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卫立煌返回大陆,主席亲自宴请,6大元帅作陪,这是为何?

沐光知百年 2023-12-19 11:04:03

1955年,在香港避难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回到内地,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二人相谈甚欢。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亲自摆宴款待卫立煌,席间竟然有六位元帅作陪,这让卫立煌觉得受宠若惊,很多人也表示了不理解。

六位元帅是什么样的最高规格啊,即便是1955年授衔的当天,也有三位元帅因为有事没能到场,那为何接待国民党的将领卫立煌,就有六位元帅席上作陪呢?

卫立煌和我党之间有什么历史渊源,他去香港避祸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卫立煌的前半生就是在不停的起起伏伏中度过的,在波诡云谲的近代社会,卫立煌作为有独立思想的革命军人,在多方势力之间来回斡旋,最终也是勉强能够保住一条命罢了。

蒋介石当政时期,卫立煌更是几起几落,几乎就要脱离军队,但是因为时局动荡人才稀缺,国民政府还是数次在关键时刻起用卫立煌扭转大局,由此可见,卫立煌的能力是得到蒋介石的认可的,但是他的政治思想是被蒋介石所怀疑的。

北伐战争开始的时候,卫立煌还是孙中山先生卫队的一名普通士兵,借着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力,卫立煌得以加入到北伐军中效命疆场。

北伐军攻下武汉以后,中原的军阀基本被清除干净,蒋介石和汪精卫各怀鬼胎,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展开了一场针对党内的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就此失败了,但是国民革命军并没有解散,屡立战功的卫立煌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

1932年,卫立煌升任中央军十四军军长,成为蒋介石眼前的红人,解放战争后期名震一时的黄埔生们,此时都还是营团级的军官,卫立煌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时候的卫立煌春风得意,一直走的都是上升的路线,还并没有受过什么大的挫折,直到1936年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手下的部队扣押了蒋介石以及蒋介石的随从军官,其中卫立煌也被看管起来。

因为曾经指挥过对共产党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卫立煌认为落到共产党的手中是必死无疑了,所以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但是没想到的事,在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的解决,卫立煌和蒋介石等人安然无恙的回了家。

此事过后,卫立煌的心中就对共产党的部队有了一些改观,这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有机会一定要见识见识。

1930年中原大战以后,蒋介石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实际独裁者和最高指挥官,全国的军阀诸如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等人都服从了国民政府的领导,卫立煌进入阎锡山的部队,成为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

在很多的抗战影视剧中,都有提到过晋西北的八路军和第二战区的阎长官,但是很少提到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其实这时候的卫立煌已经和共产党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接触。

1938年的2月,忻口会战时期,卫立煌正率领手下主力部队在太行山一带构建阵地,意图发动和日本军队的第二次大战,这次会战卫立煌手下所部虽然顶住了日军正面的压力,但是侧翼的邯郸、武安地区却被日军突破。

无奈之下,卫立煌只能率领小股部队借道陕北,通过在西线的战役迂回和晋中地区的晋绥军主力会合,陕北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卫立煌在借道途中和毛主席见了面。

这次会面是双方期待已久的,卫立煌心里非常好奇,在大山沟里坚持搞革命的是怎样的一帮人,毛泽东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和彭德怀、周恩来等人早就见过面,但是这个神秘的毛泽东还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延安方面也对这位五大战区之一的副司令长官非常欢迎,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举足轻重的,双方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共同探讨破敌方略,共谋中华和平稳定的大局。

双方会面以后,就当时的革命形势展开了讨论,毛主席称赞卫立煌坚持抗日,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卫立煌称赞八路军是坚持抗日的积极力量,双方相谈甚欢。

越是深入交流,卫立煌所受到的震撼就越明显,他也是通过谈话才知道,国民政府对于八路军的物资一向是缺斤少两,弹药、服装、药品从来都没有配齐过,同样都是中国的国防力量,蒋介石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厚此薄彼了。

卫立煌对于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勇气和信念非常感动,同时动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八路军面临的物资短缺问题,提供药品和援助,最后还和中央的多位同志合影留念,这是卫立煌一辈子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

1939年,卫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这一年,国民党内坚定的反对派分子在河南确山县制造了一起惨无人道的伤人事件,杀害共产党员和家属群众等共计二百多人,事情发生以后中央震怒,马上就和卫立煌展开交涉。

