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不应该留到生命的最后,越早用越好!

天逸健见 2024-04-25 21:21:17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人体内的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为了生存和生长,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上述特征被称为免疫逃逸。

肿瘤免疫干预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干预方法。

常常会看到类似的疑问:免疫细胞干预方式是应该早用?还是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使用?这个问题,以前不好回答,但随着跟踪患者时间越来越长,数据越来越多,答案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免疫细胞干预方式不应该留到最后,早用更好!”

01

为什么免疫干预越早越好?

免疫干预的原理决定了免疫干预越早越好!

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是直接针对癌细胞,比如手术直接切除原发病灶,放化疗直接杀死癌细胞,靶向药阻断癌细胞的基因突变通路等等。但免疫干预却与它们都不同,是通过解除免疫细胞的抑制或激活免疫细胞本身来杀死癌细胞。

免疫干预有“长效性”,专业术语叫“生存拖尾效应”,即免疫干预一旦起效后会持续起效,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收益,与免疫干预能活几年密切相关。

不管是短期杀灭癌细胞,还是长期控制肿瘤复发,免疫干预起效的必要条件,都是健康的免疫系统。

02

什么时候免疫系统比较健康?

当然是越早越健康。

很多抗癌治疗手段,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对免疫系统是有抑制作用的,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患者的免疫细胞到治疗后期状态已经很差,难以再被免疫药物激活,效果自然不好。

大量数据显示用免疫干预患者获益更多。

2017年,JAMA ONC曾经发过一篇经典文章,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的25个临床试验,2万多名患者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参与免疫干预和靶向干预的患者,生存曲线非常不同。

在上图靶向治疗部分——试验组(蓝色):先用靶向药,失败后再用其他药;对照组(橘色):先用其他药,失败后再用靶向药。

从图上看出,靶向治疗的两组生存曲线很像,这说明靶向药先用还是后用,对生存期的影响差不多。

但免疫药物就完全不同了。

大家可以看出,免疫治疗的试验组(先用免疫药,失败后再用其他药),总存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先用其他药,失败后再用免疫药),患者整体死亡风险降低了30%以上。

这证明了,免疫药和靶向药很不一样,先用还是后用效果是有差距的,早用免疫药存活期会更好。

这项发表在国际期刊《Front Immunol》的综述揭露,术后应激反应会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放化疗的使用,也是对免疫系统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免疫细胞数量和杀瘤活性,这也是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往往虚弱的原因所在;另外,肿瘤患者心理负担重,容易抑郁,同样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减弱。

03

患者状态越好,免疫干预效果越好

临床上常用的对患者健康状态评价系统叫ECOG PS(ECOG体能状况评分标准),分数越小,身体状态越好。

0 分-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起病前活动能力无任何差异。

1 分-能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包括一般家务或办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

2 分-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不少于一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

3 分-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

4 分-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5 分-死亡。

很多临床试验都发现,身体好的患者使用免疫药物效果更好。比如,2016年,在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的O药临床试验(代号CheckMate153)结果显示,PS 0~1分的患者从免疫疗法的获益比PS 2分的患者好得多。

一般而言,越到后期患者身体状态越差,尤其是在使用了化疗等药物的情况下。一线治疗的患者通常状态比一线或二线治疗差不少。

这些数据也都支持早用免疫药物,不要等到最后,身体差到不行再想“起死回生”。

总之,免疫细胞不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需要考虑的干预方式,早用效果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