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为何未被合并?原来拒绝合并竟是为了这个原因?

凡尔赛百态 2024-10-17 22:52:55

中国医科大学的名声颇为响亮,尤其是其红班在全国都享有盛誉。

然而,为何它未能跻身985之列呢?

由于历史上的部属院校重组,除了协和医科大学外,其他医学院校均转为省属。

这些医学院专注于医学教育,与综合性大学不在同一比较维度。

为避免地方医科大学沦为“双非”,并追求发展,一些高校选择合并进985或211工程。

尽管未合并的医科大学大多成了“双非”院校,但他们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却高于部分985、211院校。

中国医科大学是最早提出争创“双一流”目标的医学高校。

结果喊是喊了,但双一流与己无关,白费劲了,亏不亏。

这就像《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语录所描述的情景:“攒彩礼、找媒婆、办酒席,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结果入洞房时却没自己什么事。”

为什么两次错过双一流?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医科大学的具体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拥有沈北和和平两个校区,下设18个学院、3个研究院及2个教研部,共开设26个普通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7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7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在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获评为B+级,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

全是B类学科,没有A类学科,因此在学科上没有优势。

为何中国医科大学没有并入其他院校?当初与东北大学的合并计划,为何最终未能成行?

医学类院校并不过于看重985和211的名头,特别是由于其地域性显著。

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在东三省占据领先地位,因此985和211的标签不过是锦上添花。

这些院校拥有自主的人事权、财务权以及附属医院,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自给自足的小生态。

因此,当时的中国医科大学处境颇为尴尬。

既希望与其他院校合并,又觉得对方不够资格;若不合并,则无法获得985的标签。

在卫生部的序列中,前方尚有诸多顶尖高校争锋,轮不到它。

当省里有211名额时,中国医科大学作为卫生部属高校,省里无法干预。

98年211立项,仅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成为2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为上海市属,成为211;天津医科大学为天津市属,成为211。

其他的如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都未能入选。

于是这些医科大学在2000年寻求合作,各自合并进当地最强校。

连这些强校尚且如此,中国医科大学的水平只能成为双非了。

剩余的卫生部次强高校,白求恩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也紧跟时代步伐,纷纷并入强校之中。

白求恩医科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归入四川大学,湘雅医学院整合至中南大学,同济医科大学融入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西安医科大学纳入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医学院成为兰州大学的一部分,齐鲁医科大学合并到山东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并入复旦大学等。

众多省份的顶尖医学院校均与985高校合并。

然而,也有例外,如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大连医科大学等并未参与此类合并。

在这些未被合并的机构中,天津医科大学成功加入省属211行列,而其余几所则保持独立状态。

中国医科大学曾过于自信,不仅对自身充满信念,也对辽宁省的未来寄予厚望,错误地以为辽宁会持续繁荣,足以支撑其发展。

在高校合并潮的前夕,众多部属高校纷纷下放至省属管理。

作为昔日的工业重镇与重要区域,辽宁省自然汇聚了众多部属学府。

然而,经过那两年的调整,仅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连海事及大连民族四所院校仍保留部属身份。

当时,高校下放的规则简单明了,紧随211评选之后,已获评省属211的继续维持原状,少数特殊院校保留原有隶属关系,其余未获评211则统一划归教育部直属。

总有部分学校,因未跻身211行列又不愿下放至省属,毕竟在多数省份,省属往往意味着资源匮乏。

正值此时,教育部有意吸纳一些非211但实力强劲的高校,这些学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各种渠道与努力,成功跻身教育部直属行列,其中东北林业和合肥工业便是典型代表。

后来,教育部也不负众望,于2005年将其下属的所有学校纳入211工程范畴,毕竟它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而当时的辽宁省正处于经济巅峰期,大部分学校下放后便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进取的动力。

众人普遍认为辽宁的经济将持续向好,能够轻松供养这些高校。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幻想。

中国医科大学那时过于自负,未曾意识到省属与部属之间的巨大差异。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医科大学这个名称本身蕴含着极大的吸引力。

一旦中国医科大学更名,其他地方可能很快就会冒出一个同名的新校。

中国医科大学这个品牌是任何学校都不愿放弃的。

大家对此有何想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