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远:李氏朝鲜太宗,有胆有识有武力,五百年秀丽江山因他而定

梨评历史 2024-04-23 06:49:34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日,王氏高丽权臣李成桂在众人的簇拥下到寿昌宫登上王位,开创了李氏江山。

随后派使者向宗主国明朝通报自己即位,并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自己的国号。

在“朝鲜”和“和宁”两个国号之间,朱元璋最终定下“朝鲜”的国号,李成桂的王朝也就是日后的李氏朝鲜。

2021年韩国电视剧《太宗李芳远》

李成桂之所以能够完成篡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王氏高丽末期掌握了深受的势力以及不少追随者。

因此,即位后李成桂大肆封赏功臣。

不过,虽然封赏了不少功臣,但真正能够掌握大权的功臣并不多,仅有郑道传、赵浚、南訚等少数人。

很显然,这次封赏令功臣们不太满意,但碍于李成桂这个开国之君,大家不好指责,最终因李成桂对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激化了这些矛盾。

01

按照王氏高丽的习俗,李成桂可以拥有两位正妻,较早的一位妻子神懿王后韩氏为他生下了六个儿子,分别是李芳雨、李芳果、李芳毅、李芳干、李芳远、李芳衍六兄弟。

而后娶的神德王后康氏则生下了李芳蕃、李芳硕两兄弟。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芳雨是无可争议的王位继承人,但他因反对李成桂篡位,老早就退出了继承人的行列。

李氏朝鲜疆域

等李成桂即位后,适合继位王位的自然是老二李芳果了,但李成桂却在宠臣郑道传的建议下选择了幼子李芳硕为世子。

一下子引起了李芳远等人的不满,毕竟在李成桂崛起之路上,李芳远出力颇多,先诛杀了高丽忠臣郑梦周,为李成桂登位扫清了障碍,后为父亲上位左右奔波。

可以说在功劳上面,李芳远是李成桂几个儿子中无可争议的第一位。

但父亲却越过二哥李芳果选择了幼子李芳硕,不仅抹杀了自己的功绩,反而因功高震主,引起父亲和郑道传一系的猜忌。

显然李成桂公然废长立幼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下子就将神懿王后一系完全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加上李芳硕此时不过十岁左右,更度让刚刚建立后的李氏朝鲜局势变得十分敏感。

李成桂

为了确保幼子可以顺利继位,李成桂命郑道传辅佐李芳硕,意图让掌握大权的郑道传扶持自己的幼子。

当然,除了安排心腹辅佐外,李成桂还打算清除贵族功臣们的私兵,这自然又包括为李芳远这些王子了,目的就是剔除潜在的威胁。

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郑道传还计划将神懿王后一脉王子召至宫廷,然后发动突然袭击,彻底铲除他们。

《皇明祖训》里关于李成桂记载

显然,李成桂的所作所为加上在储君问题上过于偏袒,早已引起李芳远的不满,现在面临生死危机,他开始谋划铲除郑道传一系。

02

李芳远深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拓展势力,暗中联络自己的亲兄弟、忠于自己的武将、遭到冷落的部分开国功臣,彻底将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李芳远以郑道传破坏传统长幼之序为由,率先领兵闯进景福宫,杀害了世子李芳硕,击败郑道传一系支柱。

而此时的郑道传还在家中,丝毫没有察觉,直到李芳远带兵前来的时候才得知李芳硕居然已经被杀了,被迫束手就擒。

随后整个郑道传一派都被铲除,李芳远大获全胜。

李氏朝鲜

不过李芳远也知道,现在自己不适合登基,在其策划下,拥立二哥李芳果为世子,然后逼迫父亲李成桂禅位。

至此,李芳远通过第一次王子之乱掌握了朝鲜实权。

当然,事情远没有结束,李芳远本质上还是以下犯上,为了防止其他兄弟有样学样,他掌握实权后,继续延续了父亲李成桂罢免王子、功臣拥有私兵的政策,又激化了自己与功臣之间的矛盾。

此时对李芳远不满的功臣们又聚集在老四李芳干周围,打算除掉李芳远。

建文二年(1400年),自以为准备好的李芳干等人主动出击,没想到李芳远早有准备,将李芳干一派杀的落花流水。

此后李芳远不仅彻底铲除了敌对势力,被李芳果立为世子,还将兄长李芳毅、李芳干的私兵全部占有,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不用再躲在幕后了。

同年十一月,李芳远登基,成为李氏朝鲜第三位君主。

景福宫勤政殿,景福得名于《诗经》中“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至于父亲李成桂,眼看爱子和宠臣被杀,以及被迫退位,早就对李芳远心怀不满,借着去故乡咸州祭拜祖陵的机会,撺掇安边府使赵思义起兵反抗李芳远。

