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书》:一份绵延百年的烽火家书,一场热泪盈眶的民国穿越

逆流而下 2021-12-14 15:01:59
个人观感8/10,民国文。

这本书……应当算是个不错的故事。

凭心而论,这个故事我看着还是很开心的,大部分内容的节奏看着都十分愉悦,也有很多其他小说没有的但是我认为十分突出的亮点。

但是,在有些时候,我依旧会对主角的某些选择百思不得其解,十分困惑并且觉得这算是一个十足的劝退点了。

所以……应当吧,毕竟这个故事对我而言十分矛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三次热泪盈眶。

第一次是……哦,我不记得是在哪了。只记得作者在文中写着,在多年之后,我们国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航母,并且用那个最初沦陷的省份来命名。

我并不知道这个逻辑关系是否正确,但是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那份从九一八就埋藏至今的情绪居然一瞬间爆发了起来,无可抑制地热泪盈眶。

如果是真的,那这真的是一场响彻百年的浪漫,是一次刻在骨子里的荡气回肠,是一份让人情不自禁的体验。

如果不是真的,那也是一场绝妙的巧合,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天意,是天道轮回。

而第二次,则是那场江上的送葬。

看完这本书也有几天了,我居然已经不记得张将军的姓名了,但是还是对那场江上的送葬记忆犹新。

我不知道这段剧情是否是真实的史实,也不知道对事实真相的解读是否是作者描述的那般。

但是……这件事情真的是震惊到我了。

第一次,我看那群人的眼光不再充满仇恨,而是一种奇妙的惺惺相惜?

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放下那种奇怪的杀戮欲望,使用在当时看着不小的代价,对那个长久以来的劲敌,第一次展现出了属于他们的敬意。

我说不清自己当时是什么想法,但是在看到“送葬”的两个字,反复看了几遍那段剧情之后,居然就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了。

至于第三次,那就是结尾了。

对于故事末尾,主角费尽心机地去寻找自己外公的那段剧情,我虽然不理解,但是也十分尊重她的选择。

但是在结尾之后的那个番外中,我看到了主角这一场穿越的前生今世,看到了百年之后的后人寻找回来……

这真的是一份百年家书啊,绵延了百年的孤独和牵挂,主角在海外的时候究竟是如何忍得住不回来找自己的家人的?

而这份牵挂又何止她一人,那个思念着亲人的少年,面对神似却变成少女了的太婆的时候,鼓起勇气对刚刚认识的人提出抱抱的请求的时候,他真的是一个思念亲人的孩子啊。

我喜欢这个结尾,感觉这一切画成了一个圆。

这个故事中还有很多我觉得很美妙的地方。

比如主角真的十分普通人,她甚至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对民国的历史并不了解,提前了一年在九一八当天瑟瑟发抖,到最后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看着让人发笑又心疼。

比如主角在故事的闲暇时期,各种兴致勃勃地去找那些名人进行合影,对偶遇各种大佬十分忐忑和兴奋……真是个很生动活泼的人啊。

我还很喜欢这个故事中描绘的那些细节,比如主角的那个同学和她的校长丈夫,我真心期盼那个路上的学校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比如对搬到重庆的那些大学的描述,那一群热血沸腾积极向上的青年们啊,我真的很想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风采。

我还很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的絮絮叨叨,用她的笔触来为我们讲述一个个民国的故事,对于我这种历史白痴而言着实是一个十分美妙的体验。

但是,我还是很不理解主角的某种行为。

比如,我真的不理解她为何要如此强烈地作死。我真的真的无法理解,她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战斗前线,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送入险境,一次又一次地逃脱却背负着更多的责任。

我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说她纯粹地作死,那为何不在那年留在南京?也有幸存者嘛,呵。

如果说她没那么想死,但是为何拼死拼活地要去张将军最后的战场?她明明知道那是九死一生的结局。

我同样不理解的,还有在抗日胜利了之后,她十分坚决地逃到了国外……是的我用了逃这个字,我真的真的对这个决定一个字也不理解,并且觉得十分奇怪、突兀、心情复杂。

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很棒的。

这个故事的爱情描绘地十分微妙,同时作者的文笔看着十分舒服,对于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生动。

所以,我可以确定这是个好故事,虽然我个人没那么喜欢吧,但着实是个好故事。

1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