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欣赏的好演员郭允泰性情中人一生光明磊落也一生吃尽了苦头

大番茄说说哈 2024-11-21 02:58:40

还记得1954年初春,北影厂的新片《智取华山》刚上映时的盛况吗?26岁的郭允泰饰演的侦察参谋刘明基,让无数观众眼前一亮。

"这小伙子浓眉大眼,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军人劲儿,演得也太真了吧!"观众们看完电影,都这样称赞。

但谁能想到,银幕上这位英姿飒爽的侦察参谋,曾经只是个放牛娃?

要说郭允泰能把军人演得这么传神,还真得从他11岁那年说起。那时的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山东小子"。1939年,八路军来到他们村,那些穿军装的哥哥姐姐待人和气,对他格外热情。

这让常年受白眼的郭允泰,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温暖。

有趣的是,这个小家伙打那时起就铁了心要当兵。一次赶集听说后山有八路军,他二话不说就追了上去。连长看他个子还没枪高,劝他再长大点。

但这倔小子就是不走,最后被留下当了勤务兵。

在部队里,郭允泰可是个活宝。秧歌、高跷样样都学,而且一学就会。别看年纪小,演得可像模像样。

首长们发现这孩子有表演天赋,就把他调去了文工团。就这样,这个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了鲁南军区的"小文工团员"。

打仗演戏两不误,郭允泰在战斗打响时也会上阵杀敌。四次立功的背后,是这个小战士的拼命劲儿。到了19岁,他已经是山东野战军三纵文工团、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文工团戏剧队的队长了。

命运的转折在1949年,北影厂刚成立就急需人才。郭允泰被调来北京,原本以为会去演话剧,没成想是去拍电影。

虽然一开始对着镜头还有点懵,但他学东西特别快。那股子军人特有的硬朗劲儿,正好符合新中国电影需要的形象。

从《吕梁英雄》里的民兵武二娃,到《神鬼不灵》的明喜,再到《新儿女英雄传》的高屯儿,郭允泰一路走来,把"土味"演成了"醇味"。

等到1954年《智取华山》上映,郭允泰可算是彻底红了。那会儿他才26岁,片约不断,《土地》《祖国的花朵》《怒海轻骑》轮番上映。

更厉害的是,1956年他还参演了《春节大联欢》,跟梅兰芳、侯宝林这些大师同台,被赵丹推荐给全国观众认识。

谁能想到,就在他春风得意时,人生却要迎来一个大转弯。

1957年5月21日那个下午,北京城里一场普普通通的座谈会,却彻底改变了郭允泰的人生轨迹。

16位演员被邀请参加,会议主题是讨论电影界存在的问题。主办方说"畅所欲言,有意见尽管提"。在这样的氛围下,性格耿直的郭允泰和张莹等人,真就敞开了说。

"青年演员是电影厂的主力军,正是拉磨出活的时候,可薪水低、待遇差,这不是又要牛儿跑,又不让牛吃草吗?"郭允泰直来直去的发言,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当时的他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很普通的建议和讨论。

可谁能想到,这次直言不讳,给他扣上了"右派"的帽子。命运无常,这位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被送到了北大荒850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说来也是有意思,即便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郭允泰依然乐呵呵的。别人愁眉苦脸,他却总是跑在队伍最前头,还当上了"队长"。

这股子倔劲儿,大概是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的。

五岁那年母亲就走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在山东老家给财主放牛时,大冬天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刺骨的冷风像刀子一样扎在身上。

也许正是这些苦难,把他打磨成了一个宁折不弯的汉子。

1960年,北影厂本想给他"摘帽",条件是要认错。但郭允泰直接来了句:"我本来就没错,哪来的帽子?"这一句硬气话,让他又被发配到了新疆塔里木农场,默默地种起了哈密瓜。

从此,这位曾经的当红小生在新疆一待就是18年。即便有剧组来新疆拍戏,也再没人找过他。1962年,他转到新疆话剧团当演员,算是回到了艺术舞台,却离银幕越来越远。

回想那个下午的座谈会,或许有人会说他太傻,说话不懂得拐弯。但这个"傻人",在18年的岁月里,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坦荡。

这一等,就等到了1979年。

1979年,对郭允泰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他终于获得平反,重返银幕。在《柳暗花明》里,他饰演了郭大夫这个角色。

