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8日登陆港交所的温州锂电黑马瑞浦兰钧(00666.HK),于3月26日交出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37.49亿元,同比下降6.1%;年内亏损为人民币19.43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减331.1%——按照一年亏损19亿多推算,相当于平均每天亏掉500多万元。此外,全集团毛利较上年下降73%,毛利率从2022年的7.4%下降到2023年的2.1%。
瑞浦兰钧主营业务为动力和储能电池,包括电芯、电池模块及电池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3个多月前的上市高光时刻,首日市值便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锂电池公司,一路高调扩产、一路高歌猛进,与如今上市首年即巨亏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数额之大,甚至创下2023年国内锂电企业亏损之最。
对于亏损原因,公告表示,尽管2023年销量高于2022年,但因原材料价格下跌,电池产品售价随之下降,动力和储能电池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7.2%和16.9%。此番结果,实属意料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在“造富”若干的储能行业,“神话”破灭了吗?
01
含着金钥匙出生,出货量迅速跃升全球前列
不可否认,瑞浦兰钧自身是“有点东西”的——
2017年10月成立,作为较早布局“动储结合”策略的电池厂商,2019年4月即实现锂电池批量交付;
2020年年中,以单月出货量100MWh冲进行业前十,当年便步入国内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之列;
截至2021年,锂电池销量从2019年的0.22 GWh增至3.30GWh,年复合增长率287.3%,2022年再到16.61GWh,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拿到全球锂电市场约8.8%的份额。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本集团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四名。”年报表示。
不同口径的统计亦可印证。例如,在国内储能行业权威机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技术本体出货量前十名单,瑞浦兰钧排在第四,领先于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知名企业。国际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池出货量TOP10,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均显示瑞浦兰钧位居第四。卖了这么多产品出去,业绩还是巨亏,这是“意外”之一。
“意外”之二在于,瑞浦兰钧还有个“富爸爸”,由此带来的资金、资源及供应链优势,是很多行业企业难以企及的。
瑞浦兰钧由青山集团创立,该集团旗下永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对其持股71.76%。而青山集团实际控制人、收益所有人项光达,常年稳坐温州首富。就在3月25日公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项光达以675亿人民币财富排在248位,同时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首富。
仅2020-2022年,青山集团向瑞浦兰钧及其附属公司贷款的金额,合计已接近80亿元。成立两个月迅速拿地、建厂、开工,不到两年便实现电池批量交付,走过诸多同行十几年才完成的路程,与“爸爸”的支持分不开。至此,瑞浦兰钧成为青山集团斩获的首个IPO。
02
一年亏损超三年,多项关键指标均出现下降
说亏在意料之中,也不是没有道理。“2023年将继续亏损。”对此,招股书已作出预估。
事实上,2023年是瑞浦兰钧连续第四年亏损了,数额甚至超过前3年亏损总和。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9.07亿、21.09亿和146.48亿元,分别亏损5327万、8.04亿和4.51亿元。除了3年累计亏掉13亿多,历年资产负债比分别为293.0%、142.5%和40.9%。
同期,从两个主营方向来看,储能电池营收占比从20.1%到40.7%增至57.4%,动力电池则从74.2%、46.5%降到31.7%,储能产品对业绩的贡献上升。但相比储能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比如宁德时代,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41亿元、同比增长43.58%(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再如亿纬锂能,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约40.35亿-42.11亿元、同比增,瑞浦兰钧不仅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还坐实了行业“亏损王”的名号。
能联社还关注到几组“下降”数据——
一是毛利。年报显示,其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由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4.7%,产品毛利同比下降55.6%;
二是排名。全球第四的表现看似不错,但要知道,2022-2023年上半年,其在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排行榜中还处于第三,短短半年即被赶超;
三是市占率。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作为储能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由原先8.8%降至5.7%;
四是产能利用率。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3%、86.4%和73.9%,到2023年上半年降至49.4%。根据年报,2023年共销售锂电池产品19.48GWh,而设计产能已达62GWh。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年报发布当日,瑞浦兰钧计划在印尼建设首家海外工厂的消息传出,最快明年投产。年报表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将按照招股章程,80%用于扩大产能。也就是说,即便一半产能闲置,扩产步伐仍在继续。亏损加负债,逆势向上还是将雪上加霜,有待观察。
03
股东也是大客户,存在以低价搏市场之嫌
“和客户共同开发,让瑞浦兰钧基本上每一款产品都是爆款。”瑞浦兰钧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易辉琼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表示。
背靠大佬,头顶光环,还有技术和爆款加持,销量涨了(2023年共销售19.48GWh锂电池产品,较上年增长17.3%),业绩为何还是亏了?回头看招股书,或许早已给出答案:“扩大产能导致利用率低,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组合和定价战略。”围绕储能产品价格,招股书还称,“选择制定具竞争力的电池产品价格,以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并获得客户认可,从而在储能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把握市场机遇”。
所谓“定价战略”,说白了无非就是低价。“储能电池产品的亏本出售。”招股书显示,2022年瑞浦兰钧储能电池产品售价为0.80元/Wh。而对比宁德时代,同期价格为0.96元/Wh。
以低价搏市场,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其持续亏损的主要因素。据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分析,“动力和储能电池价格暴跌的叠加影响,让以低价倾销为市场策略的瑞浦兰钧,业绩不堪重负”,此外“压力并未就此到顶,更大的噩耗还在后面”。
能联社还注意到,即便以低价换来了销售,客户究竟有谁,值得玩味。招股书显示,2020至2023年上半年,其向青山集团及其关联方出售电池产品的过往交易金额,分别为人民币130万、1530万、8.6亿和8.327亿元。作为控股股东的青山集团,同时也是瑞浦兰钧五大客户之一。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4年及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根据销售框架协议,向青山集团及其关联方出售电池产品计划年度上限分别为1.95亿、1.95亿元。
自成立以来,来自青山集团的贷款总额已有约80亿元。未来还能支持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依靠“输血”绝非长久之计。不过,瑞浦兰钧似乎充满信心,招股书表示,计划能够于2025年实现盈利并产生经营现金流入。截至目前,这一说法尚未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