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经验分享:体育总局版八段锦八式细节优化

卫昌国学说说 2024-08-21 14:49:04

有不少朋友问我体育总局版八段锦怎么样?

我说是好功法,

但是呢。得稍微优化一下。

为什么?

不管体育总局版最初的编排原则是什么,现在网上流传的多是好看为主。更强调姿势标准如何如何。

这就像太极拳、形意拳武术表演套数和内家拳功夫基本关系不大。

我之前介绍过胡海牙八段锦,比较强调站桩功夫,其实练习体育总局版八段锦,也很需要站桩基础。

所以,站桩是最基本的功夫。之前有过介绍,今天不再强调。有机会再解读站桩与八段锦。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优化:双手托天要有弧度

体育总局版“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比较强调:双手托天要胳膊伸直,贴耳朵。

“双手托天”是传统的导引术,不少养生古籍中都有记载。

如明冷谦《修龄要旨》记录的“八段锦导引法”(坐功八段锦)中就有“叉手双虚托”势。

“易筋经”“韦驮献杵”三式也有“双手托天”类似动作。

更神奇的是,我们伸懒腰,也不由自主做出双手托天动作。

但显然,每个人伸懒腰动作都不一样,很难用标准动作来表达。但是意境是一致的。

这一式动作很简单:肩宽站立,两手交叉上举托天。

但要领不易掌握:上托和脚的下沉同时作用,形成阴阳互动的上下拉撑作用。

就如同畅快过瘾的“伸懒腰”。

如果过于在乎手臂的伸直,容易耸肩,造成气息上浮,另外就是拉撑过于牵强不自然。

因此,这一式优化建议:双手托天上举,胳膊不需完全伸直,保持肩放松的情况下尽量上举,有一个自然的弧度。注意脚的下沉。

二、“左右开弓如射雕”的优化:拉弓如拉丝

体育总局版“左右开弓如射雕”这一式过于强调仪式感,先搭手,再拉弓,又反手收回。看起来流畅,实际上拉弓的意念不够。

初学者,很容易将拉弓变成用蛮力使劲拉,失去了两手之间若有若无的“拉丝”感。

因此建议,这一式练习时,可模仿大成拳站桩“试力”的动态方式。

摆好拉弓的架子(框架)后,以左拉右推为例子(右拉左推相反):

尽量放松,只是保持支撑架子力,左手向左拉动,同时右手向右推动,左拉右推形成明显的运动,然后松开。推拉形成一定的位移,重复几次。

特别强调:手放松,不增加额外力,只是带动两手运动的力。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的优化:连贯和停顿

体育总局版“调理脾胃单举手”更强调动作的流程和对称,但其中的暗劲表达不充分。

“单举手”动作简单,就是左上托右下按,但其中细节才是关键。

体育总局版是直接一手上托到头侧,一手下按到髋部。

这里面其实有多个细节。

以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为例:

节点一:手指相对变右手向上,左手反掌向下。这时,是停顿了一下,中间似乎有扭动力,两手同时运动,右手上托一点,左手刚好向下一点。

节点二:右手上托和左手下按是相对缓慢的上下运动,右手上托到右胸,左手下按到小腹下。这时,上下两手之间,有一个撑力在。

节点三:右手上举经面前,翻转向上时,左手下按到左腿前;这时,两手臂是弯曲的。

节点四:右手上举头右侧,左手向左侧下按,两手臂是自然状态下的伸直,不需要故意绷直。

上述过程都有有意识的连贯和停顿。

四、“五劳七伤向后瞧”的优化:双手下按更自然

国体版“五劳七伤向后瞧”头后转时,两手是外摆翻转向上。

除非你上摆的手还要给出一个向下力,要不然,“向后瞧”和两手向上向外摆动的同时运动,就失去了阴阳平衡之理。

“八部金刚功”和“胡海牙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向后瞧时,手部动作都是下按。

台湾藏本清朝的“八段锦图”,这一式,两手是下按的。

因此建议,这一式优化:向后瞧时,两手下按。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优化:摇头摆尾不后仰

体育总局版“摇头摆尾去心火”最难,而且网上不少教学者非常得意其复杂化。

特别是,顶胯和后仰头完全没有必要,反而会增加不自然。

因此建议,这一式,取消头部后仰动作,变为头从左转到右侧腿上时,头部停顿上抬,面向右腿前,并保持片刻即可,然后回正,换方向。

这样,更自然,更合摇头摆尾意。

六、“双手攀足固肾腰”的优化:攀足宜随意

体育总局版“双手攀足固肾腰”强调上举下按,摩运弯腰攀足。

看起来非常丰富,也非常有道理。

但是,这更像武术套数,而不是导引动作。

而且,初学者不容易放松下来。

因此,胡海牙八段锦、邓铁涛八段锦这一式都采取比较简单的方式,两手上举直接攀足。

这样反而更容易放松下来,身体也会随练习越来越柔软。

通过放松,运用身体力量慢慢攀足。而不是故意和造作。

因此建议,可取消摩运动作,直接上举,然后低头两手攀足。

七、“怒目攒拳增气力”的优化:握拳大指外

国体版“怒目攒拳增气力”加入了“握固”动作。这个动作非常好,陶弘景老师《养性延命录》中就有介绍。

但“握固”是静态养生动作,譬如易筋经大劲,用固定呼吸法增气力,用它冲拳就不容易把握,难以增力气。

建议采取内家拳握拳方式:

四指在内,大拇指在外,而且冲拳时,最好拳心向下。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优化:两掌宜下按

国体版“背后七颠百病消”的手部姿势是两侧垂直下,类似立正姿势的手势,这作为放松动作非常好,然而作为导引动作,却不够。

金刚功采取两手交叉下按效果更好,我们不必两手交叉,两手放两侧下按,也可以形成上下对应。

建议调整:两脚尖起时,两侧掌下按。

这样更容易和脚跟升起形成阴阳平衡。

注:国体版八段锦的具体练法,网上视频很多,大家可参考。

卫昌国学|以国学智慧探索内我大美

2022年12月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