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道一、道乃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二)1

孤松宇宙 2024-12-06 04:34:52

《道德经》的道

一、道乃众妙之门,玄之又玄

(二)“道可道,非常道”——以道为核心

《道德经》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道”是老子倡议的核心概念。“道”字在五千言《道德经》之中,出现七十多次。

《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那么,道能解读吗?道是高的,如果你把它解读出来,那么就不是而是落下乘了;道是全面的,如果你把它讲出来那么就片面了。

这是老子论道的一种方式,更是对道的性质的一种定义!

老子之道强调了宇宙之根本,涉及到自然之灵魂。故欲识老子之道,需要开阔的目光,灵活缜密的思维,更需要理性、悟性、想象力。老子重在求真、求实、求理,悟道而不偏执一端,知常而不墨守陈规,达变而不为所欲为,从而能识道得道。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中,包含了存在和认识、客观和主观、自然与哲学的关系。

第一个道字,说明老子已经认识了道,并且在定义这个道。这个道,就是老子所设立的主体,所论述的目标。这个道,是宇宙万物之所以发生,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运行,之所以演化的根本,是宇宙生命的最高级别的内在。

“可道”说明,这个道可以理解,可以解释。“可道”中包括了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提示了认识结果,也反映了认识水平。

老子认为,道是可以认识的,能“可道”即说明已经认识了道。“可道”的方法,即所谓认识论,包括观察天地自然,采取象术思维,进行逻辑与思辨。

“可道”的形式,用语言的方式说出来;用图的方法表示出来;用理论的方式解释出来。“可道”的结果,就是老子所构建的天道理论。

1.悟道

道是全书的核心,是宇宙的本体,和认识的目标。

道,本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运动,但为了认识上的需要,老子以万物生命作为参照物,引入了时空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常道和非常道的概念。

所谓的常道和非常道,正是老子的宇宙时空概念的体现,老子所说的“曲则全,枉则直”正是老子对宇宙时空运行的解释,也和古人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相符。

“常有”意思是常道的有,即常道,指道的时空运行模型的横断面,道运行的一个基本周期单位,体现为一次“曲则全”的运行,如以一日为周期的运行,或以一年为周期的运行。

“常无”指常道的无,就是非常道,指一定时间段内连续运行的道,如数个日周期的运行,数个月周期的运行,或数个年周期的运行,体现为螺旋形延长的“枉则直”运行。

道运生玄,能够“谓之玄”的只能是道的运行,而“同谓之玄”的“此两者”,当指“非常道”(常无)和“常道”(常有)。

常道,指道运行的标准模型,即宇宙时空运行螺旋的某个横断面,相当于一次“曲则全”的运行,此即道之运行的永恒模式。

道运行的任何一个时间周期单位(天或年),其运行图式都形成一个闭合的圆,都是所谓的“常道”。如地球自转的一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一周,任何时间周期单位的“常道”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常无”指常道的无,就是非常道,指一定时间段内连续运行的道,如数个日周期的运行,数个月周期的运行,或数个年周期的运行,体现为螺旋形延长的“枉则直”运行。

常道,相当于三维空间中的运动;非常道,具有了时空演进的特点,相当于四维空间中的运动。常道的螺旋延伸为非常道,非常道螺旋的横断面为常道。常道在非常道之中,非常道由常道的时空延伸而形成。

唐朝刘禹锡有一句诗“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我认为这句诗是“道”的最好解读。所以,“道”,是不能用语言完全解读出来的。那用什么呢?用形象。

我们的文化,学习《道德经》最高的目标是“悟道”,怎么悟道呢?就是给你讲个故事,给你来个形象。老子就这样给了我们一个形象,我们走在道上,后面的事情他不说啦,你自己来领悟吧。

我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不管做什么事都叫做走在什么道上。走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在婚姻家庭的道路上,走在升职提薪的道路上。

那么,我们走在道上,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第一:方向和目标。

没有方向那就叫做迷路,没有目标就叫做流浪。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家注意到没有?道路自信始终得排在第一位,这个事不解决,后面的事都不成立。所以,我们走在道上,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实现既定的目标。

《西游记》里讲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去西天取经的道上。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沙僧,他们去不去?去!没有猪八戒,去不去?去!没有孙悟空,去不去?去!那没有唐僧去不去?没有唐僧,去哪儿你都不知道!

所以,走在道上,首先要知道方向和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们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背道而驰,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二:规则和境界。

古往今来,走道都属于交通,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谈境界。对,我们走道也要走出境界来。路窄的时候侧一下身,让别人也通过,别横行霸道。路上有人摔倒了,帮忙扶一下。你看“人”字一撇一捺,它是相互支撑的,要互相帮助。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境界就差了。更有的人“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就更是不讲道理,没德行了。

第三:红线和底线。

我们走在道上,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往往是深沟,就是深渊,就是歧路。我们把这个边界就叫做“红线”和“底线”。有两个成语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殆”就是危险失败,“止”,就是你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该停止了,你得了解边界底线,再往前闯就要出大问题,有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老子讲这个“道”,落实到现实中,包含的内容就是指,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这就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日常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一个字——道。

“道可道,非常道”提示了老子的理论以道为核心,更说明老子已经认识了道,并且向天下宣示这个道。

道是全书的核心,是宇宙的本体,和认识的目标。

为了解释整体的道,老子用分解教学的方式,提出了“常道”与“非常道”两个概念,这实际上是老子所构建的天道运行方式的模型。“常道”与“非常道”两者都体现为玄,都与万物的生命密切相关,故同为“众妙之门”。

尽管老子认为“道,玄之又玄”,但我们纵观全书,“道”在老子的观念里,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即宇宙本源之道,自然规律之道,人事法则之道。

之所以玄,这三种道,都不是独立单纯之道,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作为宇宙本源之道,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后,就体现为自然规律之道,而自然规律之道,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就表现为人事法则之道,

所以,“道”虽玄之之玄,又乃众妙之门。

总之,“道”在《道德经》乃至老子的学术体系中,处于纲领性的核心地位,具有极其深遂的内涵,也有非常广阔的外延,几乎涵盖宇宙、自然、社会的全部道理和规则。

2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5-01-03 09:53

    作者这个高远[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