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晶:论鸳鸯悲剧的完成

古代小说研究 2023-10-25 07:07:31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非常好地完成了各个人物的悲剧。在这些人物悲剧的完成中,其中有三个人物的悲剧是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刻画完成的。这三个人物,一个是黛玉,一个是王熙凤,一个就是鸳鸯。黛玉的悲剧我们已经在有关“掉包计”的研究中加以了详述,有关凤姐的悲剧我们可能将来再行论述,本文我们需要处理的人物是鸳鸯。

戴敦邦绘鸳鸯

与所有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鸳鸯的悲剧也早在前八十回中进行了足够的铺垫,而其中与鸳鸯悲剧直接相关的是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回,而其中与悲剧直接相关的一段情节就是:

可巧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儿、宝钗等姊妹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呢。

鸳鸯看见,忙拉了他嫂子,到贾母跟前跪下,一面哭,一面说,把邢夫人怎么来说,园子里他嫂子怎么说,今儿他哥哥又怎么说,“因为不依,方才大老爷越发说我‘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凭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久要报仇。——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要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支吾:这不是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里头长疔!”

原来这鸳鸯一进来时,便袖内带了一把剪子,一面说着,一面回手打开头发就铰。众婆子丫鬟看见,忙来拉住,已剪下半绺来了。众人看时,幸而他的头发极多,铰的不透,连忙替他挽上。

由于鸳鸯在第5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并没有相关的判词和曲子对她的命运进行暗示,因此,第46回的这段文章就成了鸳鸯悲剧的一个重要暗示和前奏。根据第46回的相关铺垫和暗示,鸳鸯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连环画《鸳鸯抗婚》

而这两种结局,应该可能都与贾母和贾赦有着关联,因为就在鸳鸯上面的誓言中鸳鸯明确表示:“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那么鸳鸯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在第110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和第111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中,曹雪芹果然给了刚烈的鸳鸯一个轰轰烈烈的悲惨的结局。

单从情节梗概上说,将鸳鸯的死设置在贾母归天之后是顺理成章,处理不难。因为在第46回在鸳鸯的誓言中就已经提到:“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但是把鸳鸯的死安排在贾母殡天之后,这其间的逻辑、情理却不是这样简单。鸳鸯死在贾母殡天之时,并不简单地植根于她的那个誓言,这中间还包含着鸳鸯与贾母之间的特殊关系,包含着鸳鸯与贾母之间的某种性格投契。

电视剧《红楼梦》贾母、鸳鸯剧照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在鸳鸯自杀的第111回,曹雪芹用的回目名是“鸳鸯女殉主登太虚”,说明鸳鸯的死并非简单地因为那个誓言,并非简单地害怕受到贾赦、邢夫人的辖治。

只有先弄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充分了解这一情节的某种必然性和情理逻辑,才能充分认识到曹公刻画人物的那种丰润、多面和立体。

在前80回中,有相当多的情节表现了鸳鸯与贾母之间的特殊关系,甚至也有相当多的情节、细节表现了贾母与鸳鸯在性格上的某种投契。

譬如,就在第46回,贾母就责骂邢夫人等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同样也是在第46回,王熙凤劝邢夫人说:“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哪里就舍得了?”

从第46回的这两句话以及其他许多情节(例如贾母的财产就是鸳鸯保管,她甚至可以悄悄地把贾母一时用不到的“家伙”偷偷拿出典当以救贾琏凤姐一时之急,贾母打牌也需要鸳鸯在一旁“盯着”),可以想见鸳鸯在贾母跟前的重要地位。

此外,贾母与鸳鸯也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他们在性格上、在气度上也有相似或相惜之处。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我们看见了鸳鸯的气度;在第72回,鸳鸯在贾琏的求告下,把贾母平常一时“用不着的傢伙”偷偷拿出来抵当以解贾琏王熙风一时之急,也显示了鸳鸯的担当和气度。

鸳鸯的这种担当和气度,用贾琏并非奉承的话说,他“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钹三干”,鸳鸯就是他眼中那口气度非凡的“金钟”。

戴敦邦绘贾母

这种气度和担当也是贾母身上最重要的品格,在前八十回中,由于贾母并没有处于什么风口浪尖中,贾母的气度和担当没有什么很鲜明突出的表现(当然也不是没有,在一系列看似日常繁琐的活动中,我们还是可以模模糊糊地感到老太太的那种雍容气度。

