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金句摘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此文是《毛泽东选集》选录的第一篇文章。
说是第一篇,是从写成时间来说,此文发表于1925年12月1日,是所选录文章里写成时间最早的。而《毛选》所选录文章都是依写成时间来排序的,所以此文章排在第一,理所应当。
但我要说的是,从奠定毛泽东思想基础和中国革命基石的意义上讲,这篇文章也具备排在《毛选》第一篇的资格。
因为此篇文章第一次在国内、党内真正重视农民的作用,而这种重视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截然不同的。农民起义,是发动农民起来革别的阶层的命,最后让农民坐天下;而毛泽东同志强调的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农民的巨大作用,教育发动农民与社会中其他进步的阶层团结协作,汇成革命洪流,从而最终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关键的一条是:解决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1925年,党内有两种严重的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强调国共合作即可,不需要农民参与,是为“右倾机会主义”;
第二种倾向是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重发动工人起来搞运动,同样认为不需要农民参与,是为“‘左’倾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认真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情况下,警觉地发现陈独秀和张国焘这两种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都会严重伤害中国革命,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两种错误倾向,都忽视了“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
作者开篇明义,亮出了自己的论点,那就是:革命要想成功,首要的问题是分清敌友——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我们回顾中国历史,发现但凡能够分清敌友的革命力量,都成功夺取了政权。如刘邦、刘秀、李渊、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而敌我分不清,搞圈子,组“山头”的革命力量,最后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如陈胜、吴广、黄巢、宋江、李自成、洪秀全等。
陈独秀是敌友不分,与国民党这个“敌”团结,而与农民阶级这个“友”疏远,这叫自我瓦解,怎么可能成功?
而张国焘过于迷信苏联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不尊重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妄想复制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成功,显然也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同志在此文中着重对中国复杂的社会阶层细分成以下6个阶级:
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2、中产阶级。半敌半友,右翼可能是敌人,左翼可能是朋友,但他们容易摇摆。
3、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4、半无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5、无产阶级。这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6、游民无产者。引导得法,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朋友。
六个阶级一划分,敌友就分得非常清楚了。后来党内出现的数次“左”、右路线斗争,之所以能够拨乱反正,回归正轨,一条最重要的经验便是:再次区分敌友,确实把敌人找准,把朋友看清,从而发挥出来了统一战线的强大威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奠定中国革命成功胜利的开篇之作。
在当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进行的有利、有力、有理、有节的国际斗争,其首要问题又何尝不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这个“敌友问题”?
当下,我们的敌人是谁?那就是西方反华势力、国内分裂势力。
我们的朋友是谁?一切遭到西方反华势力、国内分裂势力攻击、打压的对象,全部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所以,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策略应该是:
策略1:放弃幻想,和反华势力、分裂势力作坚决的彻底的斗争;
策略2:凡是敌人反对的对象,我们就拥护,就团结起来,抱团取暖,与强敌抗争;
策略3:敌人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我们要注重做“化敌为友”的工作;
策略4:要特别警惕“祸起萧墙”,对自己内部出现的反革命分子要坚决清除;
策略5:敌对国家中,我们要对其政府与人民区别对待,这叫“拉拢多数反对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