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疑点很大:求和写成/2或是习惯,“主=6”咋解释?真相剖析

人马座说 2024-06-27 03:37:08

17岁“天才少女”姜萍已经参加完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决赛,选的是“分析与方程”赛道,这与其擅长的PDE偏微分方程也比较契合。但围绕姜萍的争议越远没有平息,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现在网络上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姜萍的坚定支持者,这一派的网友多存在着朴素的情感,对中专生逆袭的励志意义非常看重,甚至在看到很多清华北大名校学生预赛成绩还不如姜萍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似乎有某种学术“门阀”被打破了的感觉。

而另一派就比较质疑姜萍的真实数学水平了。这些网友大多具备一定的数学实力,认为姜萍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并且在强手如林的全球数学竞赛预赛中斩获第12名,有点不可思议。因此他们从数学竞赛的赛制、姜萍的导师王闰秋以及姜萍平日里的数学成绩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疑问。

而现在网上炒得比较热的,是姜萍的板书和笔记,似乎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有些错误根本不像一个掌握了如此高端数学知识的人能犯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求和符号”和“主=6”,另外还包括其它一些蛛丝马迹,使不少网友对姜萍的真实水平更加怀疑了。

这些板书和笔记来自姜萍成名之后拍的视频。在一张流传甚广的视频截图中,姜萍站在黑板前正在演算,黑板上写满了数学公式和方程。细心的网友在黑板上找到了不止一处“不合理”。最显著的问题是板书出现了很多个“/2”(除以2),除了个别地方确实是除以2之外,大多数的“/2”在数学上根本就讲不通。

后来大家终于弄明白了:这里的“/2”原来并不是“除以2”,而应该是求和符号“∑”(希腊字母:西格马),只是姜萍的书写方法太过奇特:先写上面的一横,然后直接在下面写个“2”,与上面的横线还不连着,怎么看怎么像是“/2”。

此事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姜萍作假的证明:黑板上的演算根本不是她独立完成的,而抄的别人的,而她自己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只能照葫芦画瓢,结果以为求和符号“∑”是“除以2”,于是就这么抄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同这种看法,认为板书的书写习惯每个人都不一样,不排除姜萍在写“∑”就是喜欢这么写,如果你知道这是个“∑”,理解上就不会有问题。最多就是容易和“/2”弄混罢了,瑕不掩瑜。

应该说,这种解释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自己在写数学公式时,对特定的字母也有不同的写法,和别人都不太一样。但是除了这个“∑”之外,黑板上的内容还是别的问题,例如她还写了“sinπz”和“cotπz”,其中的z字母特别小,明显代表的是“π的z次方”。

但sin(π的z次方)在数学上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sinπz”才比较靠谱。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把代表伽马函数的希腊字母“Γ”给左右写反了,变成了“横折”。当然,这个问题如果继续用“书写习惯”来解释的话,也不是不行,只是已经有点儿吃力了。

然而姜萍视频中另一个“主=6”的梗,却已很难再用书写习惯来解释了,虽然有大V依然试图这样解释。这个“主=6”来自视频中一个姜萍正在做笔记的画面,在稿纸上赫然出现了“主=6”的字样,当时就把大家看懵圈了。要知道在数学推算中经常用到大量的英文和希腊字母,以及一部分汉字,但“主”这个汉字单独出现的概率却几乎为0,“主=6”更是闻所未闻。

很快就有人找出了问题所在:在旁边的参考书上,有不知何人所做的笔记(可能是她的老师),其中出现了Z的一阶导数,也就是字母Z上面加一个圆点,如果把这个Z的手写体中间的那个斜点换成横线,确实有一点儿像个汉字“主”。因此,姜萍写的应该是“Z的一阶导数等于6”,难道这也只是一个简单的书写习惯问题?

但这个“主”和“Z上面加一点”,差距实在太大了,如果仍然是书写习惯,那这个习惯也太奇特了。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疑点是有旁证的,因为就在前面提到的姜萍黑板演算的画面中,黑板上的内容里有很多个“Z”,虽然字体都略有差异,但却上下两横都没有出头,中间的斜线和斜点也都比较斜,显然是一笔写个Z再点上一点。但这个“主”字,您可以试试怎样才能把它写出来,绝不是一笔再加一点那么简单。这个“主=6”,仅仅用书写习惯是难以解释的!

大家觉得“主”是Z吗?

说到这里,我想还是会有很多网友不服的,他们会认为这个“主”就是Z的导数,仅凭一个字的写法问题就是姜萍作假,证据很不充分,不能说明问题。但是有比较懂数学的网友从这个画面中扒出了更多的疑点,原来事情远不止一个“主=6”那么简单。

经考证,这一段演算过程,出自一本名叫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偏微分方程)的书,作者是Evans。该演算是此书的第85页第一题的解答过程,具体来说,是其中的一个方程式,如下图所示:

在该式中,能够明显看到Z的导数本来不等于6,而是等于以字母b开头的算式,姜萍写的这个6应该就是b,咱们就不纠结这个6和b是不是书写习惯问题了,先向后看:在该算式中,多次出现了字母u,但在姜萍的笔记中,将英文字母u写成了希腊字母μ,而且是一个极端夸张的μ,夸张到很难将其视为u。

