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真正让一个人陷入贫困是的“等靠要”生存观念

侃球还得看阿海 2024-12-06 03:33:24

王庙村,深藏于贫困县的最僻远角落,宛如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这里的贫困状况触目惊心,村民们的贫穷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一年下来,区区 4 块钱的电费,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根本无力承担。

为了助力王庙村的村民摆脱贫困的泥沼,政府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精心规划,在村里兴办了木工坊、翻砂厂等一系列有望带来经济收益的产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村民们的目光短浅,毫无长远规划。没过几天,就开始嫌弃通过这些工作来钱太慢,纷纷选择罢工。他们似乎完全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机会,只一味地眼巴巴地等着政府的补贴,仿佛那才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当生活陷入困境,难以为继之时,他们从未思考过如何通过自身的积极进取去努力赚钱,改变命运。而是第一时间奔向村里那座简陋的教堂,双手合十,虔诚地祈求上帝让他们一夜暴富。

这种愚昧的依赖心理,仿佛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就这样,十几年来,他们始终妄图依靠那虚无缥缈的上帝,在“等靠要”的美梦中浑浑噩噩地熬着日子,而他们却在贫困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后来,丁元英在去五台山的路上和韩楚风交流时,感慨万千地说道:“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生存观念,唯一能救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这一番话语,深刻地揭示了扶贫工作中,外在帮助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村民自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的道路。

王庙村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心理,正是受到当地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许多贫困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真正让一个人陷入贫困的深渊,且难以自拔的,绝非仅仅是外在显而易见的物质匮乏,而是隐匿于其内心深处那根深蒂固的“等靠要”生存观念。

这种观念恰似一副无比沉重的枷锁,冷酷无情地将人的意志和行动紧紧束缚,使其无法挣脱,难以自由前行。

在家时,他们一心靠父母,认为父母是自己永远的避风港,能为自己解决一切难题;出门后,又将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觉得朋友就应该为自己排忧解难;甚至在走投无路之时,还寄希望于那虚无的上帝和飘渺得如同梦幻般的运气。

他们的思维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总在四处寻找可以依赖的对象………总之,他们似乎天真地相信,只要有外在的依靠,就能轻而易举地摆脱困境,却唯独遗忘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靠自己。

在格律诗股东大会上,有人满脸堆笑,笑嘻嘻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丁哥拉了我们一把,我们哥儿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那谄媚的笑容和讨好的语气,仿佛将自己的未来完全交托给了他人。

丁元英听后,不禁眉头紧锁,满心忧虑地对芮小丹说:“有了这种想法的人,就已经没救了。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可如果自己根本就没打算站起来,就算老天爷亲自降临,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果不其然,那些始终抱有这种依赖他人想法的人,虽然在丁元英的英明带领下,短暂地赚了点钱,尝到了些许甜头。

但由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贫穷,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再次陷入了困境之中。

多少人因为依赖他人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那些能够真正崛起并走向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富裕和成功。

亦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穷,是一种心态。”这话简直就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穷并非源于出身贫寒,也不是际遇不佳,其根本在于内心的贫乏与荒芜。

现实生活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些混得糟糕的人,总是热衷于炫耀自己的朋友、亲戚有多么厉害,幻想着未来他们会拉自己一把,从而心安理得地躺平摆烂。

这种人与王庙村的村民别无二致,皆是妄图等待他人来拯救。然而,哪怕能救得了一时,又怎能救得了一世?

人生短暂且宝贵,千万别在那些精神上跪着的人身上耗费光阴,更别让自己沦为和他们一样的存在。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