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留两个军在山西,却被徐向前包围缴械,毛主席闻讯长叹一声

乐蓉评历史 2024-12-12 12:40:50

1947年10月,山西发来的一封绝密电报,一度让毛主席焦虑到茶饭不思。他难以接受的点,不是说有高级干部仅凭一面之词,就判断辖区部队有异动,可能发生兵变,请求迅速出兵应对,而是惊讶说出这番话的人会是徐向前。

徐向前什么人?身经百战的军中之帅,待人宽容,处事谨慎的作风有口皆碑。这样的人,若非形势万分危急,断然不会选择仓促用兵。

看到一封接一封的请示电报,毛主席也明白:山西的部队出了大问题。

一、徐向前两次遇险

解放战争第二年,毛主席最为忧心的战区是哪一个?

答案是晋冀鲁豫。

作为八路军129师开辟的老根据地,晋冀鲁豫被誉为“刘邓大军”的故乡,部队根基稳固,群众基础深厚,是最能经受战争考验的基本盘。但自1946年以后,这里的情况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刘邓大军领命经略中原,长期执行机动作战,军区主力基本上都被拉走了,只剩下少数地方部队。而在留守的干部中,地位最高的是滕代远,但他长于政工,短于军事,根本应付不了如此复杂的局面。

此时的晋冀鲁豫,就像是一个空壳子,面对蒋军的全面进攻,只能一再退让,甚至主动放弃了三分之一的解放区,形势急转直下。

要挽回颓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位刘伯承的替代者,去晋冀鲁豫主持军事。但毛主席忧虑的点恰恰在此,眼下正值战争最焦灼的阶段,各大军区都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抽得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干部。

但也恰在此时,有人自告奋勇要上前线,而且点名说想去晋冀鲁豫。

这个人就是徐向前。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徐向前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29师副师长,晋冀鲁豫有一多半的指战员都是他的老部下,知根知底。且论军事才能,徐向前完全不亚于刘伯承,建军练兵的本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面对徐向前的请战,毛主席却犹豫了。

他不是不信任徐向前,而是舍不得。

徐向前当初回延安参加七大,不幸被战马踢到左腿,导致胫骨骨折,在医院病床上躺了半年多,之后身体状态一直不好,而且此时他的夫人黄杰又有孕在身,于情于理都不好让他去前线。

但最后因为战情实在吃紧,徐向前又多次请求,毛主席才终于松口,答应让他先到太行山区休息,恢复健康后再去晋冀鲁豫军区工作。时隔多年重返战场,徐向前难免激动欣喜。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路将会遇到大麻烦。

在去晋冀鲁豫的路上,发生了两件惊险的事情:

一是在渡汾河时,岸边突然响起枪声,因为天色太晚,视线受阻,所以只当是有巡逻的敌人瞎放了几枪。

二是在山西长治休息时,一架敌军突然飞来轰炸,三枚炸弹就落在徐向前的住所附近,幸好落点稍有偏差,这才躲过一劫。

两件事,很难说都是意外。特别是山西遇险这次,当时恰逢夫人黄杰生产,徐向前才在城里多停留了一段时间,偏偏这时敌机就来了,三枚炸弹还刚好落在附近。这要说敌人没有得到准确情报,事情就根本讲不通。

其实早在徐向前进入山西之前,陈赓就专门派出部队前去迎接,还给徐向前加派了不少警卫人员。徐向前性情喜静,向来不习惯大阵仗,但这次看到陈赓一片好心,便也没有推辞。

事实证明,没有陈赓的一路护送,徐向前这几次遇险恐怕很难脱身。

这并不是陈赓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而是他清楚,在这晋冀鲁豫的地面上,看似一片祥和,其实暗地里龙蛇混杂,居心叵测者大有人在。

这一点,徐向前自己也清楚。他此行本是绝密,只有少数高层干部知情。若非内部有人泄密,消息又如何泄露?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让徐向前开始重视一个名字:高树勋。

二、两难的选择

高树勋的来头可不简单。

此人原在西北军中任职,冯玉祥垮台后,又辗转投靠吉鸿昌、宋哲元,最后在蒋介石手下当了军长。此外,高树勋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他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位战场起义的蒋军高级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26路军在宁都起义投靠红军,高树勋就是部队中的师长,但因为思想不过关,他又跑了回去。不过即便这样,高树勋也遭到了蒋介石的记恨,说他擅离职守、贻误战机,险些军法从事。

军阀混战时,高树勋就跟着冯玉祥打过老蒋,如今既非嫡系,又有旧账在身,日子怎么可能好过。内战打响后,高树勋被任命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奉命指挥新8军与胡宗南部一起夹击邯郸。

高树勋很是无奈,蒋介石这是摆明了要拿西北军的老部队当炮灰,但没办法,军令如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到最后改变高树勋命运的,是一封亲笔信。

信是刘伯承写的,劝他认清形势,不要走到错路上。

促成高树勋起义,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王定南。他曾是北平地下党,后不幸被铺,与组织失去联系,因与吉鸿昌有旧,便暂时留在西北军中,一直劝说高树勋弃暗投明。

在刘伯承和王定南的双重攻势下,高树勋最终选择了悬崖勒马。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率领新8军1万余人正式宣布“火线起义”,蒋军主力阵脚大乱,仓皇败退,最终被刘邓大军追上,大部被歼,被俘者高达2万余人。

至此,邯郸战役大获全胜。

毛主席曾说:

“这个仗一定要打好,如果打不好,我们又要再进山,中国革命就要推迟二十年。”

