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指责内务部杀人过多,叶若夫当众反怼:不是您的命令吗?

审度 2023-05-02 21:14:22

1937年10月27日,为庆祝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20周年,苏联高层在莫斯科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盛大庆典,内务部领导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高光时刻。

他与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巨幅肖像被并排着高高挂起,周围有无数鲜花簇拥,俨然如苏联二号人物。人们争先恐后地向他致以敬意,主持人米高扬卑微地称赞道:“我们都应学习叶若夫同志不断向斯大林同志看齐的精神……”

冷酷无情的叶若夫显然被迷晕了,他一脸羞涩地沉浸于众人的膜拜中,却在不经意间犯了个可怕的错误:他理所当然地肯定了自己的“功劳”,甚至都忘了谦虚地美言两句自己的主子。

不可否认,混职场有时情商比能力更重要,显然,叶若夫就是一个毫无情商之人。看此人的生平,笔者甚至以为,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可能专门挑了个这种层次的人,就是为了方便用后即弃。

根据沙俄时代圣彼得堡帝国警察局档案,斯大林的真实身高是1.62米。而从两人两人同框的照片来看,叶若夫几乎比斯大林矮了一个头。或许是身材瘦弱矮小,叶若夫小时候比较内向,不喜欢跟小伙伴玩耍。他着迷于一种残忍的游戏:把浸满煤油的布条绑在小动物的尾巴上然后点燃,看着小动物发狂似的奔跑,最后被被火焰吞噬。

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如此腹黑冷血的人,政治生涯初期居然是公认的“老好人”,以“温和善良”颇受同僚好评。有一位苏联诗人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此人,断言到“绝不会有人讨厌叶若夫”,称赞他做事懂分寸,富有同情心。

更讽刺的是,布哈林对叶若夫工作作风的评价,除老实干练外,重点强调的居然是“颇具民主作风”。

1935年以前,叶若夫还是个小角色,他能发迹完全是运气好,撞到了好时候。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那场政治灾难,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客观来说,它却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彼时的苏联内部成分非常复杂,高层更是山头林立,互相倾轧,几乎所有的政策都会被当成各大势力间争权夺势的阵地。

无论是哪位实权大佬,想要打造以自己为领导的政治秩序,用强硬乃至极端的政治手段清除掉所有政治对手,这其实是符合逻辑的。

真正不合逻辑的,是斯大林坐上头把交椅初期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简直令人眼界大开。

举个例子:当时,苏联高层狠抓工业生产,意图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然而有工人被逮到消极怠工,受到的处罚不是“上班摸鱼”,而是“内贼”、“破坏分子”。

相关部门是这样解释的:一个工人怠工一天,可能只是少生产几个零件,但一年下来少生产的零件,加起来就够国家损失几辆甚至几十辆拖拉机了。若是十个、一百个工人暗中商量好一块做这种事,那还了得?于是,怠工的工人一定是“破坏分子”。

别看这股风气歪,却是当时苏联内务部门鉴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指导标准”。1930年8月初,斯大林在写给副手莫洛托夫的信件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将这一标准刊登在各大报刊上。鲜为人知的是,彼时主导“狠抓内部破坏分子”工作的还不是内务人民委员部,而是苏联最为机密且隐蔽的精英情报机构——苏军总参谋部4部,也就是一些文献中偶尔提到的“格帕乌”。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不够信任内务部;具体点说,这是他与当时的内务部领导人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维奇·亚戈达的“私人恩怨”。

历史上,亚戈达并不是什么好角色,他是政治运动的发起者,抓人文件看也不看,直接就签字。然而身为捷尔任斯基的弟子,几位被特意培养的接班人之一,亚戈达却又潜意识地恪守原则。虽然抓人痛快,但在定罪时却又讲求证据确凿,甚至还释放了不少人。

最戳顶头上司底线的是,斯大林急于扫清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二人,亚戈达大张旗鼓地审了半天,最后居然只给了十年有期徒刑。

斯大林不是没给过机会,常常在各种会议上敲打,亚戈达却倔强地维持“处决”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重审轻判。如此“不长眼”的做法终于惹怒了领导,1936年9月25日,苏联高层在文件中指责内务部未能完成任务,白白浪费了4年。次日,亚戈达就被剥夺权力,于6个月后被处决。

