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管孩子才会听?父母做好这4件事,孩子自律又配合

钱志亮谈知识 2024-11-16 16:51:41

在上周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惩罚这个教育方法:《这样惩罚孩子,不仅没用,反而会深深伤害他》

过去的父母常使用惩罚的方法来达到让孩子配合的目的,比如:羞辱孩子用各种方式体罚孩子对孩子大喊大叫不允许孩子出去玩……实际上,惩罚不仅会伤害孩子,也会制造恐惧,让孩子与你对抗而非合作,让他心生怨恨而不是相互理解,让他与你疏离而非对你依赖。这种方法在孩子小时候,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一旦孩子个子高了,力气大了,思想也更独立了,他们开始反抗父母,对峙与争吵越来越频繁,惩罚也开始失效。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不能总是依赖强迫或操纵,而是要唤醒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发地与家长合作,自发地改变。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合作型的管教,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准备的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管教孩子的方法指导,远离粗暴的干涉,让孩子与我们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

表达时,把“你”换成“我”

想让孩子更加合作,父母尽量少用“你”开头的指责,比如:你总是这样、你又闯祸了、你怎么那么不听话。不妨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我”的感受,比如:“我有点头痛,你们俩一直在大喊大叫,你们去客厅玩,好么?”句式类似于:我的感觉是……因为你做了……接下来希望你这么做……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合理地表达了情绪,也为孩子提供了接下来如何做的清晰指令。把“否定”变成“肯定”

尽量减少说“不可以”的次数,如: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大叫、不可以在墙上画画......否定的语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理解和执行。跟孩子下指令时,最适合的表达,应该是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起“不要天天跪在地上玩”,“你坐到沙发上去”显得更加清晰有力。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这不是随口说一句“真棒”,而是由衷地赞许地表达,如:“你刚刚的表现,真让妈妈感到惊喜!”甚至偶尔可以使用奖励的方法。被大人肯定而产生愉悦的感受,让孩子自发地重复那些积极的行为。03注重联结:关注孩子的感受真正能管好一个孩子的关键是爱。很多大人管教孩子,初衷都是好的,说得道理也无懈可击,但是孩子完全听不进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不抵触你的管教的前提,是他爱你、依恋你、信任你。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间,心的距离太远了。没有关系做基础,直接跳到管教,孩子自然很难配合你。很多时候,孩子要听的不是道理,而是自己情绪和感受被看见、被接纳。《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好的感受,更能推动一个人做出改变。所以,管孩子时,我们也要懂得回应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具体建议用语言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说:当孩子不配合时,我不知道如何去接住他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共情。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孩子的痛苦表达出来。比如孩子因为不能喝饮料而哭泣,你可以说:“你很想喝那瓶橙汁吗?”“你现在一定很难受!”“哭一会没关系,妈妈陪着你。”你解读了当时的情境,并用语言将孩子的感受转化成语言,孩子就会有被接纳的感觉。学习倾听孩子的感受当大人在说教的时候,往往是在极力证明自己是权威的,而在倾听的时候,则表示你愿意去了解孩子。如果你能好好听孩子表达想法,那么孩子也会更愿意回应你的建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供了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 只是用心地倾听孩子,就会有效果;✎一个简单“嗯”、“我明白”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在接纳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给予建议。这些最简单的举动,孩子就能感受到爱与安全感,你的管教也有了温度。04

把握原则:设定恰当的限制条件

讲了这么多,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都照做了,可孩子还是不会听我的。的确,有时候孩子会接受你心平气和地沟通,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他会变得很固执,会耍赖,无论如何也不肯合作。这时,大家也不要着急,不妨尝试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孩子体验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生活中,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应的后果,迟到会被扣工资;超速会被罚款,这些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尽量去遵守规则。管孩子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孩子不当行为加以限制,让孩子体验“后果”。比如,孩子平时很贪玩,一到写作业就开始磨蹭,心不在焉。那么你可以制定一条规矩:作业做不完,就不能出去玩了。(相反,遵守规则,就会有好的结果)这个后果会让孩子重视起写作业的时效,只要你的规矩立得恰到好处,普通的孩子是不会总是在这个问题上同你较劲的。对孩子不当行为加以限制是有必要的。还有一种叫“自然后果”,比如总是赖床的孩子,让他尝尝迟到被批评的滋味;总丢三落四的孩子,大人试着不再给他“擦屁股”;孩子亲自体验了教训,才能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遵守规矩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好的行为,自然就会指向好的结果。

具体建议在负面行为发生之前设定规则不要等到孩子犯错、闯祸时,才心血来潮地为他设定各种限制规则,否则很容易变成威胁。避免错误发生比反复纠正错误的效果更好,孩子内化成了习惯,你几乎不用总是在同一件事上操心过多。所以给孩子的立规矩要早,尽量在负面行为发生之前设定限制。不要亲手破坏规则总在孩子面前破坏规则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对规则保持敬畏的孩子。比如妈妈每天对孩子说玩电脑对眼睛不好,从不准孩子玩手机,但是爸爸却总在孩子面前玩游戏,这种规矩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再比如,爸爸耐不住孩子撒娇而买很多零食,那么仅仅孩子的妈妈坚持少吃零食是没有用的所以,如果你提前设定好规则,那么最好全家都要重视起来,并且父母双方应该站在同一立场之上。规则应该有温度立规矩,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以爱为基础。让孩子知道:“规则,不是对你的惩罚,仅仅只是需要执行的规定而已。”当孩子抗拒执行或者已经犯了错误时,你可以选择平静地和她谈话,也可以抱抱他,还可以陪在孩子身边一起承担后果.......我们有更多有温度的选择。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帮孩子真正地认识并接受规则。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