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就是林黛玉吗?导演王扶林:扮演林妹妹,她确实不够漂亮

一号听众 2024-10-25 17:59:42

首先观点是,选角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准是演员的演技好不好。

很多观众有一个误解,觉得选角时最重要的是演员要长得像书里描述的样子。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也不太现实。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很难让两者完全一致。比如说,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但其实她并不完全符合原著中对林黛玉的描写。87版《红楼梦》播出后,陈晓旭演的林黛玉曾受到不少质疑。有学者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文章提到,大家不满的原因主要是觉得陈晓旭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林黛玉复杂的性格和深层的情感。还有人指出,陈晓旭演绎的林黛玉缺少了那种独特的气质,比如书卷气、孤傲感和富贵气息,并且感情的表现不够丰富。

导演王扶林也承认,从外貌上看,陈晓旭并不是最漂亮的林黛玉。但是,陈晓旭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角色,是因为她的演技出色,而不是因为她外表多么接近书中形象。那些说陈晓旭就是林黛玉的人,可能要么没读过原著,要么没真正理解原著。在欧阳奋强写的《记忆红楼》一书中,他详细讲述了陈晓旭是如何最终获得了林黛玉这一角色的过程。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有五位女演员成为了黛玉一角的候选人,包括陈晓旭、安雯(那时叫张静林)、胡泽红、沈璐以及张蕾。安雯和胡泽红的机会比较小,后来分别出演了晴雯和惜春的角色。

而沈璐与张蕾看起来更有希望赢得这个角色。特别是沈璐,她多才多艺,艺术感觉很强。但是在剧组的一次晚会上,沈璐表演了一段霹雳舞,这让王扶林觉得她的真实个性与林黛玉相差甚远,因此她没能得到这个角色。这听起来有点儿讽刺,但这是欧阳奋强书中的记载。在剧组的挽留下,沈璐最终出演了秋桐这个角色。张蕾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她的外貌最为出众。

不过,她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皮肤状况不是特别好,而且年纪也相对大一些。相比之下,虽然陈晓旭的容貌不及张蕾,但她胜在气质上。《记忆红楼》中提到,最终选择陈晓旭来扮演林黛玉,是因为她在和东方闻樱(饰演探春)的一场对手戏中表现出色,深深打动了导演王扶林。那场戏是东方闻樱反串宝玉,与林子洞耗子精之间的对话。当张蕾没有得到林黛玉的角色后,她转而扮演了秦可卿。这样的安排比较贴近原著,因为秦可卿这个人物既有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几分像林黛玉那样的风流袅娜。陈晓旭版本的林黛玉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除了演技出色之外,还得益于其他演员的衬托。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颜值上看,陈晓旭并不完全符合林黛玉的形象标准。欧阳奋强就提到过,摄影师曾对陈晓旭的脸部有些顾虑,因为她脸部不对称,有点龅牙,还有三白眼的特点。为了拍摄出好看的黛玉形象,摄影师不得不花心思找最佳角度。网上甚至有人调侃说陈晓旭和喜剧演员陈佩斯长得像,这也说明了陈晓旭的长相确实是个争议点。