但此时的江山已经是李芳远的了,李成桂势单力薄,很快败下阵来。

对于这次叛乱,李芳远只诛杀了赵思义等人,至于父亲和其他近臣并未追究。

但必要的防备还是必要的,此后他加强了对父亲的监视,为了避免闲话,他又极尽“孝养”之事,直到父亲去世。

至此李芳远成为李氏朝鲜说一不二的君王。

03

李芳远即位后,面临着一个父亲和兄长都曾经面对过的问题,就是想办法获得明朝的承认。

此前朱元璋始终本着不愿意支持犯上作乱的原则,不肯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导致李成桂和李芳果和明朝交往时只能使用“权知高丽国事”、“权知朝鲜国事”这两个称谓。

建文帝继位后,依旧延续爷爷璋对朝鲜的冷漠态度,直到靖难之役。

朱元璋至死都不肯册封

靖难之役初期,由于建文帝在真定、白沟河败给朱棣,局势的变化必须让他改变之前的冷漠政策,开始厚待朝鲜使臣。

随后建文帝赐给李芳果印信、诰命,打算册封李芳果为朝鲜国王。

但等明朝使臣抵达朝鲜后才发现李芳果已经退位,李芳远成为了新的国王,显然没法册封了。

显然,得到明朝的册封,他的王位才能名正言顺传承下去,为此他不断向明朝使臣赠以重礼,然后上奏说李芳果患病过于严重,不得不传位给自己。

一通操作下,李芳远最终还是得到了建文帝的册封。

建文三年(1401年)闰三月,建文帝下令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但在圣旨中,却说了这么一句话:

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前已敕尔礼部移文,报他知道。今其使臣到,恁礼部家再回文书去他。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的事,任他国中自主张

显然,建文帝未必对朝鲜国内真实的情况一无所知,但他不愿意为这件事继续和朝鲜纠缠,依旧册封了李芳远。

靖难之役

毕竟李氏朝鲜就靠着大明的辽东地区,而辽东又位于朱棣的大后方,也是建文帝一开始牵制燕王大军的重要军事力量,不容有失。

一旦李芳远被朱棣拉拢过去,势必对辽东进行骚扰,显然这对建文帝不想看到这个局面。

另外,建文帝还非常依赖朝鲜的战马,这些因素加起来,也让建文帝不得不拉拢李芳远。

甚至册封了李芳远后,建文帝还赏赐李芳远可以穿着九章冕服的待遇,毕竟作为一个郡王级别的国王,李芳远只能穿七章冕服,建文帝如此做,就是为了拉拢李芳远罢了,即便不能牵制朱棣,也避免他被朱棣拉拢过去。

而册封李芳远后,建文帝立即向李芳远购买一万匹战马。

然而这次交易,李芳远却以次充好,建文帝花了大价钱却买了一万匹劣质战马,以至于提供的战马都跑不过朱棣的步兵。

很显然,李芳远此举就是为了平衡自己与建文帝、朱棣的关系,毕竟他和朱棣老早就认识了。

早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李芳远作为使者出使明朝,就曾两次拜见朱棣,第一次是在北平的燕王府,第二次则是朱棣入京的路上:

燕王乘安辇朝京師,驱马疾行,殿下下马见于路侧,燕王停驾,亟手开辇帷,温言良久乃过行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芳远和朱棣的这次会面,显然大有收获。

王学圻版朱棣

有了这层关系,李芳远从一开始就关注靖难之役,也对双方的势力消长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建文兵虽多,但势弱,燕王兵虽少,但势强。

可以说李芳远虽然接受了建文帝的册封,并且为他提供战马,但他却玩了一次心机,更没有选择站在朱棣的对立面,就是以此作为日后和朱棣交往的资本。

04

靖难之役进入尾声,很显然,从建文帝获得的册封已经失效了,他必须再度获得新君主的承认。

不过现在的局面可比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好很多,毕竟朱棣是通过非常手段上位的,迫切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承认,而李氏朝鲜又是明朝重要的藩属国,他的认可无疑很重要。

