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人民日报》的主任编辑,却经不住日本糖衣炮弹的诱惑,成为“当代汉奸”,一味吹捧日本,抹黑中国。
他故意歪曲事实,否定历史,宣称是战争就会有杀伤,南京大屠杀绝对算不上是一场屠杀。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日本无需向中国道歉,甚至要求国人要学会宽容,放下历史的仇恨,简直是吃里扒外,惹人愤恨。
而此人正是被网友痛骂为“民族败类”的马立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他的卖国行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沦陷的?
引发舆论哗然的报告
2021年,日本外务省旗下的“国际交流基金会”发布了一份关于业务评估的报告,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基金会实际上是一个“外宣组织”。
其任务就是负责树立日本的国际形象,增强各国对日本的了解,从而维护和发展日本的对外关系。
乍一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美其名曰是搞文化交流,实则却是“渗透”或者说是“笼络人心”。
据该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6年,前后共有144人被邀请前往日本参观交流。
这些人并非是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或者专家,更谈不上有什么相关的学术成果了。
他们在日本问题上,就如同一张白纸。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我国媒体界是十分影响力。
比如,熊培云、段宏庆、马国川等公众所熟知的媒体界名流均榜上有名,并且几人还备受日本的好评。
而细数他们的作品,便可窥探受好评的原因。
上述三人分别创作了《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日本为什么那么干净》《我为什么如此关注日本》。
仅从作品的名字,就足以“领略”他们对日本的吹捧。
正是因为如此,这份报告曝光后,引起了国内网友的激烈讨论。
许多网友都调侃,“这哪是评估报告,这分明是“卖国贼”的“业绩报表”。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是日本这个“猪队友”自爆了,国人又怎会知道“吃着中国的饭,还砸着中国的锅”的人究竟是谁。
说起来,这其中有个人,可谓是辱国媚日的“代表”,就是马立诚。他对日本的吹捧和洗白,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2004年,马立诚的新书《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经出版,瞬间激起了民众的不满。而他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在该书中公然质疑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称日军在侵略南京时,南京的人口只有20万。
而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人数却增加到了25万,所以,他认为该事件存在许多疑点。
更可恨的是,他说战争期间,杀伤都是难免的,南京大屠杀根本算不上是一场大屠杀。
此番言论,简直是荒谬至极。
而对于日本,这个制造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的罪魁祸首,马立诚竟主张,日本无需再向中国道歉谢罪了。
他称,当年的军事法庭,已经逮捕并审判了诸多战犯,被判刑的有4000人之多,像谷寿夫这样的刽子手均已被处死了。
从法律方面来讲,日本的罪行已经算是清算了。
并且,他还说,日本关于侵略行为已经道歉25次了,追究战争责任的工作应该结束了。
可我国在这种大屠杀中,遇难了的30万同胞,更是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这笔血账岂是轻易就能清算和结束的?
讽刺的是,马立诚的祖籍正是南京,一个南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真是吃里扒外、数典忘祖。
但这还没完,2013年,他又出版了《仇恨没有未来》一书。
在该书中,他提到,在中日关系的问题上,国人应该放下历史仇恨,学会宽容。
针对这一观点,他还用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做例子,称唐纳父亲曾在二战中,被日军俘虏。
期间,遭受百般折磨、殴打,几乎致残。但唐纳却说,家里这段痛苦的历史应该放一边,澳大利亚应与日本携手向前。
不过,这份宽容美应该国也没少出力,毕竟唐纳和日本一样,都力主同美国结盟。
而我们国家,发展从不依附他国,坚持自己国家的事,自己国家管的原则。
关于这点,马立诚又有话了,他称,靖国神社应该被理解,这是文化差异使然,中国不应干涉。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却处处为日本人着想,又是洗白,又是吹捧,外加教国人做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到底是什么让他选择背叛祖国,成为数典忘祖的“汉奸”的?