我举陈晓旭的例子,并不是对她所演的林黛玉不满意,而是想传达一个观点:我们不应该用过于苛刻的标准去评判影视剧中的选角。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导演一味追求忠于原著,反而可能会走进误区。毕竟,在书里,林黛玉被描绘成仙女般的存在,这种形象依靠读者的想象,而影视作品很难完美地再现这样的理想化形象。张爱玲在她的作品《红楼梦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其实原著并没有明确描述林黛玉的具体长相。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因为在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书中确实有一段详细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张爱玲认为,这段文字并不是对黛玉外貌的直接描绘。它提到黛玉有淡淡的弯眉和酒窝,但这仅仅是她脸部特征的一部分。我们并不知道她的脸型、鼻子形状、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嘴唇厚薄以及身材比例等细节。所以,张爱玲分析说,曹雪芹更多地是在描述黛玉的神态和气质。比如,“薄面含嗔”中的“薄面”是唯一具体的面部描写,除此之外都是关于她的姿态和声音的描述。而且,为了突出林黛玉那种超凡脱俗的仙女气质,曹雪芹很少写到她穿的衣服。在整个前八十回中,只有两次提到了黛玉的穿着。一次是当宝玉去看宝钗时,黛玉吃醋去了梨香院,那时她穿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另一次是在第四十九回里,描写了她换上了一套比较华丽的衣服,包括“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等。张爱玲认为,曹雪芹这样处理是为了强调黛玉的美来自于她自身,而不是依靠服装来衬托。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黛玉被描绘成仙女。“没有镶滚,没有时间性”,这种描述强调了黛玉的超凡脱俗。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只关注黛玉的美貌,并不会特别注意她的衣服。脂砚斋评论说,“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宝玉自己就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还曾对袭人家穿红衣服的亲戚进行过评价,这说明他对别人的服饰还是很在意的。不描写黛玉的服装,其实是为了强调她的美是源自她本身,而不是像王熙凤那样依赖华丽的服饰来衬托。王熙凤出场时有大量的服装描写,她的美丽很大程度上是靠衣服来体现的,而黛玉的美则是天然的、内在的。那些大量的服装描写,那些华丽的装扮让她显得像一位“神妃仙子”。

大众对陈晓旭版林黛玉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其实也反映了一个评判标准:我们不应该用原著党的眼光来评价选角。2021年的时候,有一部选角引发广泛争议的电影,就是马思纯和彭于晏出演《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和乔琪乔。由于两人与原著人物形象相差较大,网友们调侃这部电影更像是《第一炉钢》。让人思考的是,许鞍华作为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导演,她对张爱玲小说的理解肯定比大多数观众要深刻得多。难道她没有意识到主演们和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差异很大吗?实际上,她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许鞍华选择这两位演员可能受到了资本的影响,但她应该比普通观众更明白,原著中的形象只是一个参考,真正重要的是演员能否把角色演活。对于很多人批评马思纯身材不够纤细的问题,电影中也做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影片特意拍摄了葛薇龙在梁府里吃饭的场景,展示了她是个食量很大的女孩,这与原著中那个瘦弱的葛薇龙有所不同。很多观众对《第一炉香》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原著党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过分关注选角是否忠实于原著。后来,许鞍华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如果早知道网友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对意见,她可能就不会选择马思纯来扮演这个角色了。许鞍华选择了马思纯,这表明她的选角思路并不是把尊重原著放在第一位。张艺谋曾经对矮大紧说过,“在选角之前,角色要为剧本服务,按照剧本的要求来选择演员;但一旦确定了人选,剧本就要适应角色,因为人是活的,而剧本是固定的。”张艺谋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中,他没有选择史可,而是选择了巩俐来饰演九儿。这说明张艺谋并没有被“必须忠实于原著”的观念所束缚。莫言笔下的九儿,在细节上是这样的:“18岁时,身高160厘米,体重120斤。”这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丰满形象,看起来更接近史可的样子。

难道张艺谋不知道史可更符合原著中的九儿吗?他当然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原著只是影视剧改编的基础,并不是决定选角的唯一标准。同样地,周迅在另一版本中扮演的九儿与原著形象也有较大差距。周迅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她的身材并不像原著中九儿那样充满肉感和丰满。

然而,大多数观众并没有像对待马思纯演葛薇龙那样嘲笑周迅。原因很简单,周迅用她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她饰演的九儿甚至获得了第21届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的肯定。如果选角能够做到既符合原著形象又契合角色神韵,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选角往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导演能找到一个演技好且适合角色的演员已经是非常成功了。所以,选角是否完全符合原著形象,并不像一些原著党认为的那么重要。关键还是在于演员能否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角色鲜活起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