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崩了!”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应天(今南京)皇宫传来太监那尖锐且带点凄惨的叫声。
很快,后宫哭声一片,撕心裂肺。
如果你以为,这是她们因为皇上永远离开自己而悲痛发出的哭声,那就错了。朱元璋这一年已经70岁高龄,早就不能给大家正常的爱恋方式了。
尽管他仍旧每天晚上召妃嫔“临幸”。所谓的临幸,就是变着花样折磨,不堪承受。
如今,太祖皇帝好不容易离开,大多数妃嫔的噩梦终于醒来,谁还会为他的离世而真正悲伤呢?
妃嫔之所以痛哭,是因为在此之前,后宫流传一个可怕的消息:朱皇帝死后,他的妃嫔需要跟着走,就是殉葬。
蝼蚁尚且贪生,好死不如赖活着,妃嫔们在高墙中日子再怎么难过,大家也不愿意跟皇上走。
因此,得知朱元璋驾崩,绝望情绪迅速在后宫蔓延开来,大家惊恐万状,情不自禁痛哭起来。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各封建王朝中难得的如假包换的布衣皇帝。
汉高祖刘邦身份卑微,好歹人家是亭长,相当于今天的乡派出所长,也算是体制中人。起兵之前,人家可以到饭店白吃白喝,打欠条,也没有人敢为难他。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个卖草鞋的个体户,表面上看,他是平民。但是人家的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身体中流着刘家的血,血统高贵,没有人敢小看,很容易攀附高枝。最起码,人家每天都有进账,起码可以维持温饱。
明末的大顺皇帝李自成,也属于社会底层,但人家毕竟还在驿站干过,算是公家的人。
正因如此,李自成在村里也算是混得不错。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他到了婚配的时候,没有费太大力气,就把一个叫韩金儿的美少女娶到了家里。
朱元璋就不同了,他的过去,混的实在是差,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他的祖上混得就不好,经常拖欠朝廷赋税,属于不折不扣的老赖,上了元朝政府的黑名单,被限制高消费。
其实根本不用限制高消费,他家里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上无片瓦、下无插锥之地。为了活下来,朱元璋受够了人间的苦。别的孩子都在读书的时候,他却要冒着酷暑上山给地主放过牛,受够了地主的欺负。
为了活下来,朱元璋进庙里当过小和尚,受够了大和尚的欺负。为了活下来,朱元璋甚至拿起打狗棍,到有钱人家里要饭。
父母归天的时候,朱元璋兄弟竟然没有钱买巴掌大的地方给他们下葬。至于娶媳妇,朱元璋也只能做梦想想。封建社会的男孩,最多15岁就娶妻成家,朱元璋都20多了还打着光棍,连传宗接代的起码愿望都无法实现。
直到25岁那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才娶了人家的养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结束了单身生活。
说起来,朱元璋这命比黄连都苦,开国皇帝中只有他是真正的出身于社会底层。这样一个纯粹的布衣,却起兵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还获得了成功。乞丐逆袭成为皇帝,简直就是传奇和童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基于此,朱元璋在中国皇帝中很有存在感。
朱元璋在中国皇帝中名气很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的铁血和残暴。
受够了人间苦的朱元璋,应该像唐太宗和宋太祖那样,成为最宽宏大量的皇帝,其实不然。正因为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他的内心充满自卑,当了皇上之后,他要用无以复加的威严和强势,来掩盖这种自卑。
还有,正因为落魄的时候,他受够了地主和官僚的欺负,朱元璋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他认为,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就该以牙还牙,统治手下的官员,让他们活得战战兢兢,这是轮回,是公道,是天经地义。
过去你们能欺负我朱元璋,骑在我头上拉屎拉尿,现在我欺负你们,只不过是上天的安排,没啥可说的。
朱元璋在临死的时候,决定让妃嫔殉葬,又是什么心理?殉葬制度是罪恶制度,开始于野蛮落后的奴隶制时代。
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活着的时候对下人进行奴役,死了之后担心到阴曹地府孤独,就让下人也跟着过去,到阴间陪伴。
他们相信,人死了并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殉葬制度开始于商朝,随之而来的周朝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墨子·节葬》篇说: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和国王死的时候,都会让人殉葬。人数最多的,可以达到数百人。人数最少的,也有几十人。
