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这几类四肢疼痛,掌握这个取穴思路,大部分都可解决

从蓉谈健康 2024-07-24 07:35:11

同经相应取穴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占林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杨占林,1927年生,吉林省镇贵县人。1949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1959~1961年于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历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山西医学院讲师,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在40余年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关于风府、哑门、风池穴针刺深度的研究》获山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译著有《人类起源的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人和动物的肺脏和心脏》。编著有《实用针灸手册》(合编)《同经相应取穴法》(获山西省医药科技著作三等奖)、《针刺事故预防》(获山西省医药科技著作二等奖)。曾兼任《中华医学杂志》两届编委,《山西医药》、《中医药研究》编委,《山西中医》编委副主任。任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学研究会理事,山西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山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根据《内经》中缪刺、巨刺(可能是互刺之误)、远道刺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疗法。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一、何谓同经相应取穴法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以患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最剧处,作为对应标志,然后取与患部相交叉对称之同经相应穴位或部位(阿是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

所谓“同经”,系指所取的针治经穴与患处必须同属一经,更须是左手经与右足经相对。例如患部正当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行部位,治疗时应取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患部如属足少阴肾经时,则选取手少阴心经的经穴。其余可以类推。

所谓“相应”,是指人体的不同肢体,其部位、形状相类,功能相似的对应部位,如腕关节外侧的相应部位为外踝,掌指关节的相应部位则为跖趾关节。其余也可类推。

选取相应部位时必须注意,要尽可能选取与患部在部位、形状和功能各方面都相类似的地方,例如外踝近正中线的丘墟穴,其相应部位为阳池穴,因阳池与丘墟既同属手足少阳经,又均当腕、踝关节伸侧近正中线处。

二、取穴方法

取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患部及交叉对称的同经相应部位,均正当经穴时,则采取针刺经穴治疗。如两者一当经穴,其一不当经穴,或两者均不当经穴时,则亦按下述之原则,一处取经穴,一处取阿是穴,或者均取同经相应部位之阿是穴针刺。

(二)患部面积较大,超过一经之经行部位时,可以选取与患部之经行部位相应的数经同时针刺。

(三)有限局性瘀血、肿胀时,先在患部本经井穴或交叉对称之同经井穴点刺出血,然后再用同经相应取法针刺,常能提高疗效。

三、针刺穴位

应用同经相应取穴法治疗以限局性疼痛为主症的四肢疾患,除阿是穴外,一般常用的有七十六个穴位。详见附表:

四、适应症

同经相应取穴法,主要适用于扭挫伤和一般外伤(如刀伤、磨拭伤),一般外科急性感染、肌肉劳损、风湿性肌痛、关节炎、神经痛等多种以限局性疼痛为主症的四肢疾患。

五、针刺手法

本疗法的针刺手法与一般针刺手法大致相同。

一般针刺手法大都是根据病情的虚实寒热,采取补泻和平补平泻来调和气血、经络、脏腑之有余或不足。

同经相应取穴法亦同样针对病情的虚实,以为补泻。

为了减轻病人扎针时的痛苦,入针时最好是轻捻慢进,不可太深太猛,只要注意做好适当的捻转,使病人在不痛的情况下产生轻松感觉,便能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六、验案举例

扭挫伤案例

柴××,女,45岁,农民。

自诉昨晚在田间劳动,不慎被树桩绊倒,右手挫伤,肿胀疼痛难忍,功能障碍。

检查患者右手腕和大鱼际部肿胀发青。压痛点以右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手太阴肺经鱼际穴和拇指掌指关节处为重,活动受限。

取穴治疗

当为其在右手太阴肺经少商穴点剌出血,然后在左足太阴脾经太白穴和足厥阴肝经中封穴各刺入一针,捻转十分钟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

