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地产没有了风风火火的局面,购房欲望趋小,房地产中介现在变得清闲。相比前面几年无论涨跌还是位置,伴随炒房团的存在,房子一直不愁卖,在老百姓心里,认为房子是固定资产,房子永远不会贬值,买个房子放在哪永远比钱存在银行划得来。现在的冷冷清清让人感觉房地产的冬天延续很长时间了,但是城市当中还是城市周边的“黑灯户”还是大量存在的,我们的房产资源需要进一步消化。
二、买东西的欲望变得低调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大家不愁找不到工作,不担心工资水平太低,工作岗位到处都是,包括之前养成习惯的月光族,不存在“家中没有余粮”的担心,有钱就花,没钱再去赚。而现在无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在求生存和转型发展当中,很多公司降薪和裁员,这对就业造成了冲击,大家花钱也变得谨慎起来,再加上三年疫情的经验,必须家有存粮才能安心一点。
三、大学毕业选择直接就业还是考公的多起来。现在的大学生满天飞,而竞争压力前所未有。当年拿着四五千块钱的父辈打工,成就了这一批大学生,但当这一批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突然发现,即使大学毕业,找一个四五千的工资还不容易,不如父辈。于是很多大学毕业以后直接选择进一步深造,读研升级学历,通过巩固丰富自己知识,投入时间 成本,强化自己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考公上岸,觉得公务员队伍很稳定,即使遇到像疫情这种特殊情况,每月工资也照发不误,相对来看保障比较到位。
四、炒股的人群渐渐变得理智。以前股市只要进去,跟风就能小赚一笔,但是经历过股市震荡的股民现在看到,凭个人感觉在这个时候是赚不了钱的,现在越是专家推荐的越是难赚钱,很多人清楚的看到,如何去避开股市里面的坑,大多选择把手中的闲钱投入到更好、更安全的地方去保值升值。
五、年轻人的亲戚朋友观念变得越发淡薄。很多年轻人现在变得越来越沉默,以前的“宅男宅女”,现在的“大龄青年”,其实背后都是一个交际减少的外象。大学毕业以后要么待在家里,要么留在外面闯荡,对亲戚之间的走动来往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在这种事情上,有时候家里来人都不愿意走出房门一步,而过年过节父辈带着去走动的时候也懒得陪同。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其实几千年以来,中国亲戚走动、朋友来往是最基本的交流途径,而通过这种途径培养了和谐的社会。
六、看上去收入不多却消费依然高企。无论哪个城市,一线也好,还是“五线”也好,平时餐饮业也是客人不少,你一桌、我一桌,其乐无穷。到了周末更甚,晚一点订包厢都不会有了,人满为患。但是大家嘴上都在说,收入怎么不够花,而大吃大喝依然兴旺发达。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通常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在这个现象的佐证下,又是论点和论据产生的背离。
七、生态保护和乡村自然摩擦不断。我们看到流传至今的一些作业方式被禁止,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呼吁回归自然,吃东西、用东西都讲究一个原生态,对自然的“保护”政策也是大量存在,可是一些现象却现实了矛盾的存在。比如,野猪现象,这绝对是一个奇葩存在,野猪一般成群,农村有,城市有,而它们对庄稼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一群野猪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一片庄稼啃食殆尽,而对野猪的管理政策也是让人啼笑皆非,没有身在其中,绝对体会不到个中苦楚。
八、健康和养生在无休无止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中撕扯。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年龄增长了不少,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养生,不是有了广场才有大爷大妈的广场舞,很多时候是因为大爷大妈的舞蹈才有了广场。但是东一句、西一嘴,你说你的绿豆汤,我讲我的钙中王,究竟如何养生大家没有标准,只有目标是完全一样的,而怎么养生大家没有定论,甚至在生活中一边追求养生,一边又无情的伤害着自己的身体。正应了一句笑话:冬天里如果不长胖一点,来年怎么有力量减肥呢。
九、农村和城市概念的相对模糊。城镇化的推进,很多农村人走进了城市,要么是小孩结婚的硬性要求,必须城里有房;要么是因为农村教育资源的减少,要让自己的小孩不输在起跑线上,到城里上学;要么老家拆迁,正好自己又有不想种植庄稼,要到城里找个班上的想法,于是跑到了城市。另一方面,久在城市的人,把乡村生活看的很高,诗和远方有很多就在那里,一到周末,带着老人和小孩跑到农村,刻意的点上几个“土菜”,认为是没有农药的,没有污染的,大饱口福,寻乐其中。
十、大数据的迷惑。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改变,我们的个人信息有时候变得透明,甚至有的情况下,有人感觉到自己都没有那么了解自己,一个陌生人却把自己信息掌握的很清楚。我们或许为此感到困惑,大家都是实名制的,怎么还会存在这种情况,其实这需要治理,还一片安全空间,这也是每个人的权力,而这种隐私必须不受侵犯,这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这种现象的巨大破坏作用,有些家庭或个人甚至为此牺牲了一切,我们从保证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根治个人隐私的泄露需要系统作为,从源头上控制,而且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罚到从今以后不能、不敢、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