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仅损失一个集团军,为何成了转折点?

小门将守大门 2024-12-24 10:21:41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课本、各类纪录片都是这样说的。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说它是转折点之战呢?

这场战役德军最明显的损失就是第六集团军覆灭。在总兵力达到上千万人的苏德战场,损失一个集团军30万人,显然是不足以称作转折点的。

那么它被认为是转折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本期,我们就来揭秘。

首先,得明确什么叫转折点。百度的解释是:某些事件或某种形势的发展经历重要的方向性变化或质的变化的点。

用在战争上,可以认为,当战争的主动权易手,或者双方的实力出现反转的节点,就是转折点。

我们看一下战役前双方的实力是怎样的。苏军共有560万人,3382辆坦克,26300门火炮和2221架飞机,而德军至少有620万人,3229辆坦克,57000门火炮和3395架飞机,苏军几乎全面下风。

战争的走向对苏联则更为不利。苏联先在1942年五月惨败哈尔科夫,三个集团军被围歼,几乎丢掉全部东乌领土,7月,又丢掉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而德国这边,希特勒制订了蓝色计划,德军从乌克兰出发,兵分两路,A集团军群直扑高加索油田,第六集团军为主的B集团军群则是进攻斯大林格勒。

由此看出,战役爆发前,德军是牢牢掌握主动权的。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放到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上。

它位于伏加尔河与顿河交汇处,是南方的工业、铁路和水路枢纽。一旦丢失,苏联的高加索油田也将落入德军之手。要知道,高加索占了苏联石油产量的90%。石油没了,战争就结束了。

这就是为何双方不惜一切代价争夺斯大林格勒。

然而,德第六集团军没能攻克斯大林格勒。1942年11月23日,苏军发起反攻,反包围了第六集团军。

可能有人要说了,德军是败了,但不过损失一个第六集团军而已,也不能说是转折点吧。这就是对战役有误解了。

印象里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在城市周围打的,但实际的战局远比这个要大。

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后,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发起了“冬季风暴”行动,试图解救第六集团军。德军一度攻到了斯大林格勒西南48公里的地方。

然而这时,苏军的一个大手笔来了。12.16日,斯大林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从顿河中游发动进攻,击溃当面德军,直插莫罗佐夫斯克和塔钦斯卡亚,包抄到了曼施坦因的侧后(如图所示)。

如果让苏军继续攻到了罗斯托夫,那不但顿河集团军群后路被断,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也将被合围,德军全部精锐将被一网打尽。

斯大林的这一招,直接打在了德军七寸上。曼施坦因只得下令放弃计划,命令德军全线后撤。苏军紧随其后,一路追击打回了乌克兰境内。

德军(及其仆从军)损失惨重,除第六集团军30万人被全歼外,还损失了120万人,坦克3500辆,火炮1.2万门和飞机3000架。

德军元气大伤,兵力、坦克、火炮、飞机数量再也没能超过苏军,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日记中哀叹: “我们(在斯大林格勒)几乎损失了所有轰炸机”。

几个月后的库尔斯克之战,德军虽然还是进攻方,但规模远不能与斯大林格勒相比,而且仅仅攻了一周就被苏军全线反击。这一切都说明,斯大林格勒前后苏德双方的实力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这场战役无愧为转折点之战!

(需要本文参考资料,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