他临死前还“执迷不悟”,多次请求面见最高领导人,得知翻身无望后绝望感叹:自己赴汤蹈火,最后却什么都没捞到。

不难想象,在选择新任内务部长时,斯大林应该主要考虑三点:听话“踏实”,干活“效率”,还不能太有主张。尤其是后者:继任者不能有太过强大的政治根基,要像一张白纸,这意味着人选要从核心权力圈边缘找起。于是,在圈子里颇受好评、符合全部期待的叶若夫就进入了最高领导人的法眼。

经过几轮火箭般的晋升,1936年9月26日,叶若夫被提拔为内务人民委员部新任部长,同时接管被称为“锄奸局”的苏联决策委员会。

上任伊始,叶若夫就向高层纳了一份投名状。

刚进入政治机关工作时,他遇到了一位非常好心的领导。后者见小同志又瘦又小,笑起来还很腼腆,便在工作和生活上非常照顾。

那会儿叶若夫的薪水不多,老领导便隔三差五就邀请他去自己家里改善一顿伙食。领导的妻子还亲切地称叶若夫是“小麻雀”,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儿子。

怎料叶若夫得势后,居然第一时间捏造了一份老领导的材料,下令将其捉拿归案。签署逮捕命令时,他还特意提醒执行人员,要把老领导的夫人也抓来。结果夫妻二人在饱受拷打后双双被枪毙。

这一下,再也没人敢说叶若夫平和善良、工作颇具民主作风了,他的小人嘴脸暴露无遗。小人得志嘛,做点出格的事也不难理解。但斯大林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想找把趁手的枪,谁料找来的却是个十足的恶棍。

苏联高层的打击是有倾向性的,而叶若夫则是“无差别打击”。他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就是先对自己最亲密的下属搞了一轮自我清洗:1936年底,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约1/5的工作人员被处决,2.5万人罹难,前几任内务部一把手的部下全军覆没。接下来的一年里,因他签字而被捕的苏联公民多达150万。

他的“工作效率”可怕到了何种程度?1937年10月 ~ 12月,内务部捣毁了一个名叫“俄罗斯全体军人联合会”的政治团体,共掌握了786名成员的名字。12月13日,苏联高层作出指示:全部逮捕;15日,叶若夫在文件下方添了一句话:已全部处决。

此人还有一手“钓鱼”的绝活,例如在一次工作汇报时,叶若夫宣布“近几个月轻工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有141人和228人被定罪”,如果此时不立马质疑“轻工业部门抓少了”,或是表现得不够激烈,那么你的名字恐怕也很快被写进叶若夫逮捕文件。

1937年中下旬,叶若夫的权势抵达顶峰,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庆典上,他忘乎所以地享受着别人对自己的膜拜。

此时,随着效果已达最高领导人预期,这场政治运动无疑已接近尾声,头脑简单的叶若夫还在期待着后面的论功行赏,怎会预见自己兔死狗烹的结局?

在随后的几次重要会议上,苏联高层突然变了风向,反过头来质疑内务部工作有些矫枉过正。可惜叶若夫太过沉浸于屠戮为自己带来的权势中,领导要他收手,他反而更加卖力地杀人。

1937年以后,斯大林也开始显露自己的担忧。在一次工作汇报时,听过叶若夫的报告,斯大林问道:“怎么能处决这么多人?”叶若夫给出的回答令众多与会者噤若寒蝉,他说:一切都是按照您的指示进行的。斯大林很尴尬,只好阴恻恻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您看,这就是我们的干部。

于是,当政治目的达成后,毫无政治头脑与情商的叶若夫失去了价值,成为高层的弃子。在叶若夫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一把手最后一年多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被调入内部系统,短短几个月内接连晋升,半年后就成为内务部二号实权人物——这一切与叶若夫当年的经历如出一辙,历史恍如重演。

不同的是,叶若夫接到的“圣旨”是毁灭,而这个名叫贝利亚的年轻人恰恰相反,苏联高层希望他结束这场政治灾难。

贝利亚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在斯大林去世前,他从未展露过野心。纵使与叶若夫一样身负骂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再或许贝利亚本身是个恶魔,但他扮演的角色,却是那个疯狂年代的“救世主”。

1 阅读:695
评论列表
  • 2023-05-28 09:59

    史达淋是世界上杀俄罗斯人最多的人,给格鲁吉亚报仇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