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风云变幻,深圳、重庆引领变革之路!

徒步走世界 2025-01-17 08:43:19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可谓风起云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汽车名城如上海、广州、长春等,牢牢占据着产业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场产业变革的大幕已然拉开。

2023 年,全国城市汽车产量前五名分别是广州、重庆、上海、深圳和长春。其中,广州以 317.92 万辆的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展现出其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但仅仅一年时间,形势就有了惊人的转变。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犹如一匹黑马脱颖而出。根据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相关预测,深圳 2023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高达 104.2%,结合 2022 年产量 87.47 万辆,预计全年产量约为 178.6 万辆,成功登顶全国第一。

深圳的崛起,比亚迪功不可没。2003 年,比亚迪通过收购陕西西安秦川汽车获得生产资质,而深圳为了发展汽车产业,主动为其提供支持。此后,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以及西安、长沙、合肥、常州、郑州等地建厂。2024 年,比亚迪全年产量高达 427 万辆,同比增长 41.34%,还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 1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深圳不仅有比亚迪这样的行业巨头,还在产业基础、政策扶持等方面具备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了电池、电机、电控 “三电” 核心技术链条闭环,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超多强” 的企业格局初步显现。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的 1/8,全市集聚了 2.4 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 胡润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深圳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榜首,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此外,深圳还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上示范引领全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创新应用场景丰富。

另一边,山城重庆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 “大黑马”。2014 年至 2016 年,重庆汽车产量曾连续三年登顶全国第一。然而,此后其产业发展遭遇困境,2019 年汽车产量滑至 138.3 万辆。

为了打破困局,重庆积极求变,调整产业结构,朝新能源汽车发力。2022 年出台相关规划,2023 年提出打造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万亿级的主导产业。

本土品牌的增长成为重庆汽车产业复苏的关键。长安汽车积极拥抱新能源车,陆续推出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等品牌。2024 年 1-6 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 29.9 万辆,同比增长超 69%;6 月新能源销量 6.4 万辆,同比增长超 61%。赛力斯表现同样亮眼,1-6 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20 余万辆,同比增长 348.55%;6 月销量达 44,126 辆,同比增长 372.04%。问界 M9 每个月销量大概在 1.6 万至 1.7 万辆,且已连续 8 周位列 50 万级以上的豪华车型销量榜首。

重庆的关键配套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弗迪动力电池、青山电驱动等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众多关键项目纷纷落地,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此外,其复杂的山地地形交通场景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天然的试车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充电桩保有量不断增加,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重庆汽车产业的复苏,还得益于其 “压舱石” 长安汽车的转型。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发布了新能源 “香格里拉” 计划主攻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发布 “海纳百川” 计划按下全球化进程提速键。如今,长安汽车的多款车型价格超过 20 万元,阿维塔的多款车型价格超过 30 万元,撕下了 “低端” 标签。

除了深圳和重庆,其他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各有亮点。

比如合肥,汇集了江淮、蔚来、大众、比亚迪、长安等多家整车生产基地,2023 年汽车总产量达 134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74 万辆。合肥明确提出打造 “新能源汽车之都” 的愿景,力争 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120 万辆。

长沙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悄然崛起,拥有比亚迪、上汽大众等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逐步提高,已进入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

广州汽车产业曾长期称霸,但近年来面临转型压力。2024 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7.4%。不过,广州也在积极应对,出台相关政策,加快转型步伐。

然而,也有一些城市在这场变革中面临挑战。如上海,虽然有上汽等大型车企,但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相对滞后,2024 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有所下滑。

这场汽车产业的 “大洗牌” 中,各城市的表现截然不同。一种是以深圳、重庆等为代表,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带动经济增速和工业增长表现优异;另一种则是以部分传统汽车城市为代表,受到燃油车市场萎缩的影响,原有的汽车产业基础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

在新能源的大潮下,“大船未必就没有回转的空间”。重庆演绎了一个传统汽车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其逆袭不只是靠押对了华为,也得益于当地对于汽车产业 “刮骨疗毒式” 的改造,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如今,15 个城市获批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这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北上广等城市的主政者和车企也都在积极行动,力撑本土车企。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深圳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重庆是否能巩固其地位?其他城市又将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发力?这些都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攀升,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