辱国媚日的原因
1946年,马立诚生于南京城。
与生不逢时的老一辈相比,他是幸运的。学龄阶段,社会安定,亦没有兵荒马乱,他可以安稳地坐在课堂上读书学习。
上学期间,他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文学方面的,这也为他日后会从事文学工作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晃到了1997年,马立诚仍让没有放弃阅读和学习,在得知高考恢复后,他决心放手一试。
结果可想而知,肚子里装了不少墨水的他,一举考进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系。
可任谁都没有想到,历史系出身的他,未来为了“舔日本”,竟要求国人忘记历史,学会宽容,真可谓是世事难料。
在校期间,马立诚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彩的文笔,成为了学校风云一时的人物。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中国青年报工作,并步步高升,成为了评论部的副主任。
在那里,他发表过不少优秀的文章,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国内的时政评论,文风犀利,见解独到。
由于成绩斐然,他后又被调到了人民日报工作,担任主编。
1998年,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理解深刻的马立诚,与凌志军共同创作了《交锋》一书。
这本书叙述了自1978年到1998年,我国这三十年间的变化和冲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该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高度关注,连续两年都是畅销书,对中国,甚至是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9年,凭借该书,马立诚被美国《亚洲周刊》评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次年,他又获得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荣誉市民”称号。
之后也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著作,例如《历史的拐点》以及《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等,在文学界奠定了无人能撼动的地位。
可名声大噪的同时,这位炙手可热的新闻界名流,也受到了日本的特别关注。
2002年,马立诚受邀去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也正是此行,让他彻底改变了立场。
初到日本,他看到的是一个比纽约曼哈顿还要繁华的东京,那里有顶级的商业区银座,灯光如昼,应有尽有。
彼时,马立诚就好比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所见之物,尽是新奇。
而在日本人眼中,这个顶着“人民日报主任编辑”头衔的人,是个大人物,一言一行都可震动公众,他们自然不敢怠慢。
本就擅长“拉关系”的日本人,想搞定马立诚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就拿《交锋》这本书来说,当时日本一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该书,并且在销售时,每本定价为3600日元,还要加税。
按照现在的汇率,这本书差不多要卖到近200元人民币。对于这样的定价,当时马立诚直呼“着实不菲”。
在那个国度,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仅领略了日本的文化,还参观了当地的纪念馆,这对马立诚来说就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全新的日本正在植入他的脑海。
渐渐地,在日本“导游”一步一步布下的陷阱中,马立诚开始迷失了。
他相信了日本人口中所说的侵华战争的真相,相信了日本一切罪恶背后的苦衷。
此时,他比一个日本人更想为这个国家洗清冤屈,已经全然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背叛注定没有未来
在日本人的糖衣炮弹下,经受不住诱惑的马立诚,回国后,着急忙慌地发表了文章《对日关系新思维》。
他主要的观点就是,对于历史问题,日本已经道歉,中国不应该纠缠不休。还认为中国存在“极端民族主义”等情绪。
此番言论一出,随即引发了公愤。网友们对马立诚口诛笔伐,称他是“当代汉奸”、“吃里扒外的卖国贼”等。
甚至还有人在网上组织行动,准备前往北京“把马立诚宰了”。
之后,他便被《人民日报》直接开除,从人人敬重变成了人人喊打,犹如丧家之犬苟延残喘,真是罪有应得。
但是马立诚并未放弃自己的“投诚之路”,他依旧利用自己的热度发表一些不当言论。
甚至还跑到香港,在凤凰卫视担任时事评论员,在节目中继续大放厥词,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出版后,凤凰卫视赶紧表示,事前不知情,与其立场无关,该书纯粹是马立诚个人的事。
反观马立诚,则愈发猖狂,多次发表惊人言论。
比如,他说,钓鱼岛争端无关中日关系的全局,中国应该搁置钓鱼岛问题。
还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他声称中国对台湾省拥有主权,对台湾省是不公平的。
此等思想境界,真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差劲。
在他一次又一次发表叛国言论之后,香港的爱国人士也坐不住了,直接麻袋套头,将其狠狠暴揍了一顿。
对于此事,凤凰卫视还进行了简单的新闻播报:我台评论员马立诚在中环被爱国人士狂殴。
虽只有简短一句话,但讽刺意味拉满了。
眼瞅自己在中国已经混不下去了,马立诚转身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他不仅当上了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员,还被北海道大学特聘为教授。
可一个背叛祖国的人,又会传播出什么有价值的学识呢?
如今,78岁的他,恐怕早已没了当初的风光,只能像过街老鼠一般苟且偷生。
毕竟物尽其用时,多是废弃,于日本而言,更是如此。
结语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这不是仇恨的表现,而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所在。
身为中国人,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的教训,捍卫真相,因为遗忘便是第二次屠杀。
而那些背叛祖国的人,注定是没有未来的。
枪毙了吧,留着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