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认识的两位信阳地委书记

青龙刀笔记 2024-10-29 10:18:20

一位是王文周,时任河南信阳地委副书记,一位是赵凤羽,王之后任信阳地委书记。我时为党报记者,三四十岁,关心政治,能说会道,爱交朋友。因为信阳是家乡,回乡时常去地委大院坐坐,聊聊,听听家乡新闻,了解社情民意。常陪我聊的有信阳地委宣传部青年干部钟家智、赵主明。他们后来发展都不错,对我多有帮助。几十年的朋友,时时想起,难以忘怀。写王文周、赵凤羽这两位地委书记,曾经犹豫过。我知道,书记,不管是地委书记,县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包括乡党委书记,属“高危岗位”,出事的不少。几十年没联系,谁知道他们出没出什么事?但根据我当年对他们的了解,应该没出什么事,至少我们交往时,以及刚退下几年里,平安无事。说说这两位地委书记。王,黑脸膛,中高个,微胖,像个老农民。当年抗日老战士,解放后多年在豫北从事地方工作,如果健在,老人家百岁了。赵是信阳当地起来的干部,红脸汉子,中等个,寸头,像个信阳街头“拉架子车的”。任地委书记前是光山县委书记,比我年长几岁,应该八九十岁了。扑实、真诚、不装、不吹,当官不像官,这是我对他们的深刻印象。当年信阳地委领导的办公室都在一排平房里。办公室不大,一桌一椅,一个简单沙发,一个木头茶几,茶几上摆滿群众来信。除了那些摆设,还有几把信阳老百姓家称作“腿包椅”的小木椅,一块钱一把,来客多时,坐“腿包椅”。王书记资格老,但思想解放,説话洒脱。他说,在信阳这个地方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1958年“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教训,吹牛逼,搞浮夸,死要面子活受罪!他跟我聊了许多在地方工作时的故事。他曾在滑县当过领导。他说,土改时,阶级斗争,滑县农村发明了一种“望蒋杆”,把地主绑起来,用绳子往杆顶上拉,一边拉一边问“望见蒋介石了没有?”地主无论说望见了或没望见,下场一样,贫农手一松,地主从杆顶摔下地。他说,XXX的亲属就上过“望蒋杆”。他说的XXX,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后任大领导。他还说,XXX的有亲戚,在家乡去世时,他帮忙办点后事。后来,XXX的夫人托人送给他两瓶“五粮液”,表示感谢。赵书记属解放后培养的干部,话不多,很家常。我俩聊时,都坐在“腿包椅”上。他请我吃过一顿饭,有鱼肉,没酒,以信阳毛尖茶代酒。当年大吃大喝之风尚未泛滥,也不兴搞有偿新闻。我没为王、赵两位书记写过一篇文章,四十多年后,想起往事,在公众号里写几句。王书记,您看不到了!还记得那个“大个子李记者”吗?几十年来,信阳旧貌换新颜,地委书记(后来叫市委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回家乡,去羊山新区百花园,往北看,市委、市府办公大楼巍巍壮观,比天安门还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