个邻居似乎也没有多强,再强总不能强过葡萄牙的警察部队吧,于是1962年印度悍然在中国边境线发动军事行动,妄图占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并在四川成都设立军事基地,以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面对印度的挑衅,我国边防部队干脆利落的打赢了战争,不仅击毙和俘虏了八千七百多名印军,此外还缴获了相当规模的武器和设备,但最后中国把这些武器和设备都还给了印度,关键原因是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都太落后了,又杂又乱又不好用,除了一架米6直升机还有点价值外,其他都是破烂,没有缴获的意义,可以说这个操作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这场战争也给印度打出了心理阴影,丢掉了引以为豪的民族自信心,直到今天也没缓过来,这也成了印度不计成本扩充军备的一个重大因素。那么印度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厉兵秣马、富国强军,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我不是想证明我多了不起,我只是想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于是印度又开始了自己的冥想时间,提出了新的五年计划,对,你没听错,就是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觉得不能只抄带英帝国的作业,要雨露均沾的向全世界学习,那么学习对象是谁,当然就是当时风头正劲的苏联。

尼赫鲁非常欣赏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将沙俄从一个腐朽的农奴社会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本着苏联行我也行的思想,印度硬是将苏联的思想和英国殖民统治政策生搬硬套,创造了独属于印度的五年计划。

然而尼赫鲁没有意识到的是,印度是靠着带英的施舍才独立建国,所以各个土邦依然保留着带英帝国留下来的执政习惯,心中思念的还是那个带英帝国,毕竟祖宗的规矩不能改。

所以印度政府对国家的掌控力并不强,很多政令地方都不执行,参考香港的GD分子,你就不难发现英国是给印度挖了多深的一个坑。使得印度版的五年计划层层受阻、举步维艰,对此印度政府依然选择强行推行五年计划,然而地方土邦完全不予理会,你说你的城门楼子,我唠我的胯骨轴子,国家政令传不出新德里。

举个最有趣的例子,印度官方语言计划:尼赫鲁在早期执政时,就意识到印度是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语言的多样性会导致社会分裂和沟通障碍,于是尼赫鲁就想统一官方用语,结果印度国会无法通过,为什么?因为印度的很多邦都有自己的独立用语,你如果统一语言,那就是对地方文化的不尊重,会失去很多地方的选票,于是一番争吵拉扯后,印度最终敲定了22种语言作为印度的官方用语。

造成的后果就是印度成了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国家,至今印度的文盲约占全世界文盲人口的37%,也就是说世界上每3个文盲,其中一个就是印度人。毕竟22种语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很多时候村与村的语言都不通用,即便印度的头部玩家们使用的是英语,但是在印度的占比也只有11%而已,更不要说其他奇葩语种。

为了应对文盲率的居高不下,印度政府又开始了扫盲计划,结果就是鸡同鸭讲,纷杂的语言体系根本没办有效扫盲,怎么办?聪明的印度就开始修改游戏规则,很多地方政府纷纷降低文盲识别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是:一个人如果无法通过文字获得有效信息,就会被定义为文盲。那么印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答:印度成年人只需会写自己的名字即可被视为识字,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语言和教育都这样,更不要提其他的五年计划,所以印度所有看似制定的五年计划,其实都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至于执不执行、怎么执行全看天意,主打一个随缘。因此印度军工也就是在这样的五年计划中顺其自然。

等英迪拉·甘地上台后,这个印度“铁娘子”也曾使用强硬手段加强了国家对关键行业的实际控制,包括:钢铁、石油、银行,交通等领域。如果此时的印度能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发展工业体系中,兴许还真能有所作为,给未来的军工产业打下基础,但是时间没有如果。

很快冷战就让印度成了美苏两国争相拉拢的香饽饽,苏联为了自己在南亚的利益,对印度开始全方位无死角的援助,也正是依靠着苏联的援助,印度成功的肢解了巴基斯坦。

打残了巴基斯坦让印度再次的安逸了起来,同时印度又发现祖传的要饭手艺才是最香的,不仅能要来援助和技术,还能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好感度上去还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那真是要一次爽一次,一直要一直爽,那么印度都要到了什么呢?

在印度接受大量国外援助期间,仅苏联就向印度援助了大量武器装备,而且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工业化转移,比如米格21的维修厂、化肥厂、钢铁厂等等,高峰期苏联的援助项目和贷款占据了印度工业产值的17%,共价值超过了100亿卢布。

印度觉得属于印度的时代就要到来了,是时候该让全世界感受一下来自印度的震撼了,于是各种让人耳熟能详、振聋发聩的工业垃圾项目被提上日程,那么都有哪些工业垃圾呢?比如:阿琼坦克、光辉战机、英萨斯步枪,阿塔格斯榴弹炮等镇国神器。

可是还没等印度把这些镇国神器都造出来,苏联突然就解体了。按常理印度失去了这么一个大靠山,应该心情不佳才对,但是苏联解体后,印度却非常开心,那么印度为什么会开心呢?因为债权人没了,欠的钱自然就不用还了,要知道当时印度还欠着苏联一百多亿卢布呢,这一下苏联没了,钱也不用还了,你说能不开心吗,,这就叫“老太太钻被窝,把爷给整笑了”。

可是没开心两年,苏联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加盟国历经多次扯皮,最终在1993年裁议出了一份最终债务处理方案《零点协议》,根据协议苏联所有的债务由俄罗斯承担,其他国家不再承担苏联债务,与此同时苏联散布在全世界的债权也由俄罗斯继承,其中也包括对印度的债权。印度当然是不想还钱,快乐的白嫖了几十年,无法面对突然要还钱的局面,于是双方又开始相互扯皮。

一直拖到了1994年,印度终于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1992年的时候俄罗斯搞休克疗法,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一开始效果还不错,可是没过多久俄罗斯的经济急转直下,卢布疯狂贬值,1991年的时候1美元可兑换0.9卢布,但是到了1994年11月25日,卢布已经贬值到了1美元兑换3235卢布。

印度一看真的是天助我也,百亿外债瞬间变成了300多万,于是印度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肆收购卢布,然后拿来给俄罗斯还债。你说印度蠢吧,往往很多时候他们又很精明;你说他精明吧,很多时候他们又非常蠢。一场看似印度人占了大便宜的交易,最终却让印度成为军火生意里的大冤种。

1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