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史论经|闲论《春秋左传》之道

草木易春 2024-09-03 04:10:32

1

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春秋左传》

许多古代史书,总要写到节气。这么多繁琐的知识,却写进了正史。因为节气不只代表天气和时节,更多的是对一个时节天气规律的总结,凝结了古代人的智慧。《道德经》里说“道法自然”,自然规律与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劳作密切相关。在农业社会里,自然规律对于种植耕作非常重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春秋左传》里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在古代,一个国家发了水灾,也是天降灾祸。邻国便会前去慰问,这种友善的相处之道,与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同。每当发生祸乱,英明的君主便会反省,休养生息,安抚流民,使得民众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不是为所欲为。

我们现在的一些处世之道许多也是从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比如礼仪,仁义,以和为贵。翻开《春秋左传》,《史记》,甚至是《二十四史》都会发现,记载着这些道理,商汤夏禹,以德行处世,合乎礼法,所以王世兴盛。商纣夏桀,以暴虐行事,所以王朝覆灭。

在春秋时代,礼乐崩坏,社会动荡,提及这些,大到天地运行之道,小道治国处事之道,重建秩序,推行改革,是许多文人政客的思想,孔子就是提倡以儒家学说教化民众的。《春秋左传》中许多思想还是从先秦的道家学说,儒家学说中来,但这个时候这些思想还没有被阶级统治的工具化,固化。

2

春秋时节方木,秋分时节入圈。三年春,不雨。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天灾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没有灾祸,天下太平。

此外,《春秋左传》里面还大量提及《诗经》的内容,但讲到不是平民生活的描写和歌颂,更多引用的是处事之道理,比如”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意为“采蔓菁,采萝卜,不要丢弃它的根,君王选取他的长处就行了。“这是知人善用的道理。还有“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是说“跟邻居关系和睦融洽,姻亲之间也能和睦有加”。这些都与与儒家学说提倡的”礼“相关,这里所提倡的礼,是符合道德的礼节,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礼节。虽然在今天看来,一味强调顺从似乎不符合潮流,不过分忍让,不过分争强,中庸之道似乎更合理一些。

《春秋左传》毕竟一部编年体史书,不仅要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同时去总结说明事情的道理,加以评论。《春秋左传》是对孔子的《春秋》作传,自然总结很多流传下来儒家,道家的道理,也可以看作一本哲学书籍。

关注草木生春

一个有思想的文艺公众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