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做韶华主,统领群芳是牡丹。癸卯清明之际,慕名赴麦城观赏赵祎文老宅私家花园,一院清幽满堂牡丹,国色天香的花儿与热情好客的主人蔚成春风里靓丽景致。
年已七旬的赵祎文当过兵、从过政、经过商,走南闯北,风雨兼程,是众人眼里吃过米面的能把式。在荔西首镇羌白,南门口的浆水面和麦城的牡丹园皆出自他的精彩手笔。承自家传,“一清二白三红四绿”(面汤为一清、浆水为二白、油泼辣子为三红、时蔬调面为四绿)的祎文浆水面好吃不贵、良心打造,盛夏时节咥上一碗,神清气爽,防暑降温。吃的人多,却少有把这道惊艳味蕾的美馔与貌似五大三粗的操作者联系起来。早些年携朋友们去,一碗浆水面呼噜噜下肚,浮躁的心情在浆水调中和胃的作用下尚未完全平静,一位身着白汗衫、肩搭白毛巾的老哥便走近桌前搭讪,“没看味咋样?”“合脾气不?”和善亲切自然,犹如邻家哥。一番心与心的碰撞,知道了老哥是老板,是有文化的老板,是阅历丰富能说会道的老板……由此结识祎文乡党,对大荔文化浓厚的爱让两个羌白人彼此欣赏,也便开启了从物质走向精神的多重学习交流。
麦城原属八鱼现归羌白,当地人习惯于称做麦石,这是一块大有来历的风水宝地、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战神吴起镇守魏西河郡,在临晋(今大荔)通往咸阳的“国道”边筑门城力压强秦。后来,秦国收复失地,取“五谷丰登的城池”之意更名麦城。由此推算,麦城的历史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处在洛河故道上的麦城把着沙苑的边,土质半垆半沙,良好的水肥通透性为栽植牡丹提供了绝佳自然条件。祎文老哥家院子足够大,东西十二间宽达22米,较之更为阔绰的纵深造就出一亩三分地的辉煌,目力所及红花绿叶分外妖娆,最是那品格高洁贵重、端庄秀雅、仪态万千,象征着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国花牡丹,深深地打动并感染着每一位观赏者的心。与赵祎文熟识的李世居老师翘指夸赞,称其为“花痴”,是把养花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智者,五十年如一日潜心花卉栽培,东奔西走遍觅良种,花费的体力精力财力一般人所不能及。目下依次绽放的二十多个品种、500多株牡丹,花团锦簇、芬芳馥郁,大有“麦城好牡丹、何必去洛阳”之势。遥想当年,牡丹仙子不畏武则天强令冬日百花盛开、自长安贬走洛阳的节操品性,说不定那刻起已在必经之路的麦城植下了缘根。
花品即人品,花性即人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看破红尘放下悲喜,只闻花香,饮茶颂书,虽年华渐老,但心情却像风儿一样自由!他那人生不汲于名利、不被尘世龌龊玷污,永葆自然天性,伴生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的人生观极具现实意义。诸多先贤归隐的悠然之情、田居的怡然之乐、人生的恬然之意,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令人回味无穷、受益无穷。牡丹是“美”的化身,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始终遵循自己的花期和规律;它不开则已,一开倾其所有、挥洒尽致,终须赢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它从不吝惜生命,跨越青春而衰老、娇艳而凋谢、消遁再绽放,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那拒绝的背后是雷打不动的执着。赏花形色香和韵,鉴人貌才德言行。祎文老哥具有牡丹不卑不亢的高贵品质,一些人说他“瞎好人”,谁人何尝不是如此,好人在坏人的眼里总属“瞎瞎”,凡人皆一样!但是,他乃多年在单位不看领导眼色行事、个性另类不亏心的事真听了不少,更多的还有对其坚持原则、浩然正气“牡丹品质和精神”的点赞。这几年,老哥麦城、羌白两边跑,虽相距不远却各有念想,一边是根脉一边是发展,一边是精神寄托一边是生活依赖。一人耕耘、众人收获,只图个乐的祎文老哥用心血精心培育花千朵,春暖花开香气充溢巷院,敞开大门热情欢迎着四面八方的人们,胸怀宽广可见一斑。站在这花香伴着青草香的天然氧吧,闻着花草和清风的味道,听着鸟鸣的欢快,感受着生活气息的芬芳,跟随时光的脚步怕一张美照,品茗闲谈中留下生活的诸多美好快乐,何等惬意和幸福!
为大众创造美好快乐者谓之为王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要看牡丹这里来,羌白麦城花醉美”的赵祎文堪为“三心”(恒心、热心、爱心)老人。盛世昌隆、福寿安康,祝愿在舍得间品享幸福滋味的人们一路芳华、一路馨香、一路优雅,富贵吉祥赛牡丹。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地情专家,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出版有《风情同州》《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