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念桃说历史 2024-08-21 14:12:48

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形态,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的转型过渡,此时的社会状态趋于稳定,等级森严是一个重要特征,如同一个金字塔一般,统治阶级在顶端,其余人根据地位高低依次排布,为确保等级之间不随意僭越,法律开始出现。

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制度也成为帝王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越是时代末期,法律制度就会越发严格,例如在清朝末年,列强的入侵造就了一个不稳定的外部环境,清政府的对内剥削,使得内部局面十分紧张,故而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轰轰烈烈的一场,这个以农民为主题所进行的反抗斗争轰轰烈烈,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最终也因为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翼王石达开成为清朝之俘虏,被判处寸磔之刑,执行支持他却一声不吭,并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石达开的机遇与成功

从石达开最初的身份和经历来看,他基本没有造反的必要,出生于广西的他家境殷实,生活也算多姿多彩,虽然因为诸多洋人的入侵,人民生活不算太平,但终归有一些新的东西传了进来,石达开便是这些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最初接受者。

同样接受该思想的洪秀全,大肆宣扬西方思想称自己是上帝之子,不断在自己的家乡广西吸收信徒,因此获得了一定群众基础,随后将这些关乎于上帝的新思想系统化,创建了拜上帝教,进一步吸收群众,获得更广泛的信徒。

石达开对洪秀全拜上帝教的创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协助作用,早期为他提供了十分必要的资金支持,后来又帮助他建立太平天国,从某方面来讲,石达开也算是开国元勋,因此十分受洪秀全重视,加上它本身对带上地窖的信仰,两年时间就成为太平天国之中的骨干。

洪秀全新思想的主要宣传对象为底层社会平民,此类人群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存在困难,长期受到清政府压迫和剥削的他们十分需要改变现状,并且都坚信洪秀全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太平天国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很快开始对抗清政府。

1851年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号称天王,带领太平军四处作战,前期获得的战争胜利,相当于强大的号召力,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太平军,这个新生的政权很快具备了更加完善的体系,洪秀全自称天王之外,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被封为东南西北四王。

石达开的身份特殊被封为翼王,手握兵权,随后开始多方面的作战,没用多长时间,太平军队就迅速拿下南京,并在此设立都城,为了激励民众,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号曰,耕者有其田。

这项制度充满了局限性,但却真正强调了男女平等,况且对于当时来说,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正是当下百姓所追求的生活状态,所以更能调动当时人们的积极性,虽然他实现起来具有很大困难,但对思想上的促进是不可否认的。

在这项文献的加持下,太平天国的对外战争开始,主要以东征和北伐两条线路进行,战争大约进行三年,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但此时朝政内部却发生急剧变化。

接连的胜利让统治者冲昏了头脑,洪秀全的统治开始向腐败和享乐迈进,甚至出于对政权的担心,开始怀疑起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此举造成了政权上的白色恐怖,各方头目之间的相互猜忌会造成政权的内部瓦解。

首先是对杨秀清的处理,他自认为战争时期立下汗马功劳,逐渐不满足于东王的封号,很快杨秀清便强迫洪秀全将自封为万岁,这一称呼在当时十分敏感,且代表的意义众多,洪秀全不做考虑直接拒绝,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杨秀清在洪秀全心中被打上了造反的烙印。

并且有了将杨秀清斩草除根的打算,洪秀全用缓兵之计,假装答应他的要求,待其放松戒备之时,秘密让石达开召回,正在计策实施时,天京事变发生,北王韦昌辉开始肆意屠杀人民和将领,起因就是他和杨秀清之间的仇恨。

因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隔阂,他并未过多插手这次内斗,导致杨秀清全族都死在了韦昌辉手中,此时石达开尚且在湖北地区,听说国家发生内乱之后迅速赶回,对韦昌辉乱杀无辜的行为进行了斥责,不曾想却引发了连续事件。

韦昌辉也被牵连进了这次事件之中,洪秀全同时除掉了这两人,如此杀伐决绝的残忍手段让翼王石达开震惊无比,根据洪秀全的解释,这次事件是对叛乱势力的处理,但在石达开眼中,这是洪秀全疑心过重而进行的一次血腥的权力笼络。

