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古诗说“小满”

无心随墨 2020-05-19 13:43:35

倏忽间,立夏去,小满至。小满者,“二十四节气”之第八,夏季之第二节气也,至此,一年已逝其三之一,时光之无情可知矣。

缘国土广大,气候有别,故小满之解亦南北殊异。当此时也,南方空气暖湿,雨水增多,江河涨满,故谚云“小满,江河易满”北方则雨量稀少,气温升高,麦类于此时灌浆,渐趋于满而未熟,是称小满。

此节虽无“四时八节”受人之关注,然亦自不得轻忽也。南方此时水不满,而黄梅雨易少,恐有干旱;而北方此时麦粒未小满,则易致减产。

小满之诗词甚夥,今择而赏之,以此亦可知此节之情景与风俗也。

咏二十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唐·元稹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釤,錋瓜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元稹《咏二十四节气诗》,以二十四节气分嵌诗中,缀以成篇,此为第八首,咏“小满”之作也。

小满正行四月,故名曰:小满四月中。读此篇即可知小满之情形,可以科普之诗目之也。诗中“靡草衰”、“杏麦修镰釤”、“来看苦菜”正乃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之三候也。一候时,苦菜正秀,可采而食之。二候时,喜阴之柔条草类见阳而死。三候则麦渐熟,可收也。四月亦传为蚕神之诞节,故多祈而祷之,以求收成,织妇亦于此时煮茧缫丝也。至于种瓜修篱,亦此时常见之景象。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公此诗并不难解,不过道其小满之所见。绿柳依依,夜莺藏而啼鸣,自可知绿意之深。皓月在空,而心当喜矣。最后二句言最爱垄头之麦,自可知长势甚好,亦可知古人于农之贵重。此时春已去,而落花亦尽,然比之于麦,更爱庄稼之有益于民生。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此诗题目已言明,所写为归田园之乐,诗中之内容亦有同于上首之处者。此诗前四句,写夏风吹,草木长,麦穗齐,桑叶肥,蚕食饱,皆此时之景象。而“茅舍小”“稚子娇”言生活之资或不如官场,而归田自有其乐。自“老翁但喜岁年熟”后四句,以老翁之目观之,一喜字为此之魂:岁熟丰收心情自佳,而莺啼婉转,石榴花红,山鸟百啭,野堂梨密,更使人喜。后四句自我感叹,知田园之乐,而蹉跎身老,恨不早归,复点题而明志也。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此词以一少女为主人公,道闺闱之乐也。

上阙将绿槐、高柳、鸣蝉、南风之夏景,与碧纱窗、香烟、棋声之环境相融汇,复入一惊昼眠之人,写出此刻之闲情。

下阕小荷与榴花,一绿一红,色彩赏心悦目,而方经雨洗,更是清净无尘。手弄荷上水珠,心无所牵,喜悦兴奋之意自然出之。

十九弟生日(其一)

宋·项安世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

重四巧排黄阁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闻素月初生涯,晓看丹枝已属贤。

万种春红都敛避,一庭槐日翠阴圆。

项安世此诗自题目看,当为庆其十九弟之作。

首联用谢灵运西堂梦其弟谢惠连,而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典故,正合思念其弟而今小满生日相会之意。

“重四”者日期也,“百分”者满杯也,“黄阁”与“紫金”当皆为广东之地,此联或写生日之宴也。

颈联既所见月与桂树,而月中桂树本有中举之意,“已属贤”更加说出,则此联当有祝福其弟高中之意也。

尾联写春去花尽,唯有槐树苍翠蔽日,或亦有祝愿在其中。

小满

元·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此诗亦可作物候诗观之。当小满之时,杜鹃声声,雨水增多,故“雨如烟”,湿润之气直透客毡。黄梅半老,蚕熟麦秋,皆不必解释,故此节之景象如此。

小满日口号

明·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口号诗为随口吟诵之作,多通俗易懂。此诗写小满日所见,顺口而吟,并不难理解,不须过多解析。只需将诗中各植物、地名、气象之词重编,其意便见。此诗中同以上诗相比,更多“杏子”“楝花”“枇杷”几种植物,可算于物候又多几分知识。

吴门竹枝词·小满

清·王泰偕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首句“好年”乃诗人心中之所思,风调雨顺,正人之所愿。

“麦寒豆暖”者,言麦须灌溉,豆须阳光,这岂不让上苍两头作难。此句以物候入诗,而以其矛盾作趣言,甚好。

最后两句说明,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小满之时也。

小满之诗词甚多,姑择此八首以飨君,并愿君莫要人生太自满,“满招损,谦受益”,此亦小满人生之理也。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