卫立煌得知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马上就命令手下抓获了制造血案的罪魁祸首并就地判决,才避免了将事情扩大化,但是像这样的小规模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八路军在晋西北地区的活动较多,自然相对产生的摩擦事件就比较多,国军方面是卫立煌坚持约束部下,多次和朱德等人会晤,以尽量减少冲突和影响。

访问延安之后没多久,这件事情就被蒋介石知道了,1941年,蒋介石下令免去卫立煌的职务,让他回家赡养老母,但对他的待遇和俸禄不变。

面临这样的变故,卫立煌并没有和国民政府的决定抗争,而是安心回家养老,过起了一段少有的宁静生活。

但是国民党内终究不能缺少卫立煌这样的人才,1943年,致仕不久的卫立煌被蒋介石重新启用,因为滇缅地区的战局越来越明朗了,前线需要一位既有名望又有能力的指挥官指挥中国远征军反攻滇缅地区的日本侵略者。

国民政府上将卫立煌就是不二之选,因此卫立煌坐镇西南指挥作战,完成了滇缅地区的大反攻,但是因为蒋介石始终对卫立煌当初的“亲共”行为心存疑虑,不敢将军权放在卫立煌的手中,1944年滇缅地区作战结束以后,卫立煌虽没被革职,但是也交出兵权退居二线。

在这段时间里,卫立煌积极的通过中间人和共产党人取得联系,积极表示自己愿意和共产党人合作的意图,当时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而卫立煌却对党中央表示“愿意站在人民的一边”。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卫立煌身居闲职,于是就遍访欧美各国进行实地考察,顺便脱离蒋介石的控制,过一段安稳舒心的日子,这段时间里,卫立煌挂的是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的空衔。

1947年至1948年间,东北战场战况日趋糜烂,东北剿总司令陈诚无力支撑大局,蒋介石又想到了在党内屡立战功的卫立煌,命令他获取前往东北戡乱危局。

卫立煌一开始坚持不去就职,但是也是我党的劝说下,最终卫立煌来到东北就职总司令,但他却并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卫立煌认为,当今解放军的实力强大不能够贸然出击,只能够修筑工事训练军队等待战机,蒋介石再三训示,奈何将在外,只能一拖再拖。

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命令在徐州部署战局的心腹爱将杜聿明赶往东北主持战局,这样一来东北就有了两个司令部,反而分化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力,造成了东北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卫立煌在东北的指挥部内,只有调动部队的权力,没有调整人事任命的权力,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蒋介石安排好的人,卫立煌只能用不能换,就算是指挥一线部署作战,卫立煌头上还是有蒋介石在压着。

既然这样,那就拖着吧,辽沈战役中期,解放军攻克锦州,正式开启了对东北地区大范围的进攻作战,卫立煌始终在沈阳按兵不动,蒋介石恼羞成怒,发誓要解除卫立煌的职务,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廖耀湘兵团的指挥系统在胡家窝棚被摧毁,东进兵团的进攻受阻,国民党军队在沈阳战场上被分割为数段逐个击破,东北战场败局已定,卫立煌乘坐飞机回到南京。

面对蒋介石的大力诘责,卫立煌无话可说,蒋介石对于一直被怀疑“通共”但没有证据的卫立煌也是咬牙切齿无法处置,最终只能将他撤职查办,留在南京以观后效。

此时国民党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早已经焦头烂额,无心处理卫立煌,时间来到1949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到来,解放战争已经出现了新的转机。

《人民日报》在这一天发表了非常重要的一份名单,一份中央拟定的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这份战犯名单中,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

只有明眼人才知道,共产党人越恨卫立煌,卫立煌在国民党内部才会越安全,在南京被软禁的卫立煌也接到了“亲戚”传来的消息,他热泪盈眶的说:“我有救了!”

随后,国民党方面对于卫立煌的监视有所放松,卫立煌借助看病的名义前往上海,随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飞抵香港隐居起来,才算逃出了蒋介石的控制。

1955年,党中央发出了“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希望流浪在各地的爱国人士能够重新回到祖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卫立煌甚为感动,当即决定返回祖国。

当年的3月份,卫立煌和夫人一起返回内地,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朱老总、彭德怀、贺龙等六位元帅列席陪同,卫立煌感受到中央政府给予他极大的信任和热情。

为了拉进两岸关系,卫立煌在新华社发表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以劝导在台湾的朋友迅速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回国后的卫立煌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晚年生活。

0 阅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