那些威风八面的将军也跟着这样做,殉葬人数最多者几十人,最少也有十几个。当时的人愚昧落后,不讲什么人道,大家都是攀比,你这样我也这样。
其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殉葬制度已经受到一些挑战。大概是觉得太过于残忍,一部分不再让活人殉葬,开始用陶俑、木俑代替人殉葬,以求得心灵安慰。
唯独以残暴出名的秦国国王,依旧乐此不疲。比如秦缪(穆)公死的时候,殉葬者竟然多达170人。秦始皇下葬的时候,陪葬的就更多了。有专家保守估计,不会少于500人。
到了汉代,殉葬制度基本终结。比如汉高祖刘邦死的时候,就说明不让人殉葬。
原因很简单,你借口说人家秦始皇是暴君,扳倒了人家,你自己就要跟他有所区别。汉朝皇帝死后不再让活人殉葬,而是让皇族王公死后安葬自己陵墓周围,好陪伴自己。
既然西汉开国皇帝做出表率,后来的皇帝也跟着效仿。
东汉时期,很少听说皇帝死后有人殉葬的。魏王曹操死之前,交代自己的妻妾在家里干一些手艺活,自力更生解决生活困难。他还说,你们今后还要抽出时间,到我的坟墓前奏乐舞蹈,不要让我太孤独了。
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已经权倾一时,事实上跟皇帝没有什么两样。这充分说明,在汉朝时期,殉葬制度已经不复存在。
到了宋朝,皇帝不但不让人殉葬,也不主张奢华的陪葬。用史学家的话说,就是提倡“薄葬”。
所以你看盗墓贼对清皇陵很感兴趣,政府也对汉代陵墓实行保护性发掘,但很少对宋代皇陵动心思的(南宋末期皇帝陵墓除外)。原因很简单,太寒酸了。
到了元朝,除了成吉思汗,其他皇帝也很少实行殉葬。原因也很好解释,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收买人心,肯定要入乡随俗,不能实行殉葬制度,给汉族士大夫提供口实。
元朝时期也有殉葬现象出现,但是多发生在民间,官家一般不那么干。
那么,布衣皇帝朱元璋为何开历史倒车,让殉葬这个反人类的制度死灰复燃?早年间朱元璋贫困潦倒的时候,大街上的女人都不正眼看他。甚至他多看人家两眼,都会招来一顿痛骂:臭小子看什么看,瞧你那恶心样。在朱元璋心里,已经是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认为,这些官家女子太势利,太过可恶。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除了马皇后之外,没有真正爱过一个妃子,无非是见色起意、身心需求。他认为,那些妃嫔也对自己同样也没有爱,她们爱的无非是皇权。一旦自己脱下龙袍,重新沦为乞丐,这些女子一样对自己不屑一顾。
说到底,朱元璋在内心深处根本没把这些妃嫔当成可以平等交流情感的伴侣,只是把她们当成皇权的依附品。
据朝鲜史《李朝实录》记载,有一天朱元璋在后宫转悠,看见一个嫔妃满面春风地跟姐妹聊天。对方说了一个笑话,这个妃嫔竟然笑弯了腰。
朱元璋勃然大怒,上前揪住这名妃子的头发,然后啪啪两记响亮耳光。事情到这还没算完,朱元璋用尽全身力气,用双脚对着这位妃子的肚子狂踩。
随着几声凄厉惨叫,那位妃子香消玉殒。
这是为何?原来朱元璋回忆起来,平时这个女人见了自己都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背地里却如此快乐,犯的分明是欺君之罪。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妃嫔不说是满怀仇恨,至少也是充满成见的。
还未到归天的时候,朱元璋早就想到了这一手,让她们陪葬。说白了,就是一种报复。
有人说,朱元璋这样并不是出于仇恨,而是担心外戚干政。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根据《明史》记载,当时朱元璋要求殉葬的诏书明文写着:未有子嗣者殉葬。
没有子嗣就是没有男孩,没有男孩未来当皇帝王爷,试问,她哪里来的宫廷地位,还如何干得了政?
这分明是说,为他朱元璋生下男孩的才是老朱家的功臣,有活下来的理由。否则的话,都要跟着朕一起上路。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有38名妃嫔符合这个条件,被如狼似虎的太监负责处死。
其中,朱元璋晚年最宠爱的女儿宝庆公主的生母张美人也被列入黑名单,要求为太祖殉葬。不过当时名单并未公布,张美人对此并不知情,她带着年仅3岁的宝庆公主去看望朱元璋。
宝庆公主看到父皇在躺在那里奄奄一息,就不由得伸出稚嫩的小手,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问道:“父皇,你怎么不起床啊?”
朱元璋有气无力地回答:“父皇病了”。
宝庆公主天真地安慰朱元璋:“父皇,没事的,睡一觉您就好了,我以前生病后也是这样!”
这句天真无邪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朱元璋冷酷的心,唤醒了他心中仅存的良知,两行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
朱元璋随即叫过贴身太监,悄悄修改了遗诏,把张美人留下照顾年幼的公主。
明英宗执政后,宣布废除了这一反人类的制度。
清朝皇太极在位的时,殉葬制度一度复活。直到康熙登基,中国历史上这个残酷的落后制度才彻底终结,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参考史料:《史记·秦本纪》《明史·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