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平乐》里的宋仁宗赵祯与《宋史》书的赵祯

柏康聊财经 2023-01-13 21:48:02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是由张开宙执导,王凯、江疏影、任敏、边程等主演的大型历史古装剧。该剧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与原著小说不同的是,原著以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赵徽柔与内侍梁怀吉之间的缱绻爱情故事为主线,后者则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宋仁宗从少年登基逐步掌握朝政大权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的故事,也有仁宗皇帝一生爱恨情仇。从而将宋仁宗赵祯的形象绘声绘色的展现出来。

宋仁宗 赵祯是真宗第六子,随着仁宗五位兄长的早天,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仁宗手里,其为人宽和存孝,善于纳谏,在位期间,宋朝经济繁荣,文化,科技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仁宗盛世的美誉,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的宋代,宋仁宗在治国与生活中常常遭到文官集团的阻挠,而做出妥协。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仁宗皇帝赵祯

宋仁宗感情生活:宋仁宗赵祯的生活感情分三部分,一是对嫡母刘太后的复杂感情以及对亲生母亲李氏深感愧疚;二是对自己子女的问题,三是对宋仁宗一生最宠的三个女人

首先是对嫡母刘太后的复杂感情以及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仁宗皇帝年幼即位,军国大事全由刘太后做主,而自己出生就被刘娥抚养,以及在刘太后称制的十一年中尽心尽力照顾起居饮食,对宋仁宗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宋仁宗的执政能力。因而仁宗皇帝对刘太后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感激其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另一方面又对其迟迟不肯还政和隐瞒自己生母感到愤恨。而仁宗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刘太后身边的侍女李莲惠时,深感愧疚,为了报答母亲,赵祯把自己的心爱女儿嫁给了李家子孙李玮。

其次是对于自己子女的态度:宋仁宗虽有16位子女,但真正存活下来的只有4个女儿,这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有绝嗣的可能,《清平乐》中的福康公主正是仁宗皇帝的长女,剧中赵祯给了公主全部的父爱,同时因对母亲的愧疚,报答李家,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李玮,但对于与自己知趣不同,性格木纳的李玮万般排斥,从而引起与婆家的矛盾,公主不顾一切的夜扣宫门,从而引发了朝臣议论,这与他一生遵循的倡导的直言纳谏主张所违背,使得朝臣得他在爱女之情和维护治国理念之间挣扎得遍体鳞伤。最终,公主以半疯狂的抗争,始终未屈服于“成为李玮真正妻子”的命运。

最后是一生最宠的三个女人:《清平乐》中着重描写仁宗与曹皇后,苗娘子,以及张贵妃的感情为线索。曹皇后与仁宗相遇源于自己少女时代一场猝不及防的偶遇,这场想遇注定了日后两人剪不断的感情,随后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赵祯便以郭皇后对皇帝大不敬之罪,废除郭氏皇后之位,这或许是宋仁宗对刘太后垂帘听政,压抑多年的不满的发泄,但对于另立皇后的人选,宋仁宗还是屈服于朝臣集体推荐,曹皇后得以顺利入宫,因缘之际如愿嫁给了自己年少一眼定情的人,然而只有一面之缘的两人毕竟互不了解,但曹皇后发现自己始终无法走进宋仁宗心里,便把自己的心声藏于心里,安心做个辅佐夫君治理国家的妻子,宋仁宗后来爱上了曹皇后,但后者取把爱早早的收了起来,二人就在互不做声中走了完了一生。仁宗对于苗娘子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哥哥对妹妹的爱,二者又青梅竹马,因而剧中赵祯曾言:“苗娘子是他的亲人”,因而成亲之后,也只留宿苗娘子哪里,仁宗而立之年也只有苗娘子诞下福康公主和雍王赵昕。对于张贵妃而言,仁宗极尽宠爱,或许是张贵妃善于表露自己对宋仁宗的爱 ,不适皇后那般隐藏在心里,因而在张贵妃英年早逝之际,曹皇后尚在,便追封其为温成皇后,张家也因张贵妃而显耀。