譬如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贾母和寺中张道士的应对,以及不愿受老道士丰厚的馈赠,并打算散给穷人,以及对挨打的小道士的体贴呵护,就尽显其胸怀和气度,且与巾帼强人王熙凤形成了一种对照。

又比如在马道婆加害宝玉和王熙凤的情节中,也是贾母在危机中的应对处置才得以度过危机,第46回处理贾赦强纳鸳鸯的情节也表现了贾母处事的魄力。

此外,在一系列看似吃吃喝喝的情节,如在接待刘姥姥的活动中,贾母也是一个平等待下、头脑清明、言语得体,周旋有度的了不起的老太太)。

在后四十回中,贾母非凡的气度和担当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贾母的这一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贾府被抄后第106回的“贾母祷天”和第107回的“贾母分财”,以及第108回贾母力主在贾府一片愁云惨淡中给宝钗过生日(这就像是斯大林在德军围困莫斯科时搞大阅兵),在这三回的三个情节中,贾母的气度和担当才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剧照

在这段情节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108回,在贾母力主在危机中要給宝钗过生日时,贾母在湘云提起凤姐“模样都变了”时批评凤姐:“凤丫头也见过些事,很不该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她若这样没见识,也就是小器了。”

这几句话,很好地揭示了贾母的那种大气担当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特征应该就是鸳鸯和贾母相知相惜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基础。

尽管在前八十回中,已经表现了鸳鸯与贾母的特殊关系,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也已经足够地表现出了贾母与鸳鸯相知相惜的性格基础,但是从情节联系上看,如果直接就让鸳鸯在第111回在贾母死后“殉主”自杀,仍然会显得有些突兀,因此,在第八十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入火邪魔”中,曹雪芹还是在第110、111回鸳鸯自杀之前,用一段过渡性的情节,用鸳鸯的一段语言将前此的一系列前因与第111回最终的结局串联了起来。

这段过渡性情节虽然十分重要,但是曹公还是用他那种一以贯之的生活流的写法呈现出来的,没有半点刻意为之的痕迹,就如严羽赞美盛唐之诗时所说的那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却说惜春正在那里揣摩棋谱,忽听院内有人叫彩屏,不是别人,却是鸳鸯的声儿。彩屏出去,同着鸳鸯进来。那鸳鸯却带着一个小丫头,提了一个小黄绢包儿。惜春笑问道:“什么事?”

鸳鸯道:“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这已发出外面人写了。但是俗说:《金刚经》就象那道家的符壳,《心经》才算是符胆,故此,《金刚经》内必要插着《心经》,更有功德。老太太因《心经》是更要紧的,观自在又是女菩萨,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们写上三百六十五部,如此又虔诚,又洁净。咱们家中除了二奶奶,头一宗她当家没有空儿,二宗她也写不上来,其余会写字的,不论写得多少,连东府珍大奶奶姨娘们都分了去。本家里头自不用说。”

惜春听了,点头道:“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你搁下,喝茶罢。”鸳鸯才把那小包儿搁在桌上,同惜春坐下。彩屏倒了一钟茶来。惜春笑问道:“你写不写?”鸳鸯道:“姑娘又说笑话了。那几年还好,这三四年来,姑娘还见我拿了拿笔儿么?”惜春道:“这却是有功德的。”

鸳鸯道:“我也有一件事:向来伏侍老太太安歇后,自己念上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我把这个米收好,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我将它衬在里头供佛施食,也是我一点诚心。”惜春道:“这样说来,老太太做了观音,你就是龙女了。”鸳鸯道:“哪里跟得上这个分儿?却是除了老太太,别的也伏侍不来,不晓得前世什么缘分儿。”说着要走,叫小丫头把小绢包打开,拿出来道:“这素纸一扎是写《心经》的。”又拿起一子儿藏香道:“这是叫写经时点着写的。”惜春都应了。

《红楼梦》双清仙馆本鸳鸯绣像

在这段似乎不经意的过渡性情节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点与鸳鸯后来在第111回的自杀具有紧密联系:

第一,鸳鸯在此自述了她与贾母的那种特殊的“缘分儿”。这种缘分儿应该就是她与贾母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那种特殊的主仆关系,以及她们性格上的某种相互投契。

