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宋名扬:卧底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为他开证明,后来怎样了?

谈天鉴夕朝 2024-05-26 03:56:30

“毒品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从不相信毒品的威力到说出这句话,宋名扬付出了半生的代价。

二十几岁的他意气风发屡屡立功,叱咤黑白两道,是警队的英雄。三十几岁的他徘徊在戒毒所和警队之间,因为工作不得不屡屡复吸。

最终,不仅事业夭折,家庭也支离破碎,四十来岁因毒品入狱,自己的荣誉和养老金也全被剥夺,不得不靠变卖家用电器生活。

从警队英雄到“瘾君子”,宋名扬只奢求别人不要叫自己警队败类,令人唏嘘的是如今的他讲起自己的故事,依然讲着不后悔,为了破案值得!

那么现在的他,过得还好吗?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983年,20岁的宋名扬穿着笔挺的制服,阔步走进北京市公安局大门。

通过了层层面试和考核,他如愿以偿地加入这支守护首都的英雄队伍。在短短3个月的严格训练后,他被分配到京西分局刑警队工作,宋名扬的英雄梦就此展开。

入职几年,宋名扬就因一宗棘手的奸污幼女案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毅力。案发后线索几乎为零,许多人都打算了之,但宋名扬决不就此罢休。

他日复一日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带着受害的小女孩在案发地反复寻访,仔细查看每一处可疑的角落。

整整一个半月,宋名扬都在街头坚持着。就在第40天黄昏时分,疲惫的小女孩突然指着一个穿着背心的中年男子,脆生生的声音说道:"叔叔,就是他。"

凶手就这样被成功锁定。这其中,宋名扬的孜孜不倦功不可没。他荣获人生中第一个三等功勋章。

1990年,宋名扬被委任一项重任,那就是深入地下犯罪圈子做卧底,培养线人。这项危险的工作很快就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宋名扬为人正直讲义气,很快就在黑白两道皆博得了"大哥"的尊称。他与各路人打交道游刃有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值得信赖的线人。

接下来10余年,宋名扬通过与线人的密切接触,对每一起案件都了如指掌。

他能将破案的关键线索和案情弦串一气呵成。无数惊天大案就这样在他的缜密分析和宏观把控下一一被扑破,他本人也屡次因此获得三等功荣誉。

1997年的"白宝山案"堪称宋名扬生涯的巅峰之作。他潜伏进一个贩卖枪支的毒窝,先是以吸毒赢取信任,多年的伪装有了重大突破。

最终,他一举拿下了这起震惊社会的重大案件全部的犯罪分子,并缴获大量枪支和毒品。

当年的颁奖典礼现场,宋名扬挺直腰杆走上领奖台,万千掌声在耳畔回荡,他胸前的奖章闪闪发亮。这一刻,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足以成为警界的传奇。

然而,谁也想不到就在这璀璨光环的背后,暗藏着一个令他悔恨终生的祸根。

为了深入渗透罪犯集团窃取线索,他在一次行动中不得不吸食毒品,从此陷入了戒断与复吸的无底深渊。

1996年5月的一个午后,宋名扬在追查“白宝山案”的线索时,无意中踏进了一处毒品制造窝点。

刚推开门,一股刺鼻的异香便扑面而来,令人头晕目眩。狭小的地下室里乱糟糟地堆放着各种注射器具和烧制药物的炉灶,到处都是毒品遗留的滚烫味道。

他之所以能找到这个地方,是因为他自称是贩毒的,面对一屋子的瘾君子,他们对他的身份起了怀疑,问他是不是警察。

为了取信于人获得线索,宋名扬毅然决然地走上前,当着一众毒贩的面,从炉灶上捻了一小撮白色粉末,深吸一口气,一股脑吸入鼻腔。

瞬间,一阵强烈的刺痛感令他浑身颤抖,几欲作呕。从未吸食过毒品的他,为了彻底赢得这群人的信任,不得不暂时忍受住这难以启齿的痛苦。

随后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他又拿起一把匕首,在自己大腿上狰狞地划出一个血淋淋的十字,鲜血直流。

这个做法让他取得了所有人的信任,打入了毒贩的内部,获得了一个重大线索,依靠这个线索他不仅破获了白宝山案,还抓住了一个枪贩子,缴获了一把手枪和20发子弹。

这起案件的侦破让他再次获得一个三等功,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那之后,自己就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刚开始的时候,宋名扬以为自己只不过吸了一次毒,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染上了毒瘾,自己连死都不怕,还会戒不了毒吗?