宋仁宗治国理念:影视剧《清平乐》中以仁宗的感情线索为中心,同时穿插了仁宗一朝的治国理念,而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便确立了以文治国的国策,到仁宗时期,北宋立国六十余年,勋贵集团和武将早已没有实权,日益做大的文官集团也分成守旧派和改革派 ,朝堂之上,庆历新政大臣和老派权臣之间的针锋相对,斗争风起云涌,赵祯治国如执秤,权衡各方势力,因而在国事方面殚精竭虑。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儿女情长的帝王,对于爱人和自己的子女是博爱,而对于朝臣一生也是宽厚以待。

据《宋史》,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

之前”

因而他在位期间,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百姓也得以修养生息,经济繁荣,科技发展与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宋史》上记载的宋仁宗赵祯

北宋给后世往往留下了的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影响,但同时也是个发展不平衡的时代,北宋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对周边契丹,西夏的战争常常胜少负多,因而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北宋在军事上“积弱”,在经济上“积贫”,被历史学家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因而被后世所忽略。那么宋仁宗时期时期的宋代是怎样的呢?

年少即位,太后摄政:宋仁宗于公元1022年即位,由于年幼,军政大权暂有太后刘氏执掌,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仁宗本以到了亲政的年纪,但至死也不肯归政于宋仁宗,朝廷重臣担忧其“行武后代唐故事”,但在群臣的阻力下才压制住自己的欲望。

庆历革新,善于纳谏:北宋历经太祖,太宗,真宗到仁宗已於一个甲子,社会,经济,民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如其他王朝一样,农民起义和兵变不断,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军队“三冗”现象做出改革,历史上称为“庆历变法”,宋仁宗相继提拔仲淹为参知政事,后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变法。变法如下:

刷新吏治,精简科举

1.明黜陟,改革先前的官员升迁制度,对官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此判定官员优劣

2.抑侥幸,限制恩萌制,从而阻断勋贵子弟的官位垄断

3.精贡举,改革科举制,以策论和操行代替先前的赋、墨义取士旧制

4.择长官,慎重考虑中央,地方的长官

5.均公田:平均分配给各级官员农田,抑制土地兼并

轻徭薄赋,复唐府兵制

1.厚农桑,减徭役,重视农业,主动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合并人口少的县邑,减免生活困难百姓的徭役

2.修武备,主张以唐代府兵为主,辅之募兵制,改变北宋重内轻外之策

厉行法治,推行中央权威

重命令,推恩信:重视中央地方颁布的法令,落实朝廷的各项恩惠。

这场改革由于触及到吏治问题,而吏治自古都是封建王朝最大的问题,尤其对官吏和商人构成威胁,加上守旧派势力不思进取,图与苟安,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扑,诬蔑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结交朋党,宋仁宗在守旧派的说服下,动摇了变法的决心,从而导致这次变法的失败。

总结

庆历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首先是北宋体质的原因,北宋立国之初,便实行文官治国之策,在对外问题上也是内紧外松,因而常常对外战争失利, 导致西北河西走廊,以及辽东,燕云十六州被周边国家占领,这种政策久而久之中央形成了巨大的官僚集团,因而北宋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同治理国家,皇帝的决策因而常常受到限制,要改革必然会损害士大夫的利益和权力,在这种权力动荡之际,宋仁宗权衡利弊,还是因循守旧,继续执行太祖立国历来养士大政策,其次是宋仁宗性格的问题,他缺少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专权独断的性格,他的庙号“仁”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治国方面有所突破,再加上夏竦等奸臣到处宣扬范仲淹等人的不是,导致仁宗失去对改革派大臣的信任,这位想励精图治的皇帝终于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这场变法以宋仁宗的退缩而想向了破产,这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本都是守旧派的反击与皇帝的退缩导致变法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北宋王朝体质的先天不足决定。

参考资料 《宋史》 以及影视剧《清平乐》

0 阅读:273
评论列表
  • 2023-01-18 09:10

    宋仁宗:大家都来看看,俺幞头下全是包啊!

  • 2023-01-19 17:31

    作者是代表历史学家?宋代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比唐明清的文化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