第二,说明鸳鸯大概在贾母的影响下,或许也是因为在第46回经历了贾赦强娶的风波以后,她在心性上不禁在向宗教靠拢。

第三,用惜春的一段话“这样说来,老太太做了观音,你就是龙女了”,暗示了鸳鸯以后会在贾母去世时“殉主”自杀。

我们要注意的是,那段话虽然包含着“暗示”,但是通过故事情节中惜春的口说出来,却也是自然而然,不露半点痕迹的,因为惜春一直都是骨子里就有出世基因,话里话外总是时时露出出世味儿。这样的一段铺垫与过渡以后,在第110回、第111回贾母殡天时,鸳鸯的大结局终于到来了。

第110回和第111回鸳鸯的自杀可以说是整个鸳鸯悲剧中最为精心动魄的部分,它遥接第46回鸳鸯的刚烈绝誓,不仅在情节上,也在悲剧的气氛上,更在悲剧的人物性格塑造上,最终完成了鸳鸯那动人心魄的大悲剧。

赵成伟绘鸳鸯

第110回对鸳鸯悲剧的第一个表现与渲染,就是在贾母去世后,鸳鸯表现出一种“古怪”,这个古怪就是,本来平时谦恭平和,从不仗着贾母权势作势作派的她,却似乎一反常态,对贾母的丧事提出其超越一个丫头权限的要求。

这是一段极其精彩的文字,更由于曹公在此采用了他一贯的限制视角甚至是所谓“零度视角”的叙述方式,表现鸳鸯“古怪”的这段情节就更具张力:

(凤姐)正在思算,只见一个小丫头过来说:“鸳鸯姐姐请奶奶。”凤姐只得过去。只见鸳鸯哭得泪人一般,一把拉着凤姐儿,说道:“二奶奶请坐,我给二奶奶磕个头。虽说服中不行礼,这个头是要磕的。”

鸳鸯说着跪下,慌的凤姐赶忙拉住,说道:“这是什么礼?有话好好的说。”鸳鸯跪着,凤姐便拉起来。

鸳鸯说道:“老太太的事,一应内外,都是二爷和二奶奶办。这种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也没有遭塌过什么银钱,如今临了这件大事,必得求二奶奶体体面面的办一办才好。我方才听见老爷说什么‘诗云’‘子曰’,我也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更不明白。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的念头。我想老太太这样一个人,怎么不该体面些?我虽是奴才丫头,敢说什么?只是老太太疼二奶奶和我这一场,临死了还不叫她风光风光?我想二奶奶是能办大事的,故此我请二奶奶来,作个主意。我生是跟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是跟老太太的!若是瞧不见老太太的事怎么办,将来怎么见老太太呢?”

凤姐听了这话来的古怪,便说:“你放心,要体面是不难的。……”鸳鸯道:“老太太的遗言说,所有剩下的东西是给我们的,二奶奶倘或用着不够,只管拿这个去折变补上。就是老爷说什么,也不好违了老太太的遗言。……”

凤姐道:“你素来最明白的,怎么这会子这样的着急起来了?”鸳鸯道:“不是我着急,为的是大太太是不管事的,老爷是怕招摇的。若是二奶奶心里也是老爷的想头,说抄过家的人家,丧事还是这么好,将来又要抄起来,也就不顾起老太太来,怎么样呢?我呢,是个丫头,好歹碍不着,到底是这里的声名!”凤姐道:“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有我呢。”鸳鸯千恩万谢的托了凤姐。

那凤姐出来,想道:“鸳鸯这东西好古怪!不知打了什么主意。论理,老太太身上本该体面些。嗳,且别管他,只按着咱们家先前的样子办去。”

颜梅华绘《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在此段文章中,鸳鸯在几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她的“古怪”:第一个是她的“悲哀”,哭得“泪人一般”。

按理,贾母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鸳鸯与她也只是主仆关系,一般说来,鸳鸯不应该会有如此的悲哀。这种不合常理的悲哀实际上一方面表现出了鸳鸯与贾母的某种特殊关系,同时也是在暗示,她此时是哭贾母,更是哭自己。

