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必读王安石|王安石借古讽今,苏轼听闻甘拜下风

阿芳评诗 2024-10-17 15:49:17

识人必观其敌。

比如说,想知道西楚霸王项羽的为人如何?就需要从他的劲敌刘邦的谋略、行动,侧面去看项羽的成败。

读曹阿瞒,就不能错过刘备的事迹,从刘备的得失去看曹操的智慧谋略。

同理,读苏轼,定要读王安石。从史料看二人思维碰撞,察二人处事,学二人胸怀。

《桂枝香 · 登临送目》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两度担任江宁知府,因此他对金陵这块土地特别熟悉,也特有感情。

几百年来,金陵一直街市繁华,是经济和政治的中心。

三国时吴国在此建都。后来,东晋、宋、齐、梁、陈也纷纷效仿。

地理上,金陵虎踞龙盘,山地、丘陵、江河湖海纵横交错,雄伟多姿。大江从西而来,折东奔流入海。

秦淮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而玄武湖、莫愁湖如同两颗耀眼的明珠,分别镶嵌在城市的两侧。

面对这样大好河山,王安石想到江山依旧,可人事变迁。追忆往事,他怀古思今。

表达了他对北宋现实的忧虑和不满。而这正是他的眼界和胸怀。

上阙是直接写景,深秋时节,天气飒爽清凉,登上城墙,俯瞰全城,眼前金陵的繁华壮丽景象。

澄江如白练,青翠山峰箭簇耸立。西风起,云间画船浮游,酒旗飘扬。白鹭在银河里飞舞。

这是丹青妙笔,摄像机也难捕捉的壮美风光。

忙碌的工作日,好不容易有时间登高远眺。还看到如此美景,心情应该是愉快的,有种自在和解脱。

即使没有苏轼那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也应该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外和惊喜。

但是,王安石都没有。

也没有在“画难足”处收笔,而是笔锋突转“念往昔”,另起一笔“繁华竞逐”后的思考。

可叹朱雀门外,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消逝,只剩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金陵城里,历史大戏轮番上演,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短命王朝轮番更替。

在这些朝代里,统治者们忙着争奇斗艳,追求奢华享受,荒淫无度,让人扼腕。

这里,王安石巧妙地用“门外楼头”,高度概括地讲了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

陈后主昏庸无能,无心朝政。自从有了张丽华,他更是把朝政抛之脑后。

当隋朝大将韩擒虎攻入朱雀门时,他依然在结绮楼上和宠妃张丽华醉生梦死,全然不知国已灭亡。

王安石痛惜六朝之后,人们并没有吸取六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还是前仆后继,犯同样的错误,导致“悲恨相续”。

深究下来,还是人们视角狭隘,总盯着自己的那点“荣辱”,很少有人能够跳出个人利禄升降的怪圈,站到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

所以,他们无法从六朝覆灭中真正吸取教训。

最后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所谓“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做的艳曲《玉树后庭花》。

杜牧也写过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李红花。

王安石借鉴杜牧的诗句,但没有去责怪那个普通的歌女。而是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当权者还是和以前一样,醉生梦死,忘了前车之鉴。

此时,宋王朝里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六朝旧事又有卷土重来之势,仿佛是难以阻挡。

这里体现王安石深深的民族忧虑。嗟叹之余,让人感受到的是无尽的余味。

读王安石,就像和一位智者对话,他博古通今,广见洽闻,直击要害。

在王安石去世后四十多年,北宋王朝也步了六朝的后尘,化作了一段滔滔逝水。

这里八卦一下,有史料记载苏轼看到王安石这首《桂枝香 · 登临送目》后,佩服不已,赞叹道:此乃老狐狸也!

最后:

说实话,这世界上真正了不起的,从来都不是人类,而是时间。

在这颗孤零零的蓝星球上,山川海洋、日出日落,永不停歇地变换着模样。

多少今人变古人。曾经故事里的多少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今安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如何变迁,时间始终是最公正的裁判。它默默记录着一切,让过往成为教训,照亮未来的道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