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法国里昂汇聚全球目光,第47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在这里举行,全世界1400多名顶尖选手参加比赛,比拼职业技能。16日,22岁的浙江小伙康邦成用自己的西餐烹饪技艺征服48名评委,成功拿下烹饪(西餐)项目冠军。消息一出,不少网友为此感到震惊,中国人竟然能做出征服世界的西餐?事实上,中国西餐文化源远流长。
▲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厨师们准备的美食盛宴,百余种蜗牛菜品可供选择。(图片来自中新社)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曾考证过春秋时期的美食,其中就包括烤蜗牛。蜗牛洗净,焯水,不去壳,用姜水腌渍,撒上盐,用动物油封口,小火烤熟即成。这种做法与现在法国人烹调蜗牛的方式非常相似。
时间来到当代,中国人对西餐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20世纪50年代,罗马尼亚汉学家萨安娜进入清华大学开启留学生活。回忆当年的场景,萨安娜说,学校专门为他们设计了西餐食堂,让他们体验到了家的温暖。
▲复原的民国时期白玫瑰西餐厅。(图片来自中新社)
20世纪80年代,美国汉学家马克梦在中国留学时,也常被北京大学食堂的西餐吸引。“那个时代我常从复旦大学跑到北大,跟朋友挤住在留学生男生宿舍里,记得留学生食堂的菜尤其西餐还不错,比复旦大学要好,1985年时仍然好吃。”马克梦回忆:“有几个菜做得非常好,尤其是鸡腿,那时我总要两份。”
▲山西太原一家高档连锁西餐厅推出的一款30寸的超大披萨。(图片来自中新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西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据乌拉圭汉学家罗维塔观察:“中国民众的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引进来的世界各地的美食非常丰富,现在去餐厅可以吃到乌拉圭牛肉、喝到乌拉圭葡萄酒。”
对比中西餐的差异,美国汉学家安乐哲则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家米其林三星西餐厅的菜单可能只有两张,但一家重庆菜或粤菜餐厅的菜单可能是一本书。”谈及原因,他表示:“中国的烹饪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的食材,也就是‘优化共享’。”
从春秋时期的烤蜗牛到现代国际西餐大赛上的荣耀加冕,中国的西餐文化不仅见证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也架起了一座连接中外学者的桥梁。
综合南方都市报、中新社、中国文化译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