鸳鸯第二个反常是突然跪着来求凤姐,我们知道在前八十回中她与凤姐具有一种至少表面上的平等关系或朋友关系,凤姐和贾琏是“鸳鸯姐姐”不离口。她的跪求凤姐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凤姐满足她这一生最后的一个愿望。

第三,她跪求凤姐不要顾忌刚刚被抄家,要大办贾母丧事,甚至说如果钱不够用,可以把老太太留给她的一部分钱财拿来用掉。鸳鸯这种种“古怪”表现,从多个方面极强烈地暗示了渲染了她即将自杀的悲剧。

此段文字的妙处还在于,它是通过凤姐的眼睛来对鸳鸯进行表现的,作家本人完全退出小说,因此在小说在通过凤姐的眼睛表现时,凤姐仅只是进行了现象描述,她本人只是觉得怪,并不知道这种“古怪”的真正原因。而这种叙述方法,就使故事情节更加具有张力,能更强烈预示、渲染悲剧的气氛。当然,这种限制视角(近于影视作品的零度视角)的叙述方法,是红楼梦的基本叙述方法,不独表现在此情节中。

孙温绘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110回和第111回鸳鸯的悲剧表现,除了鸳鸯的这种人们不明所以的“古怪”,第二个重要表现便是第111回鸳鸯自杀的场景,这一段可以说写得是阴风凄凄,令人寒毛倒竖:

到二更多天,远客去后,便预备辞灵,孝幕内的女眷,大家都哭了一阵。只见鸳鸯已哭的昏晕过去了,大家扶住,捶闹了一阵,才醒过来,便说“老太太疼了一场,要跟了去”的话。众人都打量人到悲哭,俱有这些言语,也不理会。及至辞灵的时候,上上下下也有百十馀人,只不见鸳鸯,众人因为忙乱,却也不曾检点。到琥珀等一干人哭奠之时,才要找鸳鸯,又恐是他哭乏了,暂在别处歇着,也不言语。

……

谁知此时鸳鸯哭了一场,想到:“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但是一时怎么样的个死法呢?”

一面想,一面走到老太太的套间屋内。刚跨进门,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鸳鸯也不惊怕,心里想道:“这一个是谁?和我的心事一样,倒比我走在头里了。”便问道:“你是谁?咱们两个人是一样的心,要死一块儿死。”

那个人也不答言。鸳鸯走到跟前一看,并不是这屋子的丫头。仔细一看,觉得冷气侵人,一时就不见了。鸳鸯呆了一呆,退出在炕沿上坐下,细细一想,道:“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他早死了的了,怎么到这里来?必是来叫我来了。他怎么又上吊呢?”

想了一想,道:“是了,必是教给我死的法儿。”鸳鸯这么一想,邪侵入骨,便站起来,一面哭,一面开了妆匣,取出那年铰的一绺头发揣在怀里,就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按着秦氏方才比的地方拴上。

自己又哭了一回,听见外头人客散去,恐有人进来,急忙关上屋门。然后端了一个脚凳,自己站上,把汗巾拴上扣儿,套在咽喉,便把脚凳蹬开。可怜咽喉气绝,香魂出窍!

连环画《鸳鸯抗婚》

在鸳鸯自杀的这段悲剧情节中,从悲剧气氛的渲染来说,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外面丧事的忙乱和鸳鸯悄悄自杀的对比,外面越忙乱,越显示出鸳鸯自杀场景的凄冷。

第二是作者对鸳鸯自杀场景的冷静甚至是细致的描写,对鸳鸯自杀场景的描写越冷静、越细致,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第三,曹公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方法,把鸳鸯的自杀与秦可卿的自杀联系起来,更增加了一种阴惨惨的意味。

此外,这段情节也很好地呼应了第46回鸳鸯绝誓的情节,揭示了鸳鸯自杀的最深根源仍与第46回贾赦的强娶具有联系。当然,作者并没有把鸳鸯的自杀简单机械地与第46回贾赦的强娶联系起来,而是依据人物自有的逻辑和实际情形,融汇进了贾母的死也是鸳鸯最后自杀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处理使鸳鸯的悲剧更加真实立体,避免了通常的悲剧故事过于简单化、过于“戏剧化”的毛病。

