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发表后,一才女填的和词获毛主席赞赏:心上温馨生感激

言话古今 2024-09-13 11:28:32

1945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重庆掀起热潮,国民党文人试图通过和词抹黑这首气势磅礴的作品。

面对他们恶意的文化攻击,一位才女挺身而出,以和词直接回应这些抹黑行为,获得毛主席的高度赞赏:“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

这位才女便是孙荪荃,以文笔回击反动文人的污蔑,更以作品激励当时的进步力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成为革命文化的有力声音,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历十四年的战火总算是迎来短暂的和平。为何说是“短暂”呢?这是因为胜利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股复杂的暗流。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虽然在战争中也做出贡献,但此时却急于消化胜利果实,试图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他们表面上与共产党和平共处,试图维持战后和平,实际行动中却处处设障,为后来的国共内战埋下导火索。

重庆虽然在战争的在大后方,国民党依然动用各种手段排挤共产党代表,并在舆论上进行系统性打压,内部的宣传机器如火如荼地运转。

他们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不断散布对共产党的负面宣传,以图扭曲民众对共产党的认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一场文化领域的较量悄然拉开序幕。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想必很多人都比较熟悉,那种磅礴大气的画面感让人心旷神怡,在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体现着勃勃生机。

重庆谈判是解放战争前期蒋介石的一次作秀,毛主席深知国民党并非真心求和,仍毅然决然地选择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交锋。

就在重庆谈判期间,他的这一首《沁园春·雪》通过《新民报晚刊》发表,引发全国范围的热议和广泛的共鸣。

词中那股豪迈的气势和对未来的憧憬,正是当时中国人民所渴望的精神力量,重庆的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可以说《沁园春·雪》掀起一股热潮,迅速成为重庆乃至全国读者讨论的焦点。

这首词点燃全国文化界的热情,不仅在文学圈内引起轰动,也成为各界认识毛主席文采和思想的一个窗口,郭沫若、柳亚子等左派文人纷纷执笔写下和词,以表对毛主席的支持和敬佩。

蒋介石视毛主席为最大的政治对手,《沁园春·雪》的广泛传播显然是不是他所想要的,为了对抗这种舆论上的不利局面,急召国民党的文人团队,试图用一系列和词压制毛主席的影响。

不久之后,国民党旗下的报纸就刊登出多篇和词,这些词大多以歪曲和攻击为主,试图将《沁园春·雪》解读为“帝王思想”的体现,甚至指责毛主席想要建立封建帝制。

要知道民族独立、民族共和是当时的主题,“封建帝制”是一种腐朽且腐败的思想,这样的舆论宣传对毛主席尤为不利。

面对国民党文人的恶意攻击,进步的文化人士纷纷拿起笔来,以和词的方式反击声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孙荪荃就是其中一位。

才女孙荪荃

1903年孙荪荃出生于安徽桐城,,桐城是“桐城派”的发源地,以严谨的学风和优雅的文风影响中国文坛两个世纪之久。

孙荪荃天资聪颖酷爱读书,父母打破传统将她送入私塾学习,再加上自幼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可以说深受古文经典的熏陶。

她成绩优异才气惊艳四座,后来又被送到女子中学接受更系统的教育,也让孙荪荃接受到了新时代的思想,并于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

在这所最高学府中,她接触到中国最前沿的思想和文化,并与文坛名家建立联系,还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深受其文学和思想的深刻影响,还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

毕业后孙荪荃进入北平《新晨报》担任副刊主编,1935年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参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北平女子一中设立学联的秘密总部,领导学生的抗日运动。

在此期间,她曾因抗日活动被捕入狱,但在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努力下最终获释,之后继续投身抗日事业,成为抗日文化界的中坚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荪荃来到重庆,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和抗日救亡的文化活动,在重庆还结识文人谭平山,两人志同道合很快走到一起并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合力创办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致力于和平民主建国事业,通过演讲、写作和组织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抗战胜利而努力。

孙荪荃的和词

孙荪荃的和词中,第一句是“三楚兴师,北进长征,救国旗飘”,短短十二个字高度概括红军长征的壮举。

众所周知,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从困境中崛起的象征,既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激励无数后人,她的词不仅展现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卓绝和不屈不挠,更传达出共产党人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心。

接下来的几句,“指扶桑日落,寇降累累;神州陆起,独挽滔滔”,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景象。

将日本侵略者比作落日,将抗战胜利比作日出东方的希望,通过对比不仅颂扬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也暗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未来的重要意义。

词的后半部分,孙荪荃转而批评国民党文人的无端攻击,以“谁是吾仇,惟其民贼,取彼凶顽射作雕”来形容国民党中的反动势力,将他们比作民贼,是阻碍民族解放的顽固势力。

词作的最后一句是:“同怀抱,把乾坤洗涤,解放今朝。”以豪迈的气势展望新中国的未来,表达对全国解放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这一首词作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对革命斗争的呼应和对未来新中国的美好憧憬,如何来形容呢?整体意境上不输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算是一种已经上的升华。

孙荪荃的和词发表后,柳亚子转呈给毛主席,毛主席读后给予高度评价,称她的和词“气势磅礴,振奋人心”,也就有了开篇提及的那句话。

总的来说,在文化界的这场较量中孙荪荃用行动来回应国民党的攻势,而不是直接与之争论,更能体现文艺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毛主席则继续推动重庆谈判,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和空间,在社会各界中赢得广泛的赞誉,蒋介石的行为则让更多人看清了其虚伪和狭隘。

之后孙荪荃继续投身于中国的解放事业,与谭平山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中国的政治进程,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9年孙荪荃作为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选择回归家庭专注于生活的平静,甘当一名默默奉献的革命文人。

1965年孙荪荃因病去世,享年62岁,她临终前还将自己的财产和积蓄全部捐赠给国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总的来说,孙荪荃的和词不仅是对毛主席《沁园春·雪》的赞美,更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以文字为武器抗击反动势力,同时也激励无数奋战在一线的革命者。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