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聚焦“三个定位”系列之一

人民网 2025-01-19 12:04:54

“跟着党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日前共赴北京,观看升旗仪式。后代之一的82岁老党员苏国文,胸前佩戴党徽,向国旗庄严敬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代表们高唱国歌,心潮澎湃。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1951年元旦,48名各族代表在云南普洱宁洱盟誓,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为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嘱托,云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重点工程,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十年来,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生产总值12250.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630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8元,分别是2015年的2.21倍、2.35倍和1.98倍。

2023年11月,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开通一年多来,丽香铁路客货运输量质双升,为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丽香铁路的通车是云南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的缩影。十年来,云南省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6个民族自治州通高铁或动车,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4G网络。

苍山青翠,云雾缭绕,在群山的怀抱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就坐落在这里。走进拉祜寨村,一幢幢二层新房错落有致,映入眼帘。红花绿树的妆点下,村寨干净整洁,村民们建了房、买了车,家里整齐干净,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有的在劳作,有的在打理自家小院,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呈现出一派幸福和谐的乡村振兴图景。

从2016年起,当地政府连续选派敢担当、懂政策、能干事的优秀党员干部轮流驻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拉祜寨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建成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云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群众增加收入与增进认同相结合,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后,374个沿边行政村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回乡参与建设和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增强,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通了5G信号,接入南方大电网。临沧沧源佤山蜂农一边唱山歌,一边直播卖着蜂蜜,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歌比蜂蜜还甜。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乡挖掘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乡村旅游火热,村民歌不停舞不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

元旦佳节,昆明市盘龙区小坝社区欢歌笑语一片。小坝社区生活着汉、彝、傣、白等民族的3万多居民。体验非遗、共享美食,各族群众其乐融融。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郑家庄村,100多户的小村子,却有汉、白、藏、傈僳、傣、纳西、彝共7个民族,在和睦相处的几十年里,他们情同手足。“白族大嫂去买菜会给藏族阿妈捎东西,傈僳族阿奶帮着傣族大哥照看孩子。”郑家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何国祥说。

共居一个村寨、共读一所学校、共组一个家庭。云南省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届澜湄视听周开幕式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坡芽情歌”精彩展演,唱响了中国声音。云南深入推进“文化兴滇”行动,连续6年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持续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文体活动。

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在云南,永远都有过不完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挽起手、跳起舞、唱起歌就能同频。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会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记者:李茂颖

制作:孔琳清

统筹:朱思雄 杨文明

鸣谢: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责编:徐前、祝鸿伟)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