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之争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深圳首次登上全国第一的宝座,上海、西安分列二三位。按照各地规划目标和发展态势,未来数年,更多城市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百万+"行列,成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新型"汽车城市"。
01
2023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随着环保观念的广泛传播和科技的持续革新,新能源汽车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中国众多城市正在积极布局,争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地位。
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摘得桂冠,比同期的深圳(29.95万辆)和西安(26.9万辆)总和还要高。
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险胜上海(98.86万辆)和深圳(87.47万辆),成为当年的第一城。
日前,各地陆续披露工业数据,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1.04倍,以前一年84.88万产量估算,2023年深圳总产量或将超过170万辆。这意味着,深圳超过上海(128万辆)、西安(98万辆),首次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去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44.3万辆,这三座城市的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的四成以上。与此同时,其他城市也在加速追赶。合肥、长沙、广州、重庆、柳州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对三强形成群起追赶之势。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上述5个城市目前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8名。除了这5个城市,还有郑州、武汉、青岛、长春、成都、南京、常州等地,也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雄心勃勃,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认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厚实的产业链基础,是各个城市竞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目前来看,合肥(比亚迪、蔚来等)、长沙(比亚迪)、广州(广汽埃安、小鹏)、重庆(长安、赛力斯问界)、常州(比亚迪、理想,动力电池产业链)等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02
与头部车企深度绑定实际上,对新能源汽车城市的排名于近两年才兴起,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本一脉相承,从各城市排名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出各品牌的对抗与发展。
首先,作为头部玩家,2021年,深圳、上海、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占比分别为8.2%,17.2%和7.3%。2023年,三地占比分别变为18.3%,13.7%和10.4%。深圳、西安占比上升,上海占比下降,背后是主力车企的厮杀角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竞争其实与头部车企深度绑定。
上海是特斯拉在中国的大本营。2018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投产,2019年底开始正式交付。在这之前,上海在燃油车领域已经有上汽集团坐镇。特斯拉到来后,上海顺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出了一片天。
2021年,特斯拉全球产量超过93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的“榜一大哥”。与此同时,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也水涨船高,同比增长160%,成为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直至现在,特斯拉对上海新能源汽车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129万辆,其中有94.7万辆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占比70%以上。
总部在深圳的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顺势建了西安工厂,此后又多次扩产增项,前三期产能达90万辆。2022年西安生产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贡献99.5万辆,占比97.9%。可以说,比亚迪以一己之力助西安连续两年产量增速超200%。但由于比亚迪在常州、抚州、济南、郑州、合肥、襄阳等地的新工厂相继投产和达产,西安工厂的部分热销车型产能被分散。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称王,推手是比亚迪、后手在深汕。除了坪山基地35万辆产能,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规划提供60万辆产能。目前一期6条产线已投产,二期实现整车下线。深圳市政府工作报道提出,推动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尽快达产满产。
2022年,常州凭借理想、北汽和东风日产的生产,跻身前十,如今其排名进一步提升。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其新能源整车完成产值14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7.8万辆。
而在问界等畅销产品的带动下,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去年产量达到50.03万辆。去年6月,重庆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排在第一的位置。
03
新一年宝座又将花落谁家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片红海中,各个城市也是铆足了劲往上冲,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著的,一旦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首先会为当地带来直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2023年,新能源之城的竞争尘埃落定。2024年,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却才刚刚开始。
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元规模。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比亚迪深圳超级工厂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两期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接下来两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还将大幅释放。
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其中,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发力点。为了弥补在供应端的不足,西安在鄠邑区投建了一个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新能源电子产业基地,主要建设汽车电力电子信息研发平台、电子电信器件制造、仪器仪表、精密机、新材料供应链服务及配套设施,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电子、汽车内饰件、汽车后市场等企业。
合肥是追赶军团中的领跑者。该市汇集了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比亚迪、长安等6家整车生产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2023年汽车总产量达13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万辆,比第三名西安少24万辆左右。合肥市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愿景,力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此外,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去年,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如果这一目标产能全部释放,接下来的两年,广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保持双位数增长率。
同时,还有手握华为问界、阿维塔等造车新势力的重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所在地柳州……当各城市的竞争力在不断地增强,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也在不断地上演。如果有整车企业不慎在淘汰赛中落败,那么背靠这家车企的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也会迎来断崖式下滑。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尚未定型,不同的技术路线如换电、快慢充电以及电池技术创新都在进行中,市场竞争激烈,英雄榜座次尚未落定,谁能榜上有名?2025,拭目以待。
广州是有多少是因为限行去买电车上粤A绿牌的,然后再加上网约车[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