所以在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也是给予了高树勋厚待,不仅同意保留起义部队编制,还特批番号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担任总司令,王定南出任总政治部主任,西北军旧将范龙章为第1军军长,乔明礼为第2军军长。

但起义之后,高树勋的部队却又成了烫手的山芋。

按常理,高部本应该编入作战序列,但因为部队整顿缓慢,拖拖拉拉一年仍不能参加战斗。而且起义部队仍然保持着旧军队的作风,找来老百姓借东西不给钱,也不还,到一个地方就吃穷一个地方,搞得基层干部三天两头来告状。

后来刘邓大军准备挺进大别山,主力在邯郸整训,为了以防万一,只能把高树勋部转至太行区的解放区腹地。

刘伯承一走,徐向前来了,职务是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实际就是一把手。

对于徐向前,高树勋是久闻大名。所以在徐向前路过驻地时,他还特意跑过去,准备了一桌子好菜来招待。

但高树勋一走,敌人的飞机就来了。

徐向前不怀疑高树勋,但他知道起义部队成分复杂,其中难免有特务潜伏,高树勋无意走漏消息也是可能的。

而此时,一件事又印证了徐向前的猜想。

徐向前刚刚上任,就接到情报,说高树勋部有些人对起义不满,与特务勾结,暗地里搞名堂,想要撺掇高树勋带部队逃过黄河,再次投靠蒋介石。

此时摆在徐向前面前的,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选择相信情报,就得立即出兵控制局势,但万一弄错了,影响太坏。如果不相信情报,一旦事情是真的,此时军区兵力极为空虚,能打的部队根本没有,恐怕要出大乱子。

徐向前没有时间,必须立即做出判断。

而最终促使他做出决定的一个念头,是必须“防范于未然”。

三、迟到的真相

在行动前,徐向前请示了毛主席。同样,毛主席在短时间也无法分辨情报真伪,但鉴于事情紧急,只能批准徐向前临机决断。

直到此时,徐向前还是理智的,他不想大动干戈。高树勋部有两个军,正面对抗必须造成重大损失,而且传出去影响也不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擒贼先擒王。

在指挥员的人选上,徐向前选择了张力之。他是民族建国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在高部负责整训,最为熟悉情况,而且靠得住。

1947年6月14日早晨,张力之率领一个团冲进高树勋驻地,将一军、二军的高级干部全部缴械,紧接着又冲进高树勋总部及住宅,将高树勋本人控制起来。失去指挥机构后,高树勋部群龙无首,全部被包围缴械。

整个过程中,也发生了零星战斗。

事情结束后,毛主席闻讯也是长叹一声,起义部队如此结局,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最后,毛主席也是特意指示徐向前:

“高树勋起义有功,必须保证安全,并且尽快查清事实真相。”

而这一查之下,事情居然又有了反转。

高树勋当时被安置在一个小屋内,徐向前让一位叫张鼎中的干部每天去陪他聊天,聊了一年,张鼎中越发觉得高树勋胸怀坦荡,没有异心,便向上级建议解除对其自由的限制。

1948年春天,因为没有实质性证据,民族建国军的干部陆续被重新安排工作,高树勋本人也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所部士兵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没有。因为直至多年之后,晋冀鲁豫的一些老干部仍对此事耿耿于怀,说:

“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

那真相到底如何?

高树勋事件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张力之。整件事情的起因,也是因为他。

自从高树勋起义之后,蒋军就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再次拉拢。高树勋的老部下马伯言就曾写信劝降,高树勋不接受,转头就把信交给了张力之。但张力之不相信,反而加大了排查。

后来,高树勋一位部下外出买东西,与一名商人做了几个可疑的手势,立即就引起了张力之的注意,直接把人找来审讯,结果那人扛不住压力,胡乱供出了一大堆的名字。紧接着,高树勋部队驻地有一头牛被毒死了,结果被怀疑是有人在当地水源里下毒。另外建国军内部有一名政工干部,生病住到医疗室,结果人直接就不行了,也被认为是高部有人在捣鬼。

这一来二去,事情就严重了。各种风言风语越传越厉害,甚至有人说建国军中有一个“华岳纵队”,高树勋就是总司令,一直妄想拉着部队投靠蒋介石。

就这样,张力之向徐向前汇报,又带着部队把高树勋包围缴械,甚至还抓了王定南,就连事后的调查,都是他本人在一手操办。

综合种种迹象,其实张力之的怀疑不无道理,但行事难免操之过急,以至留下了很大的疑点。后来毛主席委派晋冀鲁豫军区社会部部长杨奇清再次调查,真相这才水落石出。

那头被毒死的牛其实是错吃了蓖麻叶,并没有所谓的下毒事件;政工干部也是病情加重不治身亡,与他人无关;至于所谓的“华岳纵队”,更是从来没有存在过。

但杨奇清的调查也证明了另外两点:

第一、 起义部队中确实存在潜伏特务,一部分官兵思想同样顽固。

第二、高树勋本人对此并不知情,建国军绝大多数干部也与此事件无关。

一场误会,但也确有居心叵测之人从中作梗。应该说毛主席和徐向前的冷静处置,仔细排查,是正确的,做到了防范于未然。高树勋在此一事后,也彻底证明了自己。

多年之后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曾特意请出高树勋,让他帮着劝降老部下黄樵松。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还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同刘伯承赴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当时握着他的手,说了这样一番话:

“树勋同志,你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的大忙,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94 阅读:3290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