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年轻的时候,父亲刘太公总认他是个无赖,不能置办赖以生存的产业,骂他不如兄长刘喜勤快,这一点,刘太公说的并没错。
刘喜从小老实,躬耕田亩之间,依靠勤奋置办了一些产业,而刘邦当时还在乡间四处游荡,带领他的“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吃蹭喝。
谁能想到,最终反而是刘邦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两百多年后,王莽篡汉,刘邦九世孙刘縯自比先祖刘邦,时常嘲笑弟弟刘秀是个勤于农事的庄稼汉,将他比作“刘喜”。
可这次,成功的不再是“刘邦”,而是庄稼汉“刘喜”,那么刘縯又是怎么死的呢?
一、刘縯起兵反王莽公元九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自立为帝,在即位之后,他打着复古变法的旗号改制,将天下搞得民不聊生,百姓们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
刘縯、刘秀兄弟是刘汉正统宗室子弟,出自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两人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然不同,刘縯大气豪爽,锋芒外露,刘秀则比较稳重。
自王莽代汉以来,刘縯对汉室天下被夺常感愤懑,心怀兴复汉室大志,因此他效仿先祖刘邦“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地皇三年(22年),老家南阳发生饥荒,刘縯趁乱谋划起事,他派出手下宾客四处联络豪杰共商大事,此时,刘秀也与新野邓晨、宛城李通等人商议起事。
两兄弟不谋而合,于是刘縯在舂陵、邓晨在新野、刘秀与李通在宛城同时宣布起事,很快队伍就发展壮大到七八千人。
然而,刘縯面临的军事形势不容乐观,南阳郡大半部分仍处于王莽新军掌控中,刘縯手中这点兵马根本无法与新军抗衡,于是他决定与在南阳郡活动的绿林军联合。
绿林军是历史上著名的绿林豪杰起义军之一,因其驻扎在绿林山,故被称为“绿林军”。
起初绿林军多次打败新军,声势愈发壮大,奈何绿林山中疾疫流行,为了寻求出路,绿林军分兵出山,一支由王常、张卬领导入南郡,称为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凤领导上南阳,称为新市兵。
新市兵攻打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兵响应,所以绿林军中又增添一支平林兵,刘縯派人联系的正是新市兵、平林兵。
二、王莽的心腹大患对于刘縯的联合请求,王凤、陈牧自然乐见其成,他们也想在南阳打开新局面,于是他们联军进攻新军,相继攻克唐子乡、棘阳。
然而,在小长安的一次激战中,新军借助大雾天气,凭借有利地形以及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对绿林军发起猛力反击,结果起义军大败,只能退守棘阳。
新市兵、平林兵本身就是流寇组成的军队,作战风格就是打得赢就抢,打不赢就跑,经历这次失败,两支军队畏惧新军的实力,决定撤兵逃跑。
一旦两支友军撤走,单凭刘縯手中的军队,根本无力与新军抗衡。
正在此时,由王常领导的五千下江兵抵达,为了稳住新市、平林两支友军,同时增加抵抗新军的战斗力量,刘縯和刘秀兄弟当即决定前往下江兵驻地,游说王常一起参加战斗。
王常被刘縯的“嘴遁”说得心服口服,表示愿意跟随刘氏兄弟共谋大事,刘縯大喜之下当即许诺说:“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
在王常帮忙劝说下,下江兵其他将领也同意与刘縯的南阳义军共同作战,他们的决定也间接影响了新市与平林兵,他们再次联合与新军作战。
地皇四年(23年),在刘縯的领导下,起义军夜袭新军后勤基地并取得巨大战果,南阳新军全面溃败,之后,绿林军节节胜利,直接兵围宛城。
刘縯经过此战,声威大振,王莽知道刘縯的名字与事迹后,悬赏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以及上公的官位要刘縯的脑袋。
不仅如此,王莽后来还随便抓个人说是刘縯,游街示众后杀掉,说明刘縯已经成为王莽的心腹大患。
三、让帝位,更始帝杀刘縯绿林军经过连续胜利之后,队伍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各山头首领认为是时候推举出一位皇帝来进行统一领导了,当时呼声最高的皇帝人选有两位,分别是刘縯、刘玄。
刘玄同样也是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按照辈分算是刘秀的族兄,在绿林军中号为更始将军。
绿林军将领们对立两人谁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南阳豪杰和王常等人支持刘縯,而绿林军其他派系将领则支持刘玄,他们认为性格懦弱的刘玄便于控制。
最终,在淯水之畔,刘玄即皇帝位,改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刘縯则拜为大司徒。
随后,刘縯凭借个人声望招降新野,宛城也在被围困数月之久后选择投降,没过几天,刘秀又在昆阳大破王莽精兵四十多万,汉军威震天下。
这让更始帝一伙觉得刘縯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决定除掉他。
按照谋划,刘玄借宴请诸将之际,以举玉为号,让武士趁刘縯不备将其击杀,然而在宴会上,当绣衣御史申屠建献上玉佩时,刘玄却不敢举玉。
刘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杀机,事后对刘縯说:“建得无有范增之意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申徒建莫非有范增的意图吗?当初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申徒建今日进献玉佩,恐怕来者不善,有效仿范增的可能。
刘縯听完舅父的话一笑置之,他认为樊宏多虑了,太过豪爽不设防还是成为刘縯的殒命之因,他最终被刘玄下令诛杀,一代英雄就这样死于小人之手。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追封刘縯为齐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