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带娃?并非是冷漠,背后原因现实又扎心

琦想妈妈 2024-04-07 20:50:10

有一天晚上,二宝作业完成得早,我便和她去小区楼下骑单车,我见二宝骑着单车骑远了,便去健身区做起运动来,这时邻居何姨也走了过来。

“何姨,这段时间,我经常见你出来运动的,你不用带孙子吗?”为避免冷场,我便和何姨聊起家常来。

“今年过年,我儿媳想把孩子直接送到我家来,但是我拒绝了,之前,我去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每天早早起床准备早餐,还要接送孙子上下学,晚上还要陪读绘本。

可即便如此,儿媳还是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总是挑剔,我为此很是苦恼,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一气之下,便回来了。我舍得给孙子花钱,我也愿意出钱帮忙找保姆,但是我不愿意一直带孙子了。”何姨气愤地说。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老人为了孙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但往往因为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带娃。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带娃?并非是冷漠,背后原因现实又扎心。

1、老人不想带娃,不想生活琐事而引发的矛盾

在人生的黄昏时分,一些老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宁愿付出金钱,聘请专业的保姆或育婴师来照顾孙子孙女,也不愿亲自承担这份责任。

这样的选择,并非出于对孙辈的冷漠,而是出于对家庭和谐的深思熟虑。

这些老人明白,与儿女或孙子孙女之间的代沟差异可能导致观念上的冲突和生活方式的不合。

为了避免这些潜在的矛盾,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明智的方式,宁愿出钱让专业的育婴师来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像我的邻居何姨一样。

这样,他们既能够保持与孙辈之间的亲密关系,又能够避免因为生活琐事而引发的矛盾。

2、不想带娃是因为老了

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意帮忙带娃了。这可不是说老人冷漠,背后的原因其实挺现实,也挺扎心的。

想想看,老人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盼到了退休,想要享受一下晚年生活,却被“带娃”这个重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是他们不想帮忙,而是真的力不从心。

养育孩子是体力活、技术活、脑力活,一个年轻人都不一定轻松胜任,更别说精力不似年轻时充沛,疾病和不适也在增多的老年人了。

很多老人到了晚年,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比如关节炎、高血压之类的。这些病痛让他们在照顾孩子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可能因此加重自己的病情。

就像我们小区的王奶奶并不是真的不想帮儿媳带娃。相反,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和孙女,也愿意为他们付出很多。

但是,王奶奶不但有高血压,而且也有风湿关节炎,王奶奶深知自己已经年迈,身体不如以前那么健壮了。

她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孙子和孙女的成长,也怕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所以,她拒绝帮儿媳带娃。

3、老人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

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意帮忙带娃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他们想要跳舞、旅游、打太极,想要和朋友们一起聊天、打牌、逛街。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他们身心愉悦,还能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但是,一旦他们开始帮忙带娃,这些自由时间就会被严重压缩,甚至完全消失。

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都不轻,很多人不是供车,就是供房,如果一方辞职在家选择亲自带娃,这往往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暂停不说。

家里不但少了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个小孩的开支,这笔可真不是一笔小开支。这时候,如果老人家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可真是及时雨。

那么如果老人越来越不愿意带娃,作为年轻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有条件的话,跟老人分开住

如果老人家不不愿意带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老人的想法。他们可能已经辛苦了一辈子,想要享受一些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他们可能也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照顾孩子的重任。

这时候,作为子女,我们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他们承担带娃的责任。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条件的话,跟老人分开住。这样,老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而我们也可以更加专注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小区的娟姨就是这样的,娟姨和儿子,儿媳住都在我们小区,但是不是一栋楼。白天,儿子,儿媳去上班,就将孩子送到娟姨家来,晚上,就将孩子接回家。

娟姨说,老人和儿女分开住,不但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压力,还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2、有条件的情况下,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来

不少老人家因为带娃,而被迫跟老公(老婆)分开,一方面是因为对方在老家有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方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不管是出于哪个原因,长期分开,对于老两口来说,都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

老两口想要倾诉的时候却发现他(她)并不在身边,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儿女可以考虑把两个老人家都接到身边,多一个人,不会增加很多的费用,况且,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她们也会出钱也出力。

这样做可以能让老人们不再忍受分离之苦,也让他们此也有个伴,他们待得也安心。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