但事实就是他低估了毒品的“威力”,毒瘾在他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次他在抓捕犯人的过程中突然犯了毒瘾,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是浑身骨头疼,为了缓解这种疼痛,他不得不第一次主动联系自己的线人复吸。

当他吸完了第一口的时候,浑身的毛孔都是舒服的,但是这种感觉却让他浑身冰凉开始害怕,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请假回了自己的老家,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家人,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把毒戒掉。

这是他第一次戒毒,家人轮流看守陪伴,他在痛不欲生的过程中度过了漫长的八天,他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没事了,于是回到北京继续工作。

事实证明他再次低估了毒品的威力。

回到北京进入工作状态的他,继续做卧底,这意味着他要长期在毒窝里斡旋,就这样,戒毒、复吸、戒毒、再度复吸,宋名扬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无休无止的怪圈。

即便重大案件的扑破让他暂时恢复了理智,但在长达一年的时光里长期吸食毒品,已让他的身心完全被毒品禁锢。

1999年,上级不得不将宋名扬送至黑龙江一处深山老林的农村,希望能借助那里的环境帮助他彻底戒毒。

然而,即便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所在,宋名扬偶尔还是会出现幻觉和求毒欲望,对毒品的依赖已根深蒂固,无可救药。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宋名扬的身心备受摧残,狼狈不堪。

“毒品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宋名扬从不相信毒品的威力到说出这句话,他付出了半生的代价。

2001年,警局在末尾淘汰制度下,不得不将他最后一丝办案权力也夺走,调离一线,去到预审部门。

这个决定让将破案视作自己生命的宋名扬备受打击,失去事业的打击给他带来沉重创伤,他的抑郁症加重,整日郁郁寡欢。

有一段时期,他甚至一度有自杀倾向,想要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妻子和父母被吓坏了,只得24小时轮流盯防着他,生怕他一个疏忽酿成大祸。

2005年,在公安部的批准下,宋名扬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办理病退,从此彻底远离了曾经的工作岗位。

此时的他,精神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毒瘾不但毁了他的事业,也摧毁了他的家庭。妻子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重担下不堪重负,整日愁眉不展。

宋名扬吸毒时的种种失常行为无疑加重了她的创伤。后来患上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儿子的处境也让宋名扬自责良多。他从小就比其他孩子内向羞涩,与人很少交往。通过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轻度自闭症,很可能是由于父母的疏于照料所致。

就这样,一个曾温馨和睦的家庭,在毒瘾的侵袭下支离破碎。妻子精神失常,儿子自闭畏人,宋名扬更是身心俱疲、备受折磨,整个家就如一间危房,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即使这样,生活也还是没有放过宋名扬。

2010年2月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曾经的线人找到宋名扬,希望他能给自己提供毒品。

作为自己曾经的线人,宋名扬对他们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法拒绝对方的要求,用300元钱贩卖了0.32克的海洛因给他。

之后,宋名扬耳畔响起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几名蓄势待发的年轻警员随即从暗处窜出,紧紧将他扭扯制服。

原来,这次只不过是这个线人为了自己能立功减刑设下的钓鱼执法。

这次行为,宋名扬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3000元,主要是因为公安机关向法庭出具了证明,证明宋名扬是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染上的毒瘾。

旧伤未愈,新痛又来。宋名扬出狱之后再次因为毒品被抓捕。

法庭上,公诉人曾一再申诉宋名扬是在工作中染上毒瘾的,但这一切都未能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作为一名累犯,宋名扬这次被重判一年有期徒刑,罚金两千元。然而即便刑期如此之轻,对宋名扬来说,这已是当头一棒,狠狠击碎了他仅余的自尊。

面对铁窗万丈的冰冷现实,这个曾经英勇无畏的缉毒者如今只剩下了无尽的自我厌弃和对生的绝望。

入狱后,宋名扬常常独自呆坐在狭小的牢房里,眼神放空地望向遥远的天际。他仿佛能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用鄙视的语气唾骂他为"警察败类"。

