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多年,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孩子初中成绩怎么样,基本就看小学阶段怎么抓。而下面这几种孩子,如果小学阶段这些问题不改掉,到初中成绩肯定会下降。
1、写作业拖拉磨蹭,几个字能写半天;经常是边写边玩,边写边吃东西,边写边看电视,一堆坏毛病。特别是家长没有盯着的,由老人看着的,更容易形成很多坏习惯,这些坏习惯在低年级没有重视,到高年级后绝对会让家长崩溃。
2、字迹潦草,写字还慢吞吞的。随着年级升高,作业量也会随着增多,考试的题量也变大,孩子写字如果慢吞吞的话,根本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张试卷。尤其是到初中后,一些文科类的题直接让人写到手酸,这个时候写字快和写字慢的差距一下就能体现出来。
但是光快还不行,还得写得好,至少得把字写工整,要知道考试是有卷面分的,而且像中考和高中这些重要的考试中都是用电脑阅卷的,试卷扫描到电脑上字体自然会被缩小,如果写字缩成一团,老师才不会一个字一个字耐心地去看。
所以,小学的孩子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字练字,字写得好的孩子到初中后优势会很大。
3、沉迷手机的孩子,小学都没办法管好手机,到初中会让家长更崩溃!讽刺的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带娃轻松方便,直接丢一个手机给孩子自己看,然而等孩子到了小学后,成绩不理想,天天只想玩,这个时候家长又开始怪孩子不争气了。
孩子长期看手机,这是一个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孩子的大脑是不会思考的,看到啥就是啥,所以孩子的思维就会停滞,变得不会思考,脑袋不灵光。你把长期坚持阅读和长期玩手机的孩子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差距。
这一点家长在丢手机给孩子的时候,是否能想到孩子不会读书,其实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4、学习全靠催,家长说一下就动一下,不说就不动。把学习这件事当成了别人的事,潜意识当中认为是为家长学的,跟自己没关系。
孩子内驱力不足,绝对没办法走多远。只有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才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的把学习这件事做好。
那要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呢?表扬、肯定加鼓励,让他因为感受到因为学习而带来的成就感,这能让孩子早点开窍,开了窍的孩子,成绩一日千里,不可阻挡。
5、学习上毫无规划,走一步看一步,跟着校内的进度去学,最后注定死路一条。我们能发现,平时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成绩真正好的却不多,如果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想拔尖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做一些课内没有的练习。比如数学,如果计算能力没问题,那一定要给孩子上难度,思维题每天做1-2道,搞浅奥也行。思维这块不过关,数学到了初二绝对会拉胯!
再比如英语,必须狠狠地去提前学。只跟课内进度,到初中后你连别人的影子都看不到,早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了。所以,小学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去刷分级,RAZ一直刷到Z级为止;新概念也要学,搞定了一二册,到初中就是王者,直接是高考水平,能降维打击。
最后是语文,这一科初中是什么水平,在于小学六年怎么去积累的。很多孩子六年级结束,语文成绩差不多就定型了,所以想要语文到初中有优势,小学就要抓对重点。
语文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①阅读量的积累,大量阅读是躲不掉的,但是阅读不是瞎读,要用“泛读+精读”模式,五天泛读,两天精读,按照这个频率去读。其中历史类、中外文学类、名著类等书籍要做重点精读。阅读若是不精读,那读再多书,孩子写的作文也还是那么烂。
②古诗文的积累,古诗文是重难点,很多孩子小学积累得不够,到初中一学完全不知所云,考试连题目都看不懂,更不要想拿分了。
建议每两天一首古诗,每周一篇文言文,坚持读坚持背,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否则背下来也没什么意义,孩子背起来也会累。
③文学常识的积累,这块往往容易被忽视掉。因为它是属于大语文范畴,老师上课不会讲,也不会布置作业,所以很多家长不重视,没有让孩子去积累,但这部分内容考试是一定会考的,所以大多数孩子在考到这部分题目时,不是瞎答就是留空,真正能答上来的孩子只占少数。建议家长给孩子安排一套《小学必背文学常识》,日常积累一两个即可,这里面有思维导图,还有漫画图解,结合这些去看,孩子会觉得有意思,也更能理解里面的内容。文学常识这块若是能积累好,孩子考试就能轻松答出这些题,那么老师势必也会对你家孩子刮目相看。
你想一下,老师平时没讲,但考试孩子却能答得出来,说明不是有天赋,就是课后下了功夫,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老师更加关注,那么娃就会有成就感。而有了成就感后,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上来,那你就不用担心娃学不好语文了。
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提前把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也积累起来,初中时间太紧了,没有多余时间去积累这些内容的,小学提前搞定,初中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语文的学科优势也会更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