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警戒状态!”黎巴嫩医生崩溃:从未在一天内摘那么多眼球

焰墨绘史 2024-10-10 17:22:18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18日,黎巴嫩突然爆发了对讲机爆炸,现场状况惨不忍睹,就连医生都直呼一晚摘的眼球比之前加起来还多!

信息来源:《“完全就是大屠杀”,黎巴嫩眼科医生:一晚摘的眼球比之前加起来还多》,红星新闻,2024年9月20日。

就在前一天,类似的爆炸案已经上演过一次。当时爆炸的是BP机,造成12人死亡,2800多人受伤。

两次事件,手法如出一辙。

到底是谁在制造恐慌?

看不见的敌人

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尽,调查就已紧急展开。黎巴嫩方指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臭名昭著,早有利用改装通讯设备进行远程暗杀的“黑历史”。

因此,他们认为,以色列完全有动机、能力和经验,策划并实施此次针对黎巴嫩的恐怖袭击。

而且,作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力量,真主党在黎巴嫩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并多次与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

虽然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对此次爆炸事件保持了官方沉默,但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却公开赞扬以色列情报机构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将当前的局势描述为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尽管他没有明确指向黎巴嫩的爆炸事件,但这种“巧合”无疑引发了外界的更多猜测和联想。

除了以色列,“金阿波罗”公司也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尽管该公司声称只是授权了商标使用权,但外界对其是否真的毫不知情,仍然表示怀疑。

信息来源:《涉事日企称黎巴嫩连环爆炸事件相关产品早已停产!多方回应》,南方都市报,2024年9月20日。

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摩萨德很有可能通过某种秘密渠道,在“金阿波罗”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了其生产的传呼机,并在其中植入了爆炸装置。

这种“借刀杀人”的手段,既可以掩盖以色列的真实意图,又可以将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和企业,可谓一石二鸟。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摩萨德真的具备这种能力,那么“金阿波罗”事件可能并非个案。

换言之,任何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都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摩萨德的“工具”,其产品也可能被植入恶意程序或装置,成为威胁他人生命的“定时炸弹”。

而与规模较小的“金阿波罗”相比,“艾可慕”被摩萨德渗透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这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通讯巨头,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声誉,他们迅速发表声明,称爆炸型号的对讲机早在十年前就已停产,市面上流通的可能是仿冒品。

考虑到艾可慕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以及日本与以色列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直接参与此次事件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被摩萨德利用的可能性。毕竟,在利益和威胁面前,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无论真相如何,这两起爆炸事件,不仅给黎巴嫩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更在该国民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剑指以色列摩萨德?

如今,黎巴嫩民众不敢接打电话,不敢使用无线网络,甚至不敢靠近任何电子设备。人们相互猜忌,怀疑身边的人和物都可能隐藏着危险。

当然,深陷恐慌的黎巴嫩民众,迫切地想要一个答案: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些可怕的“杀人机器”?“金阿波罗”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还是他们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调查还在继续,但迷雾依然浓重,真相似乎更加遥不可及。

但耐人寻味的是,一些网络安全专家指出,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在其中植入恶意程序或装置并非天方夜谭。

而以色列摩萨德作为全球顶尖的情报机构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手段和情报网络,完全有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普通的通讯设备变成致命的武器。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摩萨德素以“迷雾战术”著称,他们擅长制造假象、混淆视听,将自己的行动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让对手难以捉摸。

首先,他们选择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生产的通讯设备作为攻击目标,制造出一种“多点开花”的假象,试图将调查人员的注意力分散到各个方向,让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

他们还可以利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将攻击目标锁定在一些规模较小、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薄弱的企业身上,比如“金阿波罗”。

这些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来抵御摩萨德的渗透,更容易成为其“下手的目标”。

而且,摩萨德还可能通过网络攻击、商业间谍等手段,获取相关企业的产品设计图纸、生产流程等机密信息,从而在生产环节就植入恶意程序或装置,让这些产品在出厂时就变成了“定时炸弹”,隐蔽性更高,更难被发现。

如果是普通犯罪组织,或许会急于在袭击后宣示自己的“战果”,以达到恐吓对手、扩大影响的目的。

但摩萨德不同,他们更注重行动的隐蔽性和高效性,不会为了“邀功”而暴露自己的身份。

因此,他们很有可能选择保持沉默,静观事态发展,以便为下一次行动做准备。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真相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检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恐怖主义的威胁,宗教矛盾的激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会使得中东地区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此时,人们突然意识到,看似安全的通讯设备,竟然可以如此轻易地变成夺命的利器。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对这次事件尤为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

然而,黎巴嫩爆炸事件的发生,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电子产品供应链的监管。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进口电子产品的安全检查力度,要求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鼓励企业加大对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可是,单靠中国一国的努力,还不足以彻底解决电子产品供应链安全问题。

国际组织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将安全放在首位,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

而且,企业也要加强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子产品供应链贡献力量。

笔者认为

国际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科技进步真正造福人类。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