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东北鏖战:杜聿明横扫东北,林彪不敢应战,暂撤后方

博惠评历史 2023-06-10 08:48:07

1945年属于杜聿明的巅峰之年。

这一年,中国战场如果要评选谁是年度最优战将,他无疑是出彩第一人。

辽西走廊被杜聿明击穿后,苏联方面的态度也随之转变,明确表示支持国军接收各据点。

11月10日。

苏联方面通知东北局,军政机关撤离沈阳,如不撤,大炮坦克帮助我们撤。

鉴于苏联人目前的政策,毛主席立马给东北局去电,调整经营东北的方针,命令林彪的部队从沈阳、长春两地间散开,放弃原先制定的独霸东北方针,改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11月26日。东北局书记彭真带领机关退出沈阳,暂时在本溪办公。

东北战场的局势,对杜聿明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杜聿明进入锦州后,文班子东北局的指挥中枢始终像个烂摊子,武班子东北人民自治军也一样。

到底有多乱?

文班子系统中,彭真和罗荣桓、高岗、陈云、张闻天对于退守大城市一事颇有矛盾,彭真对于对于毛主席依据局势变化新制定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不太理解,依旧认为我军有能力抢占沈阳、长春两座大城市,罗荣桓等人则认为坚决执行新政策,让出大城市,到中长铁路两翼发展。

彭真力排众议给中央去电:

“除北宁作战部队外,我们拟集中3万至4万主力争夺长沈阳,并集中1万兵力威胁长春。我即坚决争取消灭顽敌,先占领沈阳,再夺长春。”

刘少奇立马训了一顿。

“请你们注意目前事实:

杜聿明两个军由山海关打到锦州几乎未遇严重抵抗,我之东北新部队还不能作战,黄、梁、杨国夫等部因疲劳没有地方群众配合及各种困难,如不经休整准备,亦几乎不能作战,阻断北宁路及大量歼灭顽军暂时是不可能的。"

武班子系统中,黄克诚跳过林彪直接给中央军委去电“七无”诉苦状,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劈头盖脸骂了黄克诚一顿,先取得林彪同意再发电。

黄克诚:(12月20日)

(一)你处的混乱现象是由于尚未建立统一领导中心、统一部署工作而导致。中央本日已有决定告诉你们,望迅速执行。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望你就全盘工作提出部署的意见,并取得林彪、运昌及分局同意后执行之。

(二)来电说新部队装备好,老部队破破烂烂,干部战上极大不满这是不对的。这将引起新老部队的隔膜。只是由于先到满洲的同志组织了新部队,才把这些武器拿起来,否则就会被土匪或顽军拿去。因此,他们对党有功。你们因为后到,暂时还少补充。以后会得到补充及新老部队之武器的调剂的,这种不满必须切实解释。

(三)你必须告诫干部对先到东北工作的干部及部队和本地干部如李运昌等部采取热情团结的态度。在工作上引导他们,对他们少批评多建议,然后才能很好团结。”

李运昌对于林彪染指他部队指挥权一事也多有指责,不仅指责林彪剥夺他对山海关的指挥权,还指责林彪在锦州作战计划中执行不到位,作战犹犹豫豫,浪费了堵住国军出关的大好时机。

文班子内部乱,武班子内部也乱,文武两套班子彭真和林彪也看法不一,彭真主张硬刚夺取大城市,林彪主张后撤经营根据地。

文武班子一把手林彪和彭真经营东北的理念不同,也为后来彭真被调回中央埋下了一颗隐雷。

中央看到东北局思想难以统一,也不再提“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毛主席亲自主笔写了一份执行方案。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既然大家不听说法,那就按具体指示去做。

高明的领导,总是在矛盾高爆发之际,温和拿捏。

在毛主席方针的指导下,除林彪带领主力顶在前线外,大多数的出关部队都散在了后方,开始经营根据地。

与东北局的混乱状态相比,杜聿明和熊式辉的配合则是如鱼得水。

12月20日。杜聿明在锦州召开作战会议,制定新立屯作战计划,准备今后作战方向主要集中在锦承铁路段,仍旧以第13军、第52军两支部队为先锋,沿着锦承铁路推进,扑向热河。

这份作战计划对在义县阜新地区休整的林彪所部异常致命。如果杜聿明的两个军突然穿插到新立屯,相当于直接抄了林彪的后路。

然而,那时候的杜聿明还没有建立起情报系统,出兵锦承铁路完全是因为想要扩展辽西走廊的安全空间,向西发展更优一点。

林彪收到侦查情报后,将在阜新义县地区休整的部队,分成了两波。一路由黄克诚指挥山东第3师主力一路北上,进抵通辽。林彪自己则率领梁兴初的1师、黄克诚的山东3师第7旅撤退到彰武、法库地区。