电视剧《红楼梦》中鸳鸯、贾赦剧照

关于鸳鸯悲剧的完成,我们还必须触及到对鸳鸯人物性格的最后完成问题。在前八十回中,对鸳鸯的性格表现已经非常充分精彩,这包括第40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所显示的大气英豪、第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所表现的高傲和不屈,有第71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所表现的对弱者(司棋)的同情心,有第72回中鸳鸯的善解人意以及担当精神(为贾琏和凤姐的一时短缺典当物品)等等。

但即使前八十回已经对鸳鸯的性格表现得非常充分,在第110回和第111回鸳鸯自杀的情节中,仍然在一些细节上更加丰富了鸳鸯的人物性格,使其性格更加丰满动人。

第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在第110回:李纨和凤姐一样,因为不知道鸳鸯在贾母去世后“古怪”的原因,于是李纨说道:“只是鸳鸯的样子竟是不象从前了,这也奇怪。那时候有老太太疼他,倒没有作过什么威福;如今老太太死了,没有了仗腰子的了,我看她倒有些气质不大好了。”

李纨的这段话,是对鸳鸯一系列“古怪”表达不满的,因为她不知道这是鸳鸯在自杀之前的一种表现。但其实际的作用却是在说明,鸳鸯在给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当大管家的时候,她从没有仗着贾母的权势有过半点作威作福。

鸳鸯的这一美德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对前八十回中鸳鸯的种种表现得到证明,但是,通过李纨这段因为误解而说出的话,使鸳鸯的这一美德更加突出鲜明,这对于刻画鸳鸯的人格无疑起到了某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彭连熙绘鸳鸯

第二个值得玩味的细节在第111回鸳鸯自杀的过程中,鸳鸯“一面哭,一面开了妆匣,取出那年铰的一绺头发,揣在怀里,就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按着秦氏方才比的地方拴上,自己又哭了一回”。

在鸳鸯自杀时这一令人惊异的细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个是她开妆匣取头发的细节。我们都知道,在前八十回的第46回绝誓时,鸳鸯当着贾母和众人的面,用剪刀剪下了她最珍贵的作为女儿象征的一绺头发。那么这绺头发到哪里去了呢,小说当时并没有交代。

现在到第111回在鸳鸯自杀之前,我们终于知道,鸳鸯剪下来的那一绺头发她并没有随意处置,而是被悄悄地珍藏在她的妆匣子里。

这一细节,说明鸳鸯虽然具有某种“巾帼英雄”的气质,但是她也并不失女儿如水的柔性和细腻,她也并不失女儿对自己身体的那种珍视。

邮票《鸳鸯抗婚》

这一绺被她珍藏,临死前又拿出来检视的头发,在人物的刻画上,更加补充了鸳鸯作为女儿的那种细腻柔美的特性,第二点值得品味的是,鸳鸯自杀时几次哭,也与她取出那绺珍藏的头发一样,表现了她本来固有的女儿柔性之美,同时也把她的自杀悲剧写得更加悲戚动人。

关于鸳鸯人物性格在自杀悲剧中的完成,还有一点必须提及。这就是鸳鸯的自杀与她高贵不屈的联系,这种高贵不屈的性格,在第46回当然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但是,第46回的绝誓反抗,在鸳鸯的整个悲剧中,实际上只是完成了一半。她剪发绝誓,宁死不从,在其时还只是处于誓言阶段。她后来到底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到第110回和第111回才完成了余下的另一半。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第110、111回完成的另一半,甚至比第46回的那一半来得更加丰富。在46回的那一半中,鸳鸯决绝反抗的只是贾赦。但是到第111回时,贾赦已经获罪被流放到边关去了。若按机械的戏剧化的处理方法,鸳鸯此时大可不必因为贾赦而自杀,那鸳鸯为什么仍然要自杀呢?我们还是来看一看鸳鸯当时是怎么想的:

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不如死了干净。

是的,贾赦此时不在家,她暂且可以为安,但是,贾赦虽然不在,但是还有个颟顸“左性”的大太太邢夫人在,鸳鸯是高贵的,她不仅不能忍受在贾赦丑恶的躯体之下呻吟,她也不能忍受在愚昧的邢夫人“掇弄”下苟且偷生,因此,与其这样苟且偷生,“倒不如死了干净”!

