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1)

乐乐旅途点滴 2024-09-26 17:20:53

一到春节,帝都很多寺庙香火大盛,其中首屈一指的就要数雍和宫了,雍和宫举办春节活动的历史悠久。从乾隆起,皇帝每年新年都要来此,正月初一新年法会、正月十五法会、从正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初一日要举行持续八天的大愿祈祷法会,其中正月二十九和二月初一两天还要跳金刚驱魔神舞,俗称打鬼。

雍和宫的新年活动都和皇家有关,所以如今的人也特愿意来此祈福!雍和宫如今是帝都香火最盛的寺庙,没有之一!尤其是重要节日,总要造成周边的拥堵,我去雍和宫却都不是烧香拜佛,而是看建筑、看文物、看历史。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康熙三十二年,四阿哥胤禛被封为贝勒,康熙将原明代内官监官房改建,赐予胤禛作为多罗贝勒府,胤禛后来一路累晋成了和硕雍亲王,府邸也就跟着升级成了雍亲王府。

胤禛在这里生活了近三十年,四子弘历也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康熙驾崩,胤禛即位成为雍正皇帝,雍亲王府便成了行宫,两代四爷经常回来小住怀旧。

乾隆九年乾隆帝听取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将行宫改作寺庙并成为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这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南端是独特的牌楼院,由三座牌楼和一面影壁组成,这应该都是改扩成寺庙时添建的。

走过植满银杏树的大道就来到昭泰门,王府在类似的位置都会配置殿式府门,昭泰门则是面阔三间的琉璃随墙门,更显通透和主次分明,当然肯定是后改建的结果。

昭泰门内是原来王府的狮子院,院北是单檐歇山顶的<山门殿>,殿檐下挂着<雍和门>的牌匾,殿前左右立着一对儿青铜狮子,院东西建有钟鼓楼和两座碑亭,昭泰门内是原来王府狮子院儿的一对儿狮子。

典型的乾隆风格,应该不是王府的原配,想起牌楼院儿内有一对儿石狮,也许原来它们才是这院儿里的。

穿过<雍和门>来到正殿,院落丹陛路正中增建了一座碑亭,亭前立一只巨大的青铜香炉,亭内竖立着一通方柱型石碑,上刻乾隆御笔四体<喇嘛说>,亭前巨大的青铜香炉与紫禁城御花园里的那只一模一样。

原雍王府正殿改作<大雄宝殿>,<雍和宫>的金匾就挂在檐下。

主殿院内东西还有两座配楼,分别是<密宗殿>、<讲经殿>。

东西配楼之北各有配殿一座,分别是<时轮殿>和<药师殿>,它们与前面二殿合称<四学殿>。

<大雄宝殿>之后是<永佑殿>,原来应是雍王爷的寝殿和书斋,雍正驾崩后此殿供奉他的画像,改名<神御殿> ,行宫改寺庙后<神御殿>又易名为<永佑殿>。

<法轮殿>在<永佑殿>之后,平面呈十字形,前出轩后抱厦,殿顶的正中和四角开有歇山和悬山顶天窗,天窗顶上各建一座镏金宝塔,此为举行法事的最重要殿宇,此殿的位置对应王府建筑,应该是后寝。

殿内的主尊为巨大的宗喀巴铜像,一东一西设置班禅和达赖的法座,宗喀巴后是一座紫檀五百罗汉山,罗汉皆以五金(金银铜铁锡)制成,堪称木雕绝品。

罗汉山前有一个楠木<洗三盆>,据说乾隆皇帝出生后的第三日就在这个盆里举行了<洗三礼>。

<法轮殿>东西各有一座阙楼,东为<班禅楼>,西为<戒台楼>,六世班禅晋京时曾居<班禅楼>,并于西楼戒台上为乾隆帝受戒。

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是<万福阁>,这座<万福阁>原为明代所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间从原来的景山寿皇殿移建而来,原是两层,移过来后加建了一层,以便安放十八米高的弥勒大佛,雍和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就是万福阁。

佛为弥勒站相,由整根白檀木雕成,地上高十八米,地下还埋藏了八米,是七世达赖从尼泊尔采购进贡来的,耗时三年多才千里迢迢运到北京。

大佛左右有一对儿高大的供香,上面布置凤眼状孔洞,堪称稀世珍宝,它们本是腾格里沙漠海藻化石,原贡于<普渡寺>的<慈济殿>。

万福阁东西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二阁,以飞廊从空中与万福阁相连,整组建筑恢宏壮观,<万福阁>后有座观音山,据说是求子最灵的地方,前面供台上堆的香也最多。

<万福阁>院东西各有配楼一座,东为<照佛楼> ,西<雅木达嘎楼>。<照佛楼>是崇庆太后礼佛之处,内有雕刻九十九条龙的楠木佛龛,它与白檀木弥勒佛、紫檀佛山一起并称为<雍和宫木雕三绝>。

雍和宫最北端为<绥成殿>,原为王府建筑群的后罩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