12月30日。

第13军、第52师在新立屯地区顺利完成会师。

毛主席敏锐的捕捉到了杜聿明的真实作战意图,三天内连发三封电报,指示热河地区一定要有所准备,迎接国军的进攻。

当新元年来临,东北的战争并没有停止。凌冽风雪中,东北的战士一面朝着大后方撤去,一面顶在前线等待战机。

新元年对于林彪而言,最好的消息无疑是重庆方面的和平谈判即将要谈出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

毛主席也多次电告林彪,和平在即,打仗要有的放矢。

1月3日。

毛主席给东北局并林彪发电:

“国内和平有希望,保卫热河的战斗是带决定性的,目前阶段中并可能是最后的一战。决战方面是程肖部队担任,你们在阜新义县方面是钳制作用,但须有你们作有力之钳制。你们应集中适当兵力积极向义县阜新间动作,求得歼灭敌人一部,拖住敌人不能放胆西进,以帮助程、肖决战方面争取时间,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东北其他方面部队仍执行分散建立根据地的任务。”

然而,国军的进攻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林彪整顿好部队还未来得及在国军后方捅一梭

1946年,1月7日。

杜聿明双刀开路,以锦州为核心,西面沿着锦承铁路,保护辽西走廊的侧翼安全。东面扑向海上通道营口,保障后续兵力进入东北的陆上通道。

杜聿明两手抓,两手都非常硬。

西面战场,赵公武的第52军第2师、第195师并列行军,相继占领朝阳、叶柏寿、凌源、平泉,逼近承德。

石觉的第13军第54师连占北票、建平、黑水,逼近赤峰。

热河境内被瞬间贯穿,部队主力撤往承德、赤峰,首府承德,要地赤峰岌岌可危。

东面战场,第52军第25师从阜新乘坐火车铁运南下,直扑东北重要海港营口,于1月10日奇袭拿下吴克华部所驻防的营口。

1月10日 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停战协定,于13日午夜生效。

杜聿明的东面大军因为停战令的约束,暂时停止进攻,南面攻占营口的第25师则因接收沈阳在即,又受命立马北上,车运沈阳近郊。

南满地区的吴克华趁机又扑向营口,成功抢回了营口。

1月13日,停战令生效。

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

对国民政府军队为恢复中国主权而开入东北九省或在东北九省境内调动,并不影响。

于是,停战协议生效后,国军开始在东北大规模接收各据点。

进入热河境内的国军第52军军部并第2师车运新民,驻防兴隆店地区,等待接收东北。

接下来,国军开始在各地疯狂接收。

1月11日,第52军第2师进入新民。

1月14日,第13军第89师进入彰武。

1月15日,第52军第25师盘踞沈阳铁西一带。

时间来到3月15日,沈阳一声惊雷,苏联红军未通知蒋介石,突然从东北撤离。(说好的交接呢?)

国军第52军第25师一个营伪装警察发现端倪,立马报告师部,第25师接管了沈阳。

随即,第52军军部并第2师进入沈阳。

东北的第一座大城市沈阳已经被国军占据。

蒋介石东北战场得意,国际声誉更得意。

殊荣之月,老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最高军政长官,被美国授予“先生特等勋章”,颂词写道:

蒋委员长以坚韧不拔之精神,使全国军队受其感召奋起抵抗强敌,牵制百万日军,予以重创。蒋委员长对抗敌寇,矢志不渝,并将其敌人驱除中国而后已。

此乃基于彼之英勇、机略、政治魄力,以及其不可克服之信念,认为最后胜利必属于其遭受蹂躏之中国人民。蒋委员长对于联合国之胜利,实有极大贡献。

天可能真的要变了。

战后点评:

东北战场的局势为何发生了突变?

我党十万大军大规模出关,到国军登陆前,苏联人的态度相当温和,积极支持我军进入东北。当然了,那时候还是有一条限定的规则,不准以八路军、新四军名义在东北活动,只能以东北当地军队活动。

那时候的苏联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军也相当配合苏联。所有出关部队一律抹除番号,进入东北后,统一叫做东北人民自治军,以人民自治军的名义在东北活动。

而山海关的那声巨响,蒋介石看到了抢占东北的希望。他开始借用美英关系,对苏联进行外交上的施压,苏联开始对国共双方表现出反复横跳的态度。

不过,苏联也绝不可能将原驻防据点轻松交给蒋介石。

所以,我们会发现,苏联从沈阳撤离时,谁也没通知,是国军第25师的便衣警察发现了异常才得以占领了沈阳。

这一点,老蒋也没有办法。

从我党东北战场上的文武班子上来讲,文内有矛盾,武内有矛盾,文武还有矛盾,基本未能形成统一且上下一心的坚强领导核心。

抽调出关部队中,各部队来源不同,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我们不愿说的山头主义。

地方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也并不到位,战术执行上仍旧是游击战法,这就给擅长阵地战的国军抢占据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东北战场的局势还在恶化,一切还是迷雾。

国人以为战争停止,和平到来的幻梦,在刺眼的阳光下,在飘扬的红蓝旗下,再度破碎。

一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风雪中的东北,风雪中的百姓,他们会以新的方式,重新认识一场属于人民的真正战争。

1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