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朔风史记
编辑|朔风史记
中印关系在近几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曾经,边境争端让两国剑拔弩张,印度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全面对抗中国。
但是最新的动向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印度外长苏杰生主动找到中国外长王毅,并作出三项重要保证,这一切不仅令美国颇感失望,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中印关系的复杂格局。
11月18日,中印外长在巴西G20峰会期间会面,此前,中印刚刚在边境问题上达成脱离接触协议,这本该是两国关系改善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在王毅与苏杰生的会谈中,双方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王毅表示,中印关系的重启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苏杰生则不失时机地表态,希望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他甚至主动提出了三个核心承诺:不让具体分歧定义双边关系,推动两国合作向前迈进,以及在国际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
这些话看似普通,却隐藏了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的微妙调整,苏杰生主动提到的“重启对话机制”,被外界解读为印方对改善中印关系的迫切态度,作为边境问题的直接参与方,印度此番能够表达解决争端的急切心情,实属不易。
过去几年,印度的民粹主义情绪高涨,边境争端一度被国内舆论炒作成民族主义的催化剂,莫迪政府更是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以迎合国内情绪,但如今,印度显然意识到,与中国对抗的代价可能远超其承受能力。
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始于10月的边境脱离接触协议,这项协议结束了两国军队长达4年的对峙状态,双方士兵从实际控制线撤出,拆除了对峙期间修建的临时设施。
在印度排灯节当天,中印士兵互赠礼物,甚至拍下了象征和解的合照,虽然这些举动带有仪式感,但背后却隐藏着双方释放善意的真实用意,边境问题的缓和不仅是两国关系改善的开端,也是莫迪政府放下对华敌意的试探。
美国对此却显得难以接受,拜登政府一直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的关键角色,通过“四方安全对话”等机制试图拉拢印度,但是印度的表现却让美国颇为失望,在喀山金砖峰会期间,莫迪与中国的会晤更让华盛顿感到不安。
印度似乎并未完全站到美国一边,而是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尽管美国对印度施加了经济和军事上的双重支持,但印度始终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平衡术”虽然让印度在短期内受益,但却也令其面临两面不讨好的风险。
印度对中方释放善意并非完全出于情感转变,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实考量,当前印度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通胀高企、食品价格飙升、外资持续流失,都让印度迫切需要寻求外部支持。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者,显然是印度无法绕开的合作对象,从食品供应到基建投资,中方的资源和能力都是印度目前急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将中印关系调整到一个更加务实的轨道上。
但是印度的外交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印度总是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希望通过“两面”策略从两方获取最大利益,比如,在美国对印度提供军事支持的同时,印度却依然选择与俄罗斯合作采购S-400防空系统,这一行为直接激怒了美国。
而在国际多边机制中,印度更倾向于以东盟为中心,提出“印度辐射”的地区架构,与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有所不同,这种战略上的差异让美国对印度越来越不满,甚至不排除未来采取制裁措施的可能性。
中印关系在改善过程中,也并非没有挑战,印度虽然在经济上需要中国,但在军事和战略领域,仍然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例如,中国展示红旗-19地空导弹后,印度便迅速宣布成功试射国产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敏感和较劲心态,表明中印关系仍需要更多时间和实际行动来建立真正的互信。
王毅在会谈中提到,中印要“多增信、少猜忌,多合作、少消耗”,这一表态看似平淡,却道出了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
两国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如恢复直航、签证便利化和记者互派,更要在国际事务中寻找更多合作空间,从多边主义到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印都拥有共同的诉求,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两国关系稳定的压舱石。
印度对华作出的三项承诺,表面上看是为了修复双边关系,实际上也是对自身利益的深度考量,中印之间的对抗从来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双方都输不起的持久战。
正如王毅所说,中印不能再耗下去了,无论是从两国的经济需求还是地区稳定的角度看,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中印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自身,还将深刻改变南亚乃至全球的格局,美国试图通过孤立中国来提升自己的地缘优势,但中印的务实合作却可能在未来重新定义亚洲的力量平衡。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王毅会见印度外长:争取尽快在恢复直航、便利签证等方面取得实际进展》——央视新闻2024-11-19 15:06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