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成功拯救赵国,明明是功臣,为何最终落得被逼自杀的结果?

努力飞翔的胖头鱼 2022-11-27 22:00:25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毛遂自荐这个词“,无论工作中争取晋升机会,还是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才能,都需要人们自我推荐的能力。但是日常生活中变化万千,并不代表每次的自我推荐都会成为好的结果。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毛遂,成于自荐,最终也因为自荐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这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毛遂生平背景

毛遂生于战国时期,在平原君府上做门客,因平原君门下谋士众多,所以一直没有展现的机会。毛遂在平原君府上一直住了三年都没有任何作为,外人也不知道平原君门下有个叫毛遂的门客。

毛遂自荐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答应赵王,马上召集了门下所有的宾客,打算从中选出20个文武双全的人,和自己一同前往楚国。经过一番挑选,只挑出19个人符合要求,还差一人,这时候毛遂主动站出来对平原君说:“您挑我吧,我会是您最好的人选”。平原君一听很是惊讶问他:“先生到赵国几年了?”毛遂回答“3年”平原君听后说到:“你在我门下已经3年,从不曾听身边的人提起你,是因为你没有能力。此番前去事关赵国存亡,所以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听后回答道:“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向您展示我的才华,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事实上,我也是有尖的锥子,只不过一直没有被放进布袋。这次的任务就是布袋,我相信我会让您看到我的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游说楚王合纵

平原君听后觉得也挺有道理,而且目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就带他去了。就这样,平原君带领着自己的20个门客,一同前往楚国。

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马上带着这20个人来觐见楚王。平原君见到楚王后,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告诉楚王联合抗秦的好处,给楚王分析不和赵国联合的坏处,从早晨一直说到中午。楚王还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毛遂并不说话,用手按住剑柄,直接闯进谈判会场;“合纵之事,只要简单说明利害,就能成功,为什么都到中午了还没有定下来”,

转头对楚王说:“本来合纵的事情是天下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议论,”

楚王见有人拿剑闯朝堂但又不知道底细,问平原君这人是谁,平原君说是他的一个门客叫毛遂。

楚王大声呵斥,对毛遂说:“你好大的胆子,没看到我在和平原君商讨合纵的大事吗,哪里有你说话的份。还不 快退下!”

毛遂丝毫没有畏惧反而上前一步离楚王更近了,对楚王说:“合纵是天下的大事,天下人都可以讨论,现在你之所以敢这么大声的斥责我,是因为现在这是在楚国,您仗的是人多势众。不过,现在的场景是,我现在和您的距离不过十步而已,您的性命在毛遂的手中。而且当年周文王凭借百里地,就让天下诸侯臣服,难道凭借的是人多势众吗?楚国如今有五千里的土地,百万名士兵,应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可是一个乳臭未干的白起带领着区区几万人就夺走了楚国的两座城池,还火烧夷陵,先王的宗庙都被烧了,楚国的祖先已经被他侮辱了,您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合纵之事对楚国有百利而无一害。楚王到现在都没有决定下来,在担心的是什么那?”

楚王听后,觉得毛遂的话很有道理,就对他说:“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同意和你们联合抗秦。我会派春申君带兵前往帮助你们的。”

毛遂提议歃血为盟,燕王和平原君等人朝堂之上歃血订盟,合纵事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毛遂自刎

合纵之事结束后,毛遂在楚国朝堂上的胆识和才华迅速传入到赵国境内,就连平原君也对他心悦诚服,回来之后就把毛遂奉为上宾。

毛遂回国之后,平原君便把他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楚王的事讲给了赵王,夸赞他说他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抵抗百万雄师。赵王觉得毛遂是个人才,便封他为谏议大夫。

此后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攻打赵国,赵王正在发愁派谁出征时,想起来刚刚立功的毛遂,便安排毛遂带兵出征,听到这个消息的毛遂大吃一惊,赶忙跑到赵王那里,跪下跟赵王说:“不是我怕死,只是我不擅长领兵打仗,我可以身穿盔甲做个马前卒,却做不了披挂上阵的将军,只有找个擅长领兵打仗的人,才能保住赵国的江山,您的知人善任,和毛遂不成为国家的罪人。”赵王很好奇他和当年自荐时的不同表现,明明是可以建功立业的事,这次却如此扭捏推辞。毛遂回答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宝马可以一日千里,但是捕捉老鼠不如猫和蛇。论外交谈判我当仁不让,但是若是带兵打仗不是我擅长的地方,我不能拿着国家的安危来验证我不是个将帅之人啊!”毛遂说得有理有据,但是赵王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硬逼着他挂帅迎敌。

最终只能硬着头皮,披挂上阵,一个外交文官,怎么比得过常年带兵打仗的将军,最终被燕国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毛遂觉得自己无颜面对赵国军民,就避开众人,在一个树林子里拔剑自刎。一个外交天才就此陨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毛遂一个被放在布袋里露出锋芒的锥子,让他在楚国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赵王看到了锥子的锋芒把他放在铁箱里,使他的锋芒无处释放,最终是放错了位置,害了毛遂,也误了赵国。毛遂的故事告诉我们,合适的人要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强制放置的位置只能使其加速失败。

2 阅读: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