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网络。
草鱼草鱼,可以说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淡水鱼了,它是鲤形目鲤科草鱼属的物种,这个看起来非常草率随便的名字就真的是它的中文学名了。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食性,它们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偶尔也会吃点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等。
草鱼的分布很广泛,在我国,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元江,除了西藏和新疆等高原内陆地区几乎都能找到。因为其人工养殖技术先进,肉质细嫩,因此被引进了东南亚的很多国家,美国,墨西哥,瑞典等国家也引进了草鱼,不过他们引进的目的是让草鱼控制水草和养殖。
草鱼长啥样不需要多说了,就是比较修长的鲤科动物的样貌。它们一般4龄性成熟,最早3龄,但是想要产卵得达到4-5龄。每年的4~7月份是草鱼的繁殖期,不过繁殖期随着温度的差异会有所不同,我国北方在5月中下旬开始繁殖盛期,南方则是在4~6月。
雌性鲤鱼一次可产下30-138万粒卵,这些鱼卵算是很大了,直径可达5毫米,是漂浮性卵。所谓的漂浮性卵的意思是它们的卵吸水后会膨胀到5毫米,然后随着水流漂流。之所以鱼卵个头大,那是为了抵御一些小型的水生生物吞食,提高出生率。
分布如此广泛,繁殖效率如此之高,那草鱼肯定是随处可见吧?
不是的。越来越多的钓鱼人表示,他们钓到草鱼的概率越来越低了,以前随便钓都是鲫鱼、鲤鱼、草鱼、鲢鳙、罗非鱼,现在草鱼的野外种群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已经没那么经常可以钓到了。这是为什么?
野生草鱼种群持续下降刚才咱们说了,草鱼的鱼卵为漂浮性鱼卵,这些鱼卵需要较高水流流速带动扩散。因此草鱼会寻找比较合适的水域来产卵。但现在很多水域之间被人为的阻断了,可能是水坝,可能是被开垦成灌溉渠,可能是直接消失了,这些都导致一些平时在流速慢水域生活的草鱼找不到合适的繁殖环境,这必然会应该草鱼的繁殖。在静水中,它们的鱼卵会沉到水底腐烂,因此可以说草鱼产卵时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另外老生常谈的全球气候变暖也导致草鱼感应到水温的变化,不愿意产卵。
但是照理说,一次最多产下138万粒卵呢!繁殖的再少,种群也不该一直下降吧?咱们国家保护水系的力度很大的,不应该啊!其实很好理解:生得多不等于孵化的多。
草鱼的产卵量那么大,为何野外不见草鱼的身影?很简单,那就是草鱼鱼卵孵化率太低了!并不是草鱼的鱼卵不行,最主要还是草鱼的密度小,而它们密度小的原因就是繁殖条件受限,这就变得了死循环。其他繁殖比较不受限的鱼类的种群快速恢复,它们就经常会吃草鱼的鱼卵。
而且野生草鱼比不上人工养殖繁育的个体,野生草鱼的性成熟时间太晚了,而野外环境瞬息万变,生存和艰难,很多草鱼甚至没有长到成年的机会,又谈何繁衍呢?你看像是鲤鱼和翘嘴这些大型鱼类,它们很快就可以繁殖产卵,于是就种群就一直扩大。
另外草鱼有比较“笨蛋”,它们特别容易被人类捕捞到。以往钓鱼捕鱼不受限的时候,草鱼的价格很低廉,就是因为抓到的太多了,它们作为草食性鱼类,没有狩猎的需求,游速就比较缓慢,难以逃脱人类的拖网。
上述这些因此的组合之下,草鱼的野外种群才会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