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喇叭口期主要病害综合防治

小芸在记录 2024-07-31 05:16:35

目前,黄淮海早播夏玉米陆续由拔节期进入喇叭口期,此时期是防治玉米褐斑病和顶腐病的关键时期。近半个月以来,部分区域迎来连续降水,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玉米细菌性顶腐病和褐斑病的发生。玉米细菌性顶腐病在此时期发生会造成玉米烂心,造成植株死亡,因此玉米细菌性顶腐病的发病率就是减产率。

今年玉米细菌性顶腐病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部分区域已有零星发生,因此,要高度警惕玉米细菌性顶腐病,提前作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一、病害发病症状

(一)玉米细菌性顶腐病发病典型症状

玉米细菌性顶腐病主要是多种细菌性引起的病害,生产上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控。该病害从苗期到抽雄都可发生,经常发生在玉米抽雄之前最为严重,2010年新疆新源县因该病大发生导致部分玉米田被迫毁苗重播,因此务必需要引起重视。

拔节期: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玉米染病叶鞘和茎干上发生水浸状腐烂,腐烂部位多沿叶尖边缘向下扩展;同时植株的组织逐渐软化,叶基部水渍状腐烂,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黄褐色,严重腐烂部有有黏液,并伴有腥臭味,严重时用手能够拔出整个心叶,发病轻的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

喇叭口期:玉米叶片叶尖岀现局部腐烂,对生产的影响则较小;若严重发病多在顶部叶片,将会出现粘连在一起,导致叶片紧裹,导致后期雄穗无法伸岀,同时雄穗也被细菌侵染发生腐烂;多数上部叶片发生腐烂时,形成植株上部叶片紧贴茎秆而不伸展,造成无雌穗形成。

抽雄之前:严重发病的腐烂部位有明显的臭味时,就能够引起植株雄穗无法抽出、植株空秆无雌穗,导致直接的产量损失。

(二)玉米褐斑病发病的典型症状

王米褐斑病是我省夏玉米常发病害,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造成叶片发黄、干枯,严重时导致叶片甚至整株植株枯死。

二、发病条件

1.高温高湿加重发病:对玉米细菌性顶腐病来说,一切会导致伤口增加的条件均可导致严重发生。河北省近期处于持续高温状态,高温容易导致叶片幼嫩组织受伤开裂形成伤口,同时进入三伏天后降雨增加,风雨也会造成叶面积伤口,此时有利于玉米顶腐病细菌侵入导致病害发生;对于玉米褐斑病来说,高温高湿条件,因伤口导致玉米生长势弱也是加重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2.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土壤贫瘠供肥能力不足、地势低洼潮湿未及时排涝、种植过密导致通风透光状态差及养分缺乏等导致玉米生长势弱的条件容易发病;常年连作有利于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3.带病秸秆还田积累菌源:带病秸秆直接还田,导致田间病原菌量大量积累,会导致病害爆发。

三、防控建议

两种病害的防控采取“早察早治,一喷多防”的防控策略,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控为主,兼顾其他切实可行性防控措施,及时做好田间监测预报,提早制定防控措施,采用高效绿色低毒低成本的杀菌剂组合来进行玉米顶腐病和玉米褐斑病的综合防控,以实现一喷多治的效果。

1、及时做好田间监测预报

7月15日即将进入三伏天,伴随高温而来的是较高的降水量,此条件下极其有利于两种病害的发生,要根据两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与发病规律,及时做好田间种植玉米病害监测预报工作,防患于未然。

2、加强田间管理

当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第一时间带出田外远离田间销毁,对于重病田下年要轮作倒茬;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降雨后地势低洼地段及时做好排涝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在两种病害发生时可通过叶面喷肥的方式及时补充养分,壮株提高抗病能力。

3、喷施高效绿色的杀菌剂组合

这两种病害的化学防治仍以预防为主,因预防玉米细菌性顶腐病的施药时间要早于褐斑病,因此,在选择防治褐斑病的药剂应具备高效、持效期长的特点。目前,我国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相对较少,主要是春雷霉素。使用春雷霉素与苯醚甲环唑等其他杀菌剂组合来防治这两种病害,实现一次喷药,先防细菌性顶腐病,后防褐斑病的良好效果。

防治玉米细菌性顶腐病的药剂主要是:6%春雷霉素水剂(33-40毫升/亩)药剂;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药剂有: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2.5-15毫升/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亩)、35%唑醚·氟环唑悬浮剂(25-40毫升/亩)、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20-25毫升/亩)、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25毫升/亩)等进行喷雾处理。

施药时间建议在雨后3-5天内完成。施药后6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天气需要重新再施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玉米喇叭口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今年的特殊气候条件,建议要高度关注玉米细菌性顶腐病和褐斑病的防治工作。

来源:农业技术,综合河北省植保协会 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绿色控制岗位专家 张金林

0 阅读:0