二诊:翌日来诊,自诉患部肿胀、疼痛均减轻,活动受限。

检查患部瘀血肿胀,但已出现皱纹。

取穴治疗

按效不更方的原则,除针上穴外,加针左足太阴经隐白穴点刺出血。当捻转太白、中封二穴时,自觉患部有轻松凉爽感,手活动也较前自如。

三诊:第四日来诊,自诉已下地参加劳动,唯拇指活动时仍疼痛。

检查患部肿胀消退,拇指掌指关节部有轻度压痛。

仅为其在左足太阴脾经太白穴刺入一针,一面捻针,嘱患者一面活动拇指,患者自诉已不感觉疼痛。

一般外伤案例

赵××,男,农民。

患者夜间走路不慎右小腿碰撞在庭院内石桌上,当即疼痛难忍,患部皮破流血、肿胀,跛行到卫生保健站,

农村医生用红汞消毒,外敷以消炎粉并用绷带包扎。翌晨到巡回医疗队就诊。

检查右小腿胫骨前缘及外侧面当上巨虚穴稍下部位,皮破后结一薄层血痂,患部肿胀疼痛,跛行。

取穴治疗

首先在患肢井穴点刺出血,然后在左手阳明大肠经下廉与温溜之间阿是穴刺入一针,捻转数分钟后,自觉患部有清凉松快感,疼痛亦随之减轻。

二诊:患者自诉肿胀渐消,走路时疼痛减轻。

检查患部肿胀大部已消,仍有压痛。

按上法针治,起针后行走时较前显著灵便。

三诊:患者自诉已下地参加生产劳动,但走路时尚感疼痛,结痂处瘙痒。

仍在上述穴位针治。病程五天,共针治四次痊愈。

关节炎、灼热痛案例

刘×,女,干部。1980年3月5日初诊。

主诉于半年前突然感到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与对侧关节运动时,必须费力并且伴有疼痛产生。

经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半年来经西医理疗、中医服药、针灸、按摩,时轻时重,尤以晚上更甚,不能安睡。

患肢外转、举起均受限制,穿衣、搔背有困难,也不能自己梳头发。

检查:患者抬右肩举臂时呈痛苦面容,臂不能上举,忍痛可以上举70°,后伸、外展皆受限制,臂内收时尚可。

取穴治疗

检查以三角肌起始部位的手阳明大肠经之肩髃穴、手少阳三焦经之肩髎穴和手太阳小肠经之臑俞穴压痛为重。当即为其在左下肢足阳明胃经之髀关穴,足太阳膀胱经之承扶穴和足少阳胆经之环跳穴针之。

捻转十分钟后,患者说右肩有热流窜动,再做抬

肩试验,臂能举起约80°。自觉疼痛减轻,后伸与外展亦有进步,嘱隔日针治一次。

二诊:主诉臂上举和屈伸较前有明显进步。

再为其针治上穴,捻转针数分钟后,嘱患者做抬肩运动,臂已能拾高与肩平,但做搔背、梳头运动尚感困难,过用力时疼痛加重。

留针30分钟,运针三次,嘱隔日再针。

本例当针治第七次时,右肩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继续针治两次痊愈。

七、讨论

本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阴阳、经络与气血运行等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关于同经和阴阳交叉的问题。

所谓同经,即指手六经与足六经相互之间的关系。所谓交叉刺法,是因为与阴阳有关。

众所周知,阴阳是对立统一体,举凡经络、气血、脏腑、表里以及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形神、动静等等,都包括着阴阳两个方面。

正如《内经》所指出的“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纵横之相贯,如环无端。”

这不仅说明阴阳的作用,而且也说明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器官和组织俱为经络所贯通,把人体各部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当机体某一部分(阴或阳)发生病变时,则必对其相应部分(阴或阳)发生影响,

如《内经》所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以及左右上下与经相干”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在采用此种疗法时,一定要按照《内经》所指出的“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及“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以及缪刺、巨刺、远道刺的原则。

(二)关于选取与患部相应取穴问题。

在人体一身的形状和功能相类似的器官之间,既有种系发生的联系,又有经络气血相通,其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为了证实此种关系,张新如大夫曾对患部同经相应交叉对称穴位两点间皮肤电位的改变进行10例测量。

发现9例前者较后者测定值为低,1例为高。当针刺捻转10分钟后,患者感到病区先胀后热,痛止或减轻。

起针后在痛点穴位上测量时,9例低的较前为高,反之,增高的1例又较前为低,从而说明此种疗法可使内在的不平衡现象达到平衡或基本平衡。

(三)关于刺法中的出血问题。

本法的适应症,是以限局性疼痛为主症的四肢疾患,或兼有瘀血、肿胀等症状。

因此,在治疗上也就要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则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等治疗大法。

上述病例多属于气虚血实之类。对于“血实”如何“决之”?“气虚”又如何“掣引之”?

我们的经验是在患部本经井穴及其交叉对称之同经井穴出血,可以活血散瘀,去其伤形之邪,患处之瘀血、肿胀就能消失,

针刺其手足相应部位,则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调其气机,气血通畅而疼痛自止。

因此,我们具体治疗原则是:

①血瘀而阻滞气机流畅者,如挫伤、砸伤、碰伤等以决其血实为主,先于本经井穴点刺出血,甚者在其相应交叉之同经井穴出血,然后针刺其相应部位以调其气。

②气虚不运以致气血不行者,即先刺其相应部位以调其气,必要时配以出血。

③久病者必有死血,亦宜先刺井穴出血,再刺相应部位。

9 阅读: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