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人人扮鬼,中元节却天黑前回家,网友:就怕队伍里混进真的

小娱侃圈叭 2024-09-04 02:04:53

创作不易,希望读者大大理解,收入只有一点点,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点一下只需观看五秒就可退出,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敢在万圣节上扮鬼,到了中元节却没人扮了呢?”

随着中元节的过去,在网络上出现了这个很有趣的问题。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是大显神通纷纷调侃。

万圣节和中元节都有鬼节的别称,但国人在这两个节日上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在万圣节上,很多人会叫上亲朋好友们开party,一起嗨到三更半夜。

而在某些特定的地方甚至还会举行万圣节特别活动,运用化妆技巧和特别服饰装成鬼。

相反到了中元节,很多人都秉持着十点之前必须回家,夜晚大街上的人比平常也要少的多。

关于大家对这两个节日的不同态度,网友们也都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中式恐怖可是深入骨髓的害怕,西式恐怖却都是肉眼可见的东西”

“但万圣节的鬼我看了根本不怕,但中元节一双绣花鞋就能把我吓到汗毛倒竖”

“万圣节扮鬼会有人找你拍照,中元节扮鬼可能会有鬼喊你的名字”

“不搞扮鬼是怕扮鬼的队伍里混进去了真的,但还没人发现”

其实结合网友们的回答,会发现国人对两个节日有不同态度的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万圣节并不是我国的节日,它是国外的一个节日,关于万圣节的由来也流传着很多版本。

传说到了万圣节前夜和万圣节当天,鬼界和人间之间的大门会被打开。

那些已经亡故的鬼魂可以重回故土,来看看还在世上的亲人和朋友。

而还在世上的人们知道那些鬼魂会到来到人间,也害怕会被那些鬼魂打扰。

于是就想出了自己也扮成鬼的样子,成为他们的同类,为自己打掩护。

西方国家万圣节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南瓜灯则是为了给那些幽灵鬼魂引路的东西。

而在西方国家万圣节又被他们当做是夏季的最后一天。

他们为了庆祝自己的农作物丰收和时令将进入秋冬,会和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玩乐。

随着时间的发展,多种习俗和活动混合在一起才演变成了如今万圣节的众多习俗。

而与西方对万圣节的庆祝不同,中元节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尊敬和严肃的节日。

我们的起初设立中元节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祭奠自己的祖先和祈求家族平安。

和西方的认知相同,在中元节的这一天,民间也认为是鬼门打开的日子。

那些逝去的亡魂会回到家乡,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超度他们,让她们安息。

于是这才有了部分地区在中元节当天举行的各种不同的习俗活动。

而在早前民间的信仰中,跟在你身边的通常是老祖宗的灵魂。

是需要被敬重和安抚的,而不是向西方那样被驱赶的。

所以在中元节我们并没有要扮鬼的习俗,而在当天扮鬼还有可能被视为是对鬼魂的不敬。

当然,我们也一样怕有些鬼魂会给我们招惹祸事,带来事端。

在民间还流传有很多不成文的有关中元节当天的忌讳和规定。

像当天晚上尽量避免外出啊,不能在背后拍人肩膀啊,不能吹口哨等等,很多长辈都会这么告诉自己的孩子。

所以中国人对两个鬼节的不同态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节日的习俗不同。

西方大部分人对鬼魂没有信仰,万圣节则主要是为了避免鬼魂上门惹事。

而在我的传统文化中,对鬼魂是有一定信仰的,以尊重安慰为主。

因此有网友们调侃解释道在万圣节扮鬼,西方鬼生气还有自己的老祖宗能帮忙。

如果在中元节扮鬼,那就要挨老祖宗的揍了,还不会有人帮你。

这个有关两节鬼的解释倒还真挺有趣且生动形象的。

但其实,中西方在恐怖文化方面的差异,也对人们在中元节不敢扮鬼有一定的影响。

喜欢看鬼片的应该都知道,中式恐怖其实比西式恐怖更擅长于环境的渲染。

中式恐怖片中,什么红嫁衣绣花鞋,黑长发和白色长裙之类的都是很常见的。

那些恐怖片中的鬼还会突然出现在你背后,拍一拍你的肩膀或是喊你的名字。

其实单看红嫁衣和绣花鞋并不会觉得恐怖,但一旦加上凄凉唢呐声和寂静的氛围,这个感觉是不是就来了。

而这个氛围的影响通常对我们的影响就会持续的更久。

西方的恐怖电影其实主要以一些暴力血腥的画面来制造恐慌恐惧。

一般看完你并不会有太长时间的害怕,但中式恐怖片则不同。

那个氛围感给你渲染到位,你脑海中可能就会对它有很深的感受。

那么当你置身在一个相似的环境,你就可能会自己吓自己。

看到红嫁衣花绣鞋等一类的中式恐怖常用品,你也会莫名感到恐惧。

参考资料:解放日报社:2023年11月01日14:57——解放日报:指责过万圣节的年轻人崇洋媚外,大可不必

中国新闻网:2016年02月14日 08:37 ——专家谈本土节日撞上洋节:不能仅以"崇洋媚外"来看

因此中式恐怖给人的影响太深了,中元节当天的氛围又十分阴森.

很多人门都不出,更别提扮鬼了。

就算是敢出门的也不会扮鬼,一是害怕自己扮鬼被别人当真吓到别人。

二是怕鬼把自己当真的带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洋节也进入到中国。

特别是万圣节和圣诞节,一到节日当天各种cos鬼怪和圣诞老人的随处可见。

到处和索要或者赠送糖果和苹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有专家曾提议过取消日历上的所有洋节,过中医节和武术节,称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

这一言论当时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很大的波澜,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

一些名气较大的机关报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解放日报认为指责过万圣节的人是崇洋媚外是大可不必的。

它表示我们虽然需要树立一些文化自信,但这并不是在盲目排外的基础上。

而是在吸收借鉴他国文化的同时,仍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

那些大胆将西方节日根据我国的文化而改造出独特的庆祝方式。

反而体现了年轻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其实,像节日这样的文化交流在国际上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就像是春节一样。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春节也陆续出现在了世界各国的土地上。

文化交流一直都不是一个单项的过程,树立文化自信既不能盲目崇洋,也不能盲目排外。

那么您对中国年轻人喜欢过万圣节和圣诞节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