一切祸患的根源,不过是由于当初那个为赢取信任而踏入泥潭的决定。如今,他只能努力向前,摆脱那个纠缠着他的梦魇。

2012年7月19日,天色挺阔,艳阳高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阳光明媚、适合外出游玩的好日子。

对宋名扬来说,这一天也是他人生的重要新起点。

他年过花甲的父亲正热汗淋漓地站在监狱大门外,遥遥望着铁门内侧。虽然他已在此等候了近9个小时,但等待儿子重获自由的期盼依旧让他热血沸腾、无比激动。

不过一会,一个熟悉的身影很快就穿过层层重门,站在了他的眼前。那是他儿子宋名扬,今天正好是他49岁的生日。

宋名扬瘦骨嶙峋,面色枯黄,眼窝深陷。在狱中的时间,他的身心俱已遭受重创。

见到儿子这副模样,老人的眼眶登时湿润了,两行穿珠般的泪水不住往外直流。他用沙哑的嗓音轻轻唤道:"儿啊,你总算出来了..."

父子俩在监狱门前相拥痛哭。虽然重见天日,但宋名扬知道,从今往后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出狱后的他,失去了全部退休金和医保,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要靠变卖家中电器维持。

他们一家老小挤在市区一处陈旧狭小的63平米公寓里,屋内光秃秃的,只摆放着几件残旧的家具,宋名扬最引以为豪的那几件警服也就成了仅存的几件珍品。

如果说入狱时,宋名扬尚有妻子和父母的陪伴,那么现在的他就注定要孤老一生了。

对于一家老小的生计,现在全都指望宋名扬和老宋撑持。

看着垂垂老矣却仍勉力支撑一家生活的双亲,宋名扬是又心痛又自责。正是因为他,才让一家人陷入了今天如此境地。

白天,老宋不是在家中打理屋事,就是靠着一点微薄的养老金去附近的菜市场给家里买点菜蔬。有时他也会拄着手杖溜达到街角,向过往行人讨些剩余的旧报纸回来,好让宋名扬打发无聊的光景。

夜幕降临,老两口仍在昏暗的屋子里坐着,等待着儿子洗漱完毕来到客厅。

在这种时候,老宋常常会拿出儿子当年那几件警服,一件件细细端详,眼神中满是自豪和骄傲。而每每见到这一幕,宋名扬却更加羞愧难当。

虽然命运无情地将宋名扬从英雄的巅峰推向人生的谷底,但他对自己当年那个抉择并无半点怨恨。

在他看来,要想真正深入毒品集团的核心圈层,揭开那重重迷雾,除去那层层面纱,别无他法。

"我并不后悔当年吸毒。"这是宋名扬从囚牢重获自由后,反复对外人重申的一番话。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固然让人扼腕叹惜,但在他看来,这也是警员这个职业所注定要承担的风险。

生死之间,他最终被家人的挚爱所救赎。自从得知宋名扬染上了毒瘾,他的父母亲朋好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东奔西走,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为他寻求戒毒之道。

每每宋名扬出入戒毒所,就能看到父母的身影始终陪伴在侧,用慈爱的眼神注视着他。

时光飞逝,转眼间宋名扬已年过五旬。每逢春节,他都会主动去戒毒所报到,在公安部的联欢会现场虔诚守候。

毒品摧残了宋名扬的身心,但绝没有摧毁他对警察事业的热爱。医生告诉他,戒毒之路往往漫长曲折,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时日磨练。

如今,宋名扬恪守医嘱,日复一日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他对自己说,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扳回一城,重拾往日英勇无畏的威风。

往日功勋,就像是一捆熊熊燃烧的火炬,将他的人生之路照亮得灼灼生辉。

而当今的他,则好像是一个盲人,仍然执著地跟随着那已经消失的光芒,孤独而又坚定地走在戒毒的道路上。

参考资料来源:

光明网:《卧底刑警因公染毒求补偿》

中国知网:因公染毒的卧底刑警;佚名;中外文摘;2012年10期

中国知网:一名卧底刑警的黑白人生;孙思娅;法律与生活;2012年08期

纪录片:《卧底 冷暖人生》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