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能成为太平军的掘墓人,可见其战斗力有多强悍。
从士兵的结构来看,湘军和太平军都是一样的,士兵们都出身农家,大多是被生活所迫,无奈进入军营,希望获得军饷,以及在战争中捞到一笔横财。
可是,湘军为何最终能取得胜利呢?这与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有一个高明的手段,无人能比。
这个手段,就是用为官思想,去指挥军队。曾国藩的所有智慧,都来源于为官过程,这一点,我们从曾国藩给湘军定的一个规矩中,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曾国藩定的这个规矩,就是湘军行军的距离,只能日行30里。
自古以来,在军事上,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兵贵神速,曾国藩为何规定湘军只能日行30里?
这是曾国藩从为官思想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有3个原因:
一是体恤士兵们的辛苦。湘军之所以没有人背叛曾国藩,最大的原因,就是曾国藩能体恤士兵们的辛苦。在曾国藩的教育中,他并没有把大家当成士兵看待,而是当成自己的子弟看待。
在管理士兵上,曾国藩是把家规和军营的规定完全融合在一起。曾国藩说:
将领之管兵勇,如父兄之管子弟。父兄严者,其子弟整肃,其家必兴;溺爱者,其子弟骄纵,其家必败。
整个军营如同大家庭一样,充满着家庭的温暖,这是湘军没有人背叛曾国藩的原因。不让士兵们承受行军之苦,也是曾国藩充满人情的一面。
在曾国藩看来,如果上级不体恤下级的辛苦,那么,下级的心里必定产生怨言。一个充满怨气的团队,怎么能获得成功呢?
二是为了不扰民。曾国藩出身农村,而且,湘军士兵几乎都来自农村,性格比较朴实。
曾国藩让军队行军缓慢,就是为了不扰民,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修筑自己的营地,生火做饭。
曾国藩认为,对一支军队来说,不扰民,才是立命之本。
这是湘军与朝廷的八旗兵、绿营最大的区别。
八旗兵、绿营骄横惯了,每到一个地方,强行占据老百姓的房屋,抢夺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会屠杀老百姓来冒领功劳,这让曾国藩深恶痛绝。
在曾国藩看来,只要士兵们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营地,自然不会去骚扰老百姓了。
三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才是曾国藩最为厉害的手段,也是他从为官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显赫,权力有多大,但如果不能善始善终,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都将归零。
正是从为官思想中获得启示,曾国藩让士兵半天行军,半天修筑营地,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湘军每到一处,都会深挖战壕,把营地修成铜墙铁壁,即使太平军偷袭,也难取得成功。
行军时,曾国藩往往会让大家提前准备好粮药,即使受到太平军围攻,也能游刃有余应对。
“先求于不败之地”,曾国藩带兵的这句经典名言,看起来好像有一些消极,其实是他最为高明的手段。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让自己不败,才有机会去取胜。
这就是曾国藩的智慧。更多内容,关于关注《曾国藩心学实战》,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订阅。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