这样的认知也让石达开自己感到了危机,他手握兵权,早晚和已故的二王是同一个下场,他怕留在天京朝不保夕,早晚有性命之危,在洪秀全对自己有初步怀疑时带着军队出逃。

石达开连夜急行军来到安徽地区,此时清朝却趁太平天国内部瓦解之际加紧进攻势头,很快武昌丢失,许多军事重镇皆被围困。

因为石达开临走之时带走十万精兵,目前的太平天国根本无力应对清朝的攻势,石达开尚且对天国心存怜悯,从两次返回带兵救援,也算是对曾经的政权仁至义尽。

1863年,石达开率军从水路进发,因为人数众多,而河流湍急,舟楫船只并不能迅速通过,清军趁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际,截断太平军之退路,同时加强两岸防护,截断粮道,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此刻石达开成了一群孤立之人,向后是悬崖绝壁无法通行,向前波涛汹涌的河流一时难以渡过,大军在此被困好几天,无奈以树叶充饥,杀马而食,正是进退两难,而清朝又趁此时出击,石达开军队顿时四分五裂,顽强的求生欲让他想出了最后一计。

被捕与无法言语之原因

为手下诸位兄弟考虑,石达开决定以统帅的身份前往清军大营,他依然做好最坏的打算,用自己换手下降领之安宁,于当年的6月25日,石达开毅然决然前往清军大营,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被拉上刑场,即将实施寸磔之刑。

古代刑罚实施的目的较多,出于对统治阶级的维护,刑罚不仅要做到惩戒本人,还要能警示后者,通过对罪犯的严肃处理,让后人望而生畏,不再有犯下类似罪责的想法,所以古代的刑法一直在完善之中,并且手段越发残酷,仅是死刑就有很多种。

如凌迟,枭首,弃世,车裂,等全都是十分残酷的死刑,但这种当场死亡的手段对于死刑犯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寸磔之刑则有一定区别,他并不会让人贩当场死亡,而是在痛苦地折磨之后,缓慢丧失生机,更能起到惩罚的作用。

根据史书中记载,所谓磔,有肢体断裂的含义,后汉书中曾有记载说,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后来这名罪犯被实施了车裂,此外,在相关文献中还有第二种行刑方式,首先将人犯绑在木架上,避免其挣扎的可能性。

随后再用利刃割开胸膛,挖出其心脏,从行为上看,这种刑罚的执行更像是凌迟,但这类从心脏开始的惩罚更加致命,也更加痛苦,至隋唐时期,磔虽也是一种刑罚,但执行方式被定义为射杀,主要由弓箭手完成。

而在唐朝之后,某些统治者自认为磔刑如此实施并不一定能达到惩罚的目的,所以又沿用了前朝残酷的执行方式,石达开所遭受的就是利刃割开全身之痛,行刑之时,刽子手会从他的四肢开始,一刀一刀刺穿他的身体,直至要害部位。

因为过程相当残忍,原本他应发出凄厉的惨叫,但这种情况早已被预想到,在行刑之前,石达开口中早已被塞入两颗坚果,如此以来,任凭遭受怎样惨痛的折磨,都难以发出任何声响。

嘶吼原本是一个人在极端痛苦之下激烈的释放方式,只可惜现在石达开释放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饱受折磨,根本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更加残忍的是,清朝官员为了让罪犯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在磔刑实施过程中,还会根据石达开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度的治疗,延长期遭受刑罚的时间,即使在口中含坚果的情况下,前期能够呜咽一段时间,但随着体力的持续消耗与身体的残害,这些本就细微的声音也会消失。

所以石达开的遭遇是全然相反的,并不是刑罚不够严重,而是已经残酷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极端的身体折磨,让他根本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参考文献

[1]林志杰,.石达开的体貌、家眷及后裔考略[J].广西地方志,2023,(01):.

[2]马恒健,.横江 石达开的滑铁卢[J].中国测绘,2018,(03):.

[3]芙蓉花开,.石达开的凌迟和第三条道路[C].:[出版者不详],2016:.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