戴敦邦绘贾赦

就这样,在第110回和第111回鸳鸯悲剧的下半部分中,就更加淋漓地刻画出了鸳鸯那一种绝世的高贵品格!她一个弱女子,无其他什么反抗的方式,但是她宁愿死,也决不屈从于贾赦、邢夫人这样的丑类!她用她的生命,最终维护了人间的那一份“干净”和高贵!

笔者行文至此,就不能不接着讨论一下第111回鸳鸯自杀之后,曹雪芹对之的似乎不合逻辑的处理方式。在鸳鸯自杀身亡之后,接着就被“警幻之妹可卿”(秦可卿之魂)引入到天上的警幻宫中,这一段文章大可玩味,它实际上是表现了曹雪芹对“金鸳鸯”高洁品格的最高赞美:

(鸳鸯)然后端了一个脚凳,自己站上,把汗巾拴上扣儿,套在咽喉,便把脚凳蹬开。可怜咽喉气绝,香魂出窍!正无投奔,只见秦氏隐隐在前,鸳鸯的魂魄疾忙赶上,说道:“蓉大奶奶,你等等我。”那个人道:“我并不是什么蓉大奶奶,乃警幻之妹可卿是也。”鸳鸯道:“你明明是蓉大奶奶,怎么说不是呢?”

那人道:“这也有个缘故,待我告诉你,你自然明白了:我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我该悬梁自尽的。因我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所以太虚幻境‘痴情’一司,竟自无人掌管。今警幻仙子已经将你补入,替我掌管此司,所以命我来引你前去的。”

鸳鸯的魂道:“我是个最无情的,怎么算我是个有情的人呢?”那人道:“你还不知道呢。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若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

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连环画《鸳鸯抗婚》

在所引这段鸳鸯和秦可卿鬼魂的对话里,鸳鸯被警幻仙姑要求掌管“痴情司”。为什么一生未婚甚至也未恋爱的鸳鸯被认为是最有情的,甚至能够代替多情的秦可卿掌管“痴情司”呢?

原来在曹雪芹的“两性哲学”中,真正最可贵的“情”不是那种“已然性”的情,而是一种“未然性”。但是这种“未然性”并不是没有“情”,而是将“情”“限制”在那种可实现而未实现的“张力”之中。

用上面所引秦可卿鬼魂的话来说:“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若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

曹雪芹在此以含苞的花作为比喻的“两性哲学”,正与第5回警幻仙姑将贾宝玉称为第一“意淫”之人异曲同工,因为所谓“意淫”,并不同于“皮肤滥淫”,“皮肤滥淫”是将情完全发泄,而“意淫”,当然不是与情完全隔绝,而是将情置于一种具可能性的未然的张力之中,就像“含苞未放”的花一样。曹雪芹的这一“含苞的花”一样的“情”,是不是等同于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或完全的审美的爱呢?

或许并不完全等同,或许它处于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和“皮肤滥淫”的中间位置,它不完全否定肉欲的爱,但是它希望防止情不由自主地陷于肉欲的深渊之中。

因此,按照曹雪芹的这种两性哲学,虽然鸳鸯一生并未结婚甚至也未恋爱,但是,鸳鸯的品质,她的那种高贵纯洁忠贞的“情”的本性,却是可以获得世上最美的“情”的,可以开出世上最美的那种永远“含苞未放”的爱的花朵的。

连环画《鸳鸯抗婚》

此外,我觉得,曹雪芹在此处将鸳鸯置于一种“含苞的花”的情的位置,或许还有一种特别的含义,那就是凭借着鸳鸯的高贵纯洁,或许有资格爱她的人还没有出现,在前八十回中,王熙风曾开玩笑说把她聘给贾琏当妾,鸳鸯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贾赦又说她看上了宝玉,鸳鸯也给予了否定的回答,是的,真正能够让鸳鸯看上的人,在红楼梦中还真没有,如果有配得上他的男性出现,凭借鸳鸯的高贵纯洁的“情性”,当会开出世上最美的爱情的花朵。

曹雪芹在此处似乎不合逻辑的让鸳鸯掌管“痴情司”,将她许为“钟情的首座”,或许也包含着这一意思吧。不管是哪一个意思,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在此处写出这样意外的一笔,毫无疑问是对金鸳鸯这一高贵纯洁的人物的最高赞美。

2023.10.13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