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名著《一句顶一万句》,真正的知己,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正道故 2024-08-07 21:28:59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正道。

刘震云老师的那一本《一句顶一万句》,确实是难得的好书,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看了三遍,感触非常深,这书当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受到自己似曾相识,也让自己在情绪和情感上发生很大的波动,甚至当你看到几遍之后,你会发现,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发现人生有很多的遗憾,都被写在书里。

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看一下这本书,《一句顶一万句》确实很不错,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个桥段,讲的是关于友情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是知己难求,它为什么难,在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做豆腐的老杨,和赶马车的老马,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故事,在外人看来,老杨和老马是一对非常好的兄弟,非常好的朋友,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可事实上,在刘震云老师的笔下,这两个让人看起来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是有问题的。做豆腐的老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希望能够找到老马进行诉说,征求老马的意见,而每一次老马都能够给出自己的想法意见,这些想法意见,有时候歪打正着,给了老杨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新来的县令姓韩,他举办了一个延津新学一个学堂,这个学堂有个特点,就是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可以有机会,优先选拔到县政府当差,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多有钱人,争先恐后交学费,把子女进到学堂去读书。

对于做豆腐的老杨来说,他并不在意当官不当官,他只关心他自己的豆腐,有没有人愿意帮他去做,他有三个儿子,他觉得想用这三个儿子的力量,来帮他完成做豆腐的生意。

可是,就在他拿不准的时候,老杨还是找到老马商量,最终老马给他出了主意,建议他让两个的儿子当中的一个,去学堂上学,理由就是,将来你的儿子在县政府当差之后,你老杨家的豆腐,可能就要靠上县政府的后台,这样对他的生意会更好,招牌会更响亮。

老杨觉得老马说的有道理,所以每次都相信老马说的一切,就算老马死后两年,老杨瘫痪在床,他仍然觉得老马是他最知心的人,有什么想法,他依然想到了老马。

可是老马并没有把老杨,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至少老马在别人面前,从来没有提过老杨这个人,从老马的内心来讲,老杨只是一个麻烦的人,不断找出各种问题,让老马帮他想办法,可是当老马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想要找老杨诉说,想征求老杨的意见的时候,老杨说的全都是废话,对老马来说一点用没有。

甚至老杨还经常反问老马,你觉得这样行吗?到头来,还是老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回答,这让老马心里很不爽,很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原因,老马从来不认为老杨是他的朋友,因为老杨不能给他任何精神上或者实际上的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找到了最知心的朋友,最懂自己的兄弟,可能他并不觉得,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

真正的知己朋友,也许真的不像老杨和老马这样的关系,不能只有一方一味地付出,而另一方对自己没有任何贡献。

真正的知心朋友,交心朋友,其实应该是双向的奔赴,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能够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种最起码在实力上是对等的,像老马这种,他无法从老杨身上获得任何帮助,说的全是废话,老杨在老马的心目中,根本就不是知己,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老杨一厢情愿。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在生活中,总认为自己有很多的朋友,很多的兄弟,可当你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帮助你,那些不能帮助你的人,算不上你的兄弟,算不上你的朋友,哪怕是在帮你出谋划策上,如果他只是阿谀奉承,或者无法给你提供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那些所谓的朋友,最多只是酒肉朋友罢了。

谨慎交友,一直是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警讯,我们要找的朋友一定要对自己有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能够为对方提供支撑,这种是双向的,互相帮助的基础,才是知己朋友,长期稳定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者双方无法达成这种默契,那些所谓的朋友,其实不过是过眼云烟。

刘震云老师的这本《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讲述了很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知识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认真去学习,在很多的情节和典故当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就像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样,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回忆的空间,也让我们感受到一次又一次遗憾的经历。

翻开这本书,相信你一定能够大有所获,喜欢读书的朋友,请关注我。

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