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扑面而来,能源行业机会有多大?

碳碳实时 2024-08-07 20:07:22

随着数据中心等AI基础设施遍地开花,AI相关的电力需求将迅速增长。根据投资银行高盛的研究,目前,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1%至2%。但到2030年前,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3%至4%。为了应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电力短缺,一些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开始加紧布局电站业务。今年6月中旬,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核电站在美国怀俄明州破土动工;而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决定以6.5亿美元收购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核电支持的数据中心。在能源行业从业者看来,人工智能大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机会?这些机会蕴藏在哪里?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海良:ChatGPT每天需要处理超过2亿次的请求,消耗大概50万度电,一年就需要1.8亿度电。2023年,我国大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3000亿度,将来会更多。这些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能源+”带来的对电力的需求、增速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算力、AI技术、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大发展,它的根本制约和根本保障是电力问题,所以这对于我们从事能源电力系统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起码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数字经济这个经济形态下,数字和能源的“数能融合”将成为必然,我们提出了“四大融合”。

第一个是“产能融合”,就是各种产业跟新能源的融合;第二个是“建能融合”,就是各种建筑、城市跟新能源的融合;第三个是“交能融合”,各种交通形态跟新能源的融合;还有一个是“数能融合”,就是数字跟能源的融合,我们最近几年在“数能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大的规划和布局。

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深度参与的“东数西算”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为例,在庆阳这个节点上,我们做的是一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现在基本建成4栋楼,大概有2.4万个机柜、20万千瓦的新能源,我们的电源、电网、储能、数据是“源网荷储”一体化来保障的“数能融合”。我国西部地区是新能源资源富集的地方,现在看来,能源优势变成了绿色优势,绿色优势变成了计算优势,最后变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庆阳枢纽节点,实际上就是“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一个尝试。将来可能大量电力就不需要再往东部输送了,这样一来就把市场、算力中心、能源基地完美结合起来。“东数西算”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这个算力网变成一个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目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底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 年)》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预计到2027 年,我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规模将达3075亿元人民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爆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对电力的需求正在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能源行业如何抓住人工智能大发展带来的机会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海良:我们作为能源企业,从规划到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可以说是一体化的系统解决商,也是多种能源结构融合发展的一个平台。我们既能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又能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布局比较大。

围绕“双碳”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怎么解决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怎么解决风光等新能源供电不稳定和消纳困难,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综合储能业务,我们在氢能的绿电、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绿色燃油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布局,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还是未来的运营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布局。国内基本上各个省区市都有我们的重要项目和实践案例,国际上大概在10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包括中亚、中东、东南亚、西非、南非、北非等地区,都有我们的项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