23年过去了,曾经那个英姿飒爽的硬派小生,已经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中年人。

但说来也奇妙,这些年的历练不但没有磨灭他的演技,反而让他的表演更加沉稳老练了。那种状态,跟当年《智取华山》里的刘明基判若两人,却又各有韵味。

1980年,郭允泰调回北影厂,仿佛一切都在重新开始。《与魔鬼打交道的人》里,他饰演了以商界大老板身份做掩护的地下党张公甫。

这对一个习惯演军人和农民的演员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要在一个角色里,同时展现出大老板的气度和地下党的沉稳,这活儿可不好干。

但郭允泰就是有这个本事,把人物的多个层面都演得真实可信。

更厉害的是在《大地之子》里,他饰演的张思远从20多岁演到60多岁,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但郭允泰愣是把每个年龄段的状态都拿捏得死死的,跟比他小34岁的娜仁花演对手戏,那叫一个珠联璧合。

1985年,他还当了北影演员剧团的团长。不过两年后就把位子让给了年轻人。这时的郭允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但他依然活跃在银幕上,一直演到1994年。

从《柳暗花明》到《谁是第三者》,郭允泰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属于他的传奇。这个"迟来"的春天,来得虽然有点晚,但总算没有辜负这位老戏骨的等待。

就在大家以为故事该有个圆满结局的时候,生活却又给了他新的考验。

说起郭允泰这个人,圈内人都说他是个"另类"。在一个总有人爱"装模作样"的行当里,他偏偏是个不爱"装"的主。

不仅不爱装,看见别人装腔作势还特别来气。

他的座右铭就一个字—"真"。在银幕上真实表演,在生活中真诚做人。这份"较真",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苦难。

你看他演的那些角色,从早期的刘明基到后来的张公甫,哪个不是实打实的本色出演?那股子军人气质,那份朴实劲儿,都是从骨子里头透出来的。

在北影厂,他可是最早的"军人专业户"。

但这个"真"字,也让他吃尽了苦头。那次座谈会上的直言不讳,让他蒙受了18年的冤屈。可就是这样,他还是不肯违心认错。

这倔脾气,说他傻吧,却又让人敬佩。

到了晚年,60岁那年查出了脑血栓。但郭允泰找到了新的寄托,爱上了养花。他的阳台上,芍药、牡丹、月季、米兰,一年四季都热闹着。

"这些花能让我心情舒畅,烦心事儿都抛到脑后了。"他总这么说。

回头看看郭允泰的一生,从放牛娃到军旅文艺兵,从当红演员到右派分子,从重获自由到功成名就。大起大落中,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真诚。

这样的演员,放在现在,是不是显得有点"另类"?可正是这样的"另类",才让人越想越觉得珍贵。有人说,郭允泰没能成为最出名的演员,没能成为最闪耀的明星。

现在的娱乐圈,农村出身的演员要想成为明星,可不是件容易事。但在郭允泰那个年代,不少电影演员都是"苦出身"。

只要有天赋,有机会,农村娃也能在大银幕上发光发热。

1928年,郭允泰出生在黑龙江宁安的一个马架子里。他的父辈因为交不起地主的租子,才一路颠沛流离到了北大荒。

这个背景,放在现在可能会被人嫌弃,但在那个年代,反而成了最真实的"人物履历"。

再看他的人生轨迹:从农村到部队,从文工团到电影厂,再到右派改造,最后重返影坛。这哪是一个演员的个人故事?分明就是一部时代变迁史。

1957年的政治运动,夺走了他最好的演艺黄金期。但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却又给了他重获新生的机会。从《柳暗花明》到《大地之子》,郭允泰用成熟的演技,见证着中国电影的新发展。

2005年,这位性情中人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银幕上那些鲜活的角色,更是一个真实演员的标杆——不需要完美人设,不需要人设包装,只要本色演出,真诚做人。

如今,再看郭允泰的故事,仿佛看到一叶扁舟在时代的浪潮中起起落落。他没有刻意去追逐名利,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本色"。

说郭允泰是"性情中人"也好,"傻人"也罢。但正是这样的人,才让那个真实的年代留下了最珍贵的印记。也许,这就是他给当下娱乐圈最宝贵的启示。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