有网友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姜萍抄的是她的老师的解答过程,而她老师写u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点儿像希腊字母μ,于是姜萍就误以是真的是希腊字母μ,才会写的这么夸张。

然而这个算式的要害并不在这里,真正的问题是: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式中的b和Du都是矢量,两个矢量是无法直接相乘的,因此中间应该有一个很明显的圆点,这个圆点代表了“点积”,需要写在中间高度上,不能靠上也不能靠下。

但在姜萍的解答中,在“6”和后面那个缺了一半的“D”之间,靠近最下方,有一个极其轻描淡写的点,你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这个点,与需要重点强调的“点积”,是无论如何不能等同的。这个点更像是一个污迹,没有哪个数学老师会认为这是一个代表点积的大圆点。

因此,网友认为姜萍根本没有意识到b和Du都是矢量,中间需要点积,她很可能觉得一边就是6,另一边是个简单的变量,两者就是简单的相乘关系。

那么网友们的质疑就来了:既然笔记有可能是抄老师的,而且抄的时候还未必真的理解,那么在预赛考试的时候有没有老师相助呢?这才是最根本的要害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咱们来看看阿里全球数学竞赛预赛的赛制,预赛是在今年4月13日8点至4月15日8点进行的,时长48小时。

参赛选手只要在这48小时之内完成答题就可以,而且是线上开卷考试,可以查阅、参考线上/线下资料,还允许使用编程软件答题,但禁止与他人讨论、外传赛题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为。但据笔者了解,预赛是不用开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所以有没有外传或与他人讨论考题,主办方恐怕不得而知。

姜萍的老师王闰秋毕业于江苏大学,获硕士学位。王老师从2022年起连续3年参加过该数学竞赛,这次在预赛中获得第125名,对竞赛规则应该是比较熟悉的。网传王老师的夫人也参加了今年的预赛,获得了第308名。而2023年他们两人的成绩分别是432名和433名,非常接近,可以说一模一样。

那么在预赛中,有理由认为王老师、王老师的夫人还有姜萍,这3人是同时且在同一个地区参赛的,他们是不是在同一间屋子里参赛?我们不得而知,但有这个可能性,即参赛的账号确实是姜萍的,但实际参赛者却未必是她一个人。

有人说姜萍是12名,王闰秋老师是125名,差距这么大,怎么可能串通呢?实际两人的差距也就是一道题而已,如果当时吃不准这道题怎么解,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解法,以增加得分的概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是姜萍账号的解法得分了,还一举拿到了第12名。

这样一来,姜萍和王老师夫妇又都进了决赛。决赛的时长是8小时,但却是在24小时之内的任意8小时。如果能够利用3人参赛的优势,一人先参赛作答,这样就能知道题目,那么另外两人虽然尚未作答,却已经能够看到题了,这样就能有24小时的时间来答题,会形成巨大的优势。

那么用这个办法参加决赛灵不灵呢?据了解今年的决赛与往年不同,不仅要求开启摄像头,还要求开麦克风,最大限度杜绝作弊。但并不是说8小时内完全不能离开摄像头范围,还是可以中途短时间离开的。那么在一个选手作答时,旁边的人能否看到考题,从而提前做题呢?笔者是数学学渣,没有参过赛,所以不好判断,但还是那句话: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于是有质疑者分析了本次姜萍现象,给出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推测:在预赛中,姜萍在3人的共同努力解题之下,意外获得了12名(主要是王老师的功劳),结果被主办方和各大媒体发现,成为励志典型,引发了全国的讨论热潮。此时再想收已经收不回来了,而且由于媒体人士对高深的数学未必有多了解,对视频中的诸多低级错误不敏感,结果视频公开后就引发了大量的质疑。

于是便有了39人参赛选手举报姜萍事件。在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日之后,有39名参赛选手联名向阿里达摩院发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其彻查姜萍成绩事件。信是之前就写的,但为了降低影响直到决赛完才公开。

关于姜萍的真实实力,真正的数学大佬们看法也是模棱两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就表示:有同行看到姜萍提交的答卷,评价是“用词精准,表达流畅,LaTeX(一种学术界通用的数学排版软件)使用熟练”,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这段话其实很有点儿春秋笔法的味道,首先姚教授直接就不讨论数学水平,而只关注了LaTeX排版软件,说这方面水平很高。但LaTeX的主要功能是写论文比较方便,与数学水平没有必然关系。姜萍学的是服装专业,也没听说经常发表论文,为何在答题时LaTeX用的这么好?意味深长。

而姜萍在涟水中专的数学考试成绩,也成为质疑的焦点。姜萍在今年4月的中专月考中,150分的数学试卷(高二数学)考了83分,即使在涟水中专也只能排到第3名。很难想象一个能在全球数学竞赛中夺得第12名的数学天才,在高中水平的考试中却发挥如此之差。

现在决赛已经结束了,等到决赛成绩出来,姜萍可能还会引发一波热议,到时候仍然少不了质疑。其实最科学的检验方法,是请姜萍参加各大知名高校的数学夏令营,水平如何一测便知。笔者衷心希望姜萍是真正的数学天才,未来能够在数学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只是现在网上的质疑声音这么多,还是要给个令人信服的澄清才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