永乐元年(1402年)六月,朱棣继位,八月就派使者前往朝鲜告之新君登基。

而明朝使臣还没到达的时候,已经得到消息的李芳远就在十月初改用永乐年号,速度相当快。

而得到朱棣诏书后,李芳远也心领神会,立马派使者前往明朝祝贺朱棣登基,既承认朱棣为正统,又希望朱棣可以册封他们。

看李芳远这么上道,朱棣不仅厚待朝鲜使者,还宣布立即派使者前往朝鲜册封李芳远。

九章冕服

而且和建文帝一样,朱棣依旧允许李芳远享受穿着九章冕服的待遇,相当于对李芳远极快承认自己的一种政治酬劳,皆大欢喜。

05

虽然李芳远接受了朱棣的册封,但他却想的更远,想要让自己册立的世子也获得朱棣的承认,从而稳定自己国内的王位传承,避免自己死后王位争夺血腥动荡。

早在继位初期,李芳远就彻底废除了王子贵族们的私兵,将军权收拢上来,然后仿照明朝六部改革官制,进一步强化王权。

集权是李芳远唯一的选择

而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又对支持自己夺位的王后娘家鸟尽弓藏,消弭外戚之祸于萌芽。

除此之外,李芳远还严明嫡庶之分,颁布从母法,即父母都是贵族子女才是贵族,生母是贱民子女永远是贱民,这可比中原的嫡庶之分严格多了。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就是能够求得总宗主国对王世子的册封,这样一来,国内想要谋求篡位,首先就得考虑明朝,毕竟王世子是明朝正儿八经的册封的,私下废了他,无异于忤逆大明,需要考虑一下后果。

可以说李芳远想的非常长远。

而为了坚定嫡长子继承制,李芳远继位后,立即册封自己与元敬王后闵氏所生的嫡长子李禔为世子,并且在永乐二年(1403年)派使者来到明朝向朱棣奉表请立其长子李禔为世子的册封。

王世子的册封,不仅让朱棣感觉到李芳远对自己足够的恭敬,加上朱棣也在考虑太子问题,很痛快地答应了册封。

李氏朝鲜时期

然而李芳远认为,一纸诏书并不能彻底稳固李禔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他和朱棣建立私人友谊,这样才能进一步稳固李禔的地位。

于是李芳远在册封后不久,又派李禔率朝鲜朝贡使节团来到明朝向朱棣朝贡。

而朱棣也想看看朝鲜这位王世子到底如何,因而对李禔极为重视,不仅多次召见,还赏赐李禔《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各一部,这些都是朱棣自己用以教导继承人的教材的一部分。

可以说李芳远让让李禔通过此次出使而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按照轨迹,李禔是毫无争议的储君,但李禔过于随性的性格以及一系列的表现引起李芳远的不满,经过反复思考后,为了李氏朝鲜的未来,李芳远决定重立世子。

但立世子可不是李芳远自己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还需要得到明朝的认可。

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芳远打算立符合儒家规范的第三子李祹为世子,并正式遣使向朱棣上奏请求册封。

李祹即世宗

而在上奏中,李芳远文书可以说是斟酌再三,也让朱棣难以拒绝,那么到底说了什么呢?

世子禔骄恣不肖,三子祹孝弟(悌)力学,国人之所属望,请立为嗣

先说老大不肖,后说老三贤良众望所归,然后请朱棣更立世子,朱棣也难以拒绝,直接同意了,至此李祹成为新的世子。

06

然而和之前一样,李芳远也没认为一纸诏书就能巩固李祹的世子地位,毕竟李祹在礼法上属于嫡出第三子,越过两位哥哥继,合法性上本就勉强,况且李祹在军中一点威望没有。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可能出现的王位争夺,他选择退位当太上王,继续掌权,然后躲在幕后,将权杖上的刺剔除干净,完整的交给了最后选定的李祹。

首先就是给新君树立军事威望,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五月,李芳远建议李祹除对马岛的倭寇。

对马岛之战

此次征讨,整个清除了对马岛上123名倭寇,迫使对马岛主宗贞盛遣使向朝鲜称臣,顺利为李祹新政权树立军事威望。

除此之外,又残酷清洗李祹沈王后外戚势力,可以说李芳远扶上马送一程想法做的相当不错,实现李氏朝鲜第一次稳定的王权交接。

事实证明,李芳远这次决定是对的,李祹也就是日后的世宗大王,在位期间,李氏朝鲜实现了文化和国力的双重繁荣,李芳远的长远谋划,彻底奠定了李氏朝鲜的五百年秀丽江山。

世宗创立彦文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李芳远薨逝,明朝赐谥号为“恭定”,然而李氏朝鲜,则偷偷摸摸违礼僭越给李芳远上了“太宗”庙号,至于明朝,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

纵观李芳远一生,有胆有识有武力,且对局势观望一针见血,所作所为,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位枭雄,如果这样的人才